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有自己的理由,虽然这个理由导致的结局是不明智的。

刘备投靠曹操之时,郭嘉劝曹操要提防刘备

《三国志 郭嘉传》引《傅子》:初,刘备来降,太祖以客礼待之,使为豫州牧。嘉言于太祖曰:“备有雄才而甚得众心。张飞、关羽者,皆万人之敌也,为之死用。嘉观之,备终不为人下,其谋未可测也。古人有言:‘一日纵敌,数世之患。’宜早为之所。”

郭嘉对曹操说:刘备有雄才而很得民心,张飞、关羽又是万人敌的猛将,誓死追随刘备,以我看来,刘备终究不会屈居人之下,他的雄心壮志是不可预测的,古人说“一日放走了敌人,成为几世的祸患”,应该早做打算。

刘备投靠曹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郭嘉没有说如何对待刘备,至于是杀刘备,还是软禁刘备,郭嘉没有明说,只是说要早做打算,曹操没有听从。

不仅仅郭嘉这么说了,程昱也劝曹操杀了刘备。

刘备投靠曹操时,程昱就劝曹操杀了刘备,但曹操不听。

《三国志 程昱传》:刘备失徐州,来归太祖。昱说太祖杀备,太祖不听。

相对于郭嘉来说,程昱的意见很明确,就是劝曹操直接杀曹操,曹操也不听从。

曹操为什么不听从?

程昱劝曹操杀刘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当时处于一个关键时刻,就是官渡之战将要爆发,这是曹操与袁绍之间一场大决战,双方都在不顾一切地拉拢天下英雄与其它势力。

举个张绣的例子,张绣是张济的侄子,他们都是董卓旧部,后与刘表联盟,张绣驻守宛城,与刘表互为表里,共同对抗曹操。

曹操第一次南征宛城,张绣在贾诩的建议下投降曹操,结果曹操纳了张绣的婶娘,又想杀张绣,张绣突然反叛,杀死了曹操的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大将典韦,双方结下大仇。

到199年官渡之战前夕,袁绍派人招降张绣,张绣本来要同意的,结果贾诩当面拒绝了袁绍的使者,然后劝张绣投降曹操。

郭嘉劝曹操对刘备早做处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绣刚听到这个建议时,吓了一大跳,都杀了曹操的儿子和侄子,还能投靠曹操吗?

贾诩给张绣分析了原因,还列出了三个理由,并且合情合理,最终张绣投降了曹操,曹操看到张绣后,拉着张绣的手,一起参加宴会,还结为儿女亲家,丝毫不提杀子之仇。

曹操为什么不提杀子之仇?

原因很简单,对于政治利益来说,一点点仇恨算得了什么?

当时的曹操需要天下英雄和各方势力来支持他打官渡之战,哪怕不支持,保持中立也行,比如曹操对待孙策。

《三国志 卷四十六 吴书一》:是时哀绍方强,而策并江东,曹公力未能逞,且欲抚之。乃以弟女配策小弟匡,又为子章取贲女,皆礼辟策弟权、翊,又命扬州刺史严象举权茂才。

当时袁绍势力很强,孙权占据江东,曹操因此而安抚孙策,与孙策进行政治联姻,曹操把弟弟的女儿嫁给了孙权的弟弟孙匡,又让自己的儿子娶孙策堂兄孙贲的女儿为妻,还征召孙策的弟弟孙权、孙翊,并举荐孙权为茂才。

官渡之战时,曹操需要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曹操这么做,不就是为了在官渡之战期间,保障自己的侧翼安全吗,争取其它势力与诸侯的支持,或者保持中立。

《三国志 郭嘉传》引《傅子》:是时,太祖奉天子以号令天下,方招怀英雄以明大信,未得从嘉谋。

史书也记载了曹操为什么不听郭嘉、程昱劝说的原因,当时曹操尊奉天子以号令天下,四处招揽天下英雄以投靠自己,在当时并不适合杀刘备,这会让天下英雄离心,导致官渡之战处于不利地位。

从政治上说,不杀刘备换取天下英雄归顺,这对于曹操来说,也是一大胜利,官渡之战曹操胜利的关键原因之一就是许攸的投降,许攸是从袁绍处叛逃投靠曹操的。

刘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曹操可以不杀刘备,但曹操还是犯了一个大错误,就是不应该让刘备率军截击袁术。

《三国志 武帝纪》:术欲从下邳北过,公遣刘备、朱灵要之。会术病死。程昱、郭嘉闻公遣备,言於公曰:"刘备不可纵。"公悔,追之不及。备之未东也,阴与董承等谋反,至下邳,遂杀徐州刺史车胄,举兵屯沛。

袁术想从下邳经过,北上投靠袁绍,当时曹操杀吕布控制了徐州,于是曹操派刘备、朱灵等人率军截击袁术,此时袁术病死。

程昱、郭嘉当时不在,后来回来听说此事后,对曹操说:刘备不可以让他离开。

曹操也后悔了,追击已经来不及了,不久,刘备率军到下邳,杀了曹操所置徐州刺史车胄,反叛曹操。

曹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曹操完全可以把刘备束之高阁,要么软禁起来,要么让刘备在进行之中担任没有实权的高官,把刘备困在许都就行,但曹操没有这么做,这是曹操所犯的重大错误,而从此之后,曹操再也没有机会杀刘备了。

其实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曹操过于自信,认为自己能够控制刘备,曹操认为天下英雄只有他自己和刘备,居然放跑了刘备,让人不可思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