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是一座我很喜欢的城市,是因为有一些亲戚在当地念了大学,毕业之后顺理成章在当地安了家,每当过年的时候,就会往家里捎几只盐水鸭,让我们食欲大开。

更为重要的原因,也是跟名字相关。相较之于政治中心北京的庄严,与之对位的南京,更多了一些独属于南方的浪漫与优雅。

而南京过去的名字叫“金陵”,是六朝古都,一度繁华无二,李白就为之写过“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这样华丽而沧桑的句子,有点像今天的王家卫。

南京当然也是一个创伤的城市,“大屠杀”对于南京市民,以及全国其他地方的人来说,都是难以遮掩的历史伤痛。可是我依然坚持,这只是南京的一面。

我们的确不应该忘记民族的伤痛,不应该忘记仇恨,但是更要提防的是这种仇恨被抽象化,被抽象化的仇恨比远比仇恨本身要更加可怕。

在如今这样一个互联网时代,我很难忽视,一股力量正在让我们无法正视南京的现实,让南京的伤痛成为仇日的一个切口,让民族感情被不断滥用,更让南京这座城市被消费,被染上重重尘埃。

像是近日有好事者发现南京公交车出现日本“幕府创业街”地名,疑似是日本文化入侵了。这厮还手动@了许多官方机构,为其壮胆。但是没多久就被曝出,幕府创业山其实是东晋大将军设幕府于山上而得名。幕府的作用,就是可以养一批人,来协助府主处理各种事务。等于是一个办事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就这样的事,却被有心人揭发是与日本相关。这帮人也不读书,不了解咱们自己的历史,整天就想如何搞臭美国和日本,并借机来分一杯羹,这不是坏是什么呢?

他们自战马行动以来屡禁不止,还不是因为南京在这些人心里已经成为一个反日的地标性城市了吗?

他们通过编故事,不断撩拨南京伤疤,拼命撒盐,挑拨仇恨,让国内那些对日本仇深似海之人怨气重重。

但是这些易怒的人士,倘若真的可以动动脑子,可以勤快这么两下上网检索一下也会知道,这不是真的啊。

但是他们哪里在乎真假,比如当时出租车司机把日本人赶下车去那个视频,南京官方都辟谣了,可还是有网友固执的说,“辟个毛线,大力宣传”。他们在乎的哪里是真相,他们就是想要仇恨。

所以连那个被国内全网封杀的网红铁头,就因为对着日本靖国神社撒了泡尿,就重回风口浪尖,还被无数网民颂为民族英雄。这就是我们生活的一个荒唐透顶的时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抽象的恨是非常可怕的。

我不是反对要去批判二战时期曾经伤害过南京人民的那些日本人。

他们就是恶魔,这个不需要有任何遮掩。

但是,我们也应该知道,当时那帮去南京来执行大屠杀命令的日本人,很多其实是被军国主义极端口号忽悠过来的日本平民,他们就是听话而已啊,但是他们就是犯下了滔天重罪啊,蠢即是恶,这有什么可辩的。他们就是被口号利用的恶魔。

而当时,日本国内也有很多反对右翼军国主义的人,但是由于他们的立场并不是主流,所以他们的声音不被听见。

正如当年美国向越南开战的时候,美国国内也有许多反越战的大学生。

那么当一个越南人反对美国的时候,他们反对的到底是谁?

是那些来越南的日本人,是那些要求越战的政客,还是那些反战的大学生呢?他们都是美国人,越南人到底应该反对谁?

同样,我们在仇视日本的时候,我们到底应该仇视什么呢?

从我的角度,我认为,当年犯下屠杀罪行的人,自然不可原谅,这是实实在在的罪。但是我们更应该反对的是日本军国主义所怂恿出来的人性之恶。

打个比方,我们应该反对的是校园暴力这种倾向,而不应让若干暴力行为被泛化。

比如是因为邯郸王子耀事件,就断定但凡是处于青春期叛逆阶段的孩子,单亲家庭的孩子,以及留守儿童,都是值得警惕的。这当然是不对的。我们反对的是一种观念,是一种很具体的观念,是一种人人可以成尧舜,也可以下一秒成为恶魔的观念。我们反对的是校园暴力啊。

村上春树在《刺杀骑士团长》书中写道:“是的。就是所谓南京大屠杀事件。日军在激战后占据了南京市区,在那里杀了很多人。有同战斗相关的杀人,有战斗结束后的杀人。日军因为没有管理俘虏的余裕,所以把投降的士兵和市民的大部分杀害了。至于准确说来有多少人被杀害了,在细节上即使历史学家之间也有争论。但是,反正有无数市民受到战斗牵连而被杀害则是难以否认的事实。有人说中国人死亡数字是四十万,有人说是十万。可是,四十万人与十万人的区别到底在哪里呢?”

因为这段文字,很多日本的右翼分子发起了抵制村上春树的运动,他们在推特上倡议“不买村上春树的书”,但是村上的书迷以及那些对历史有兴趣的人,还是要去读村上春树的书,不管你日本右翼分子如何抵制。村上春树作为一个作家,他就是在守护一种正义,他在抵抗一种植根于日本本土的极端民族主义及其导致的大屠杀。

而村上本人却是一个日本作家。

请问我们在抵制日本人的时候,也应该包括村上春树吗?

抵制以及仇恨本身是复杂的,同时也是珍贵的,它是我们的民族情感,它不应该被浪费。

我看过一些国内慰安妇的纪录片,让我串联想到当时日本侵华时期的历史,我能感受到她们同样的恐惧和愤怒。

但是,我们在仇恨的东西,到底是那句“八嘎呀路”还是别的什么?日本人真的没有良善之辈了吗?我们到底在仇恨什么?

2015年,村上春树接受共同社采访时说:

“我认为,重要的是日本坦率道歉。日本唯一能做的就是道歉,直到那些(遭受侵略的)国家说,“尽管我们没有完全原谅,但你们的道歉已经足够了。”

这是一个很好的姿态,也许日本的政客确实应该这么做,像下跪的德国总理一样。

但是偏偏对于南京这样可爱的城市,我认为被一些网红利用,曲解历史,让南京成为仇恨之地,这对于南京这座城市本身是极为不公的。

说的干脆一点吧,他们就是在糟蹋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