“荣教授,我家的孩子总是心事重重的,我该怎么让他说出来?”

“我的孩子似乎对学校里发生的事情很担忧,但他就是不愿意和我谈论,我该如何让他愿意向我说?”

当面对一个小孩,尤其是那些尚未能完整表达自己情感和想法的孩童时,我们时常会陷入一种困惑:如何才能真正走进他们的内心,了解他们真实的感觉和想法?

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交流问题,更是一个关于如何以爱和耐心去呵护孩子心灵的挑战。对此,心理专家荣新奇教授表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先,我们需要展现对孩子稳定而持续的好奇。这种好奇不是一时兴起,而是源于我们对孩子内心世界的深深关怀。

比如,每天放学后,我们可以询问孩子:“你今天过得如何?”这句话的背后,是我们对孩子的关心和对他们日常生活的关注。无论孩子是否回答,我们都要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关心是真实的,我们是真的想要了解他们。

当然,孩子可能并不会每次都愿意或能够清楚地表达他们的感受。这时,我们可以尝试用“乱枪打鸟”的方式去猜测他们的情绪。也许我们的猜测并不总是准确,但这样的尝试本身就是一种与孩子建立联系的方式。如果我们的猜测不准确,孩子通常会告诉我们“不是这样”,这时我们就可以进一步与他们进行对话,了解他们真正的感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反思自己对情绪的接纳和看法。很多时候,孩子不愿意表达自己的情绪,是因为他们担心自己的感受会被误解或否定。

因此,我们需要学会接纳孩子的情绪,无论这些情绪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当孩子告诉我们他们生气或讨厌我们时,我们不应该立即用我们的惯性思维去评判他们,而是应该试图理解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

我们还需要注意,我们的言行举止可能会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

如果我们总是告诉孩子“小孩子不可以这样对爸爸妈妈”,或者“你这样是不孝的”,那么孩子可能会感到自己的情感被否定和压抑。相反,我们应该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情感,让他们知道他们的感受是被理解和接纳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之,面对表达有限的孩童,我们需要以好奇和接纳为桥梁,去深入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

通过稳定而持续的关心、尝试性的猜测和反思自己的言行,我们可以与孩子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值得一读,就请把它分享给你的朋友和家人吧,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个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