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星云大师:

人际关系是现代人处世上很重要的一环,许多人之所以有忧苦烦恼,都是肇因于人际关系的不和谐。

造成人际疏离,沟通障碍,有的是拙于言辞,有的因表达不当,有的则因为自己预设立场,不能接受别人的意见,自然无法沟通,也有的人态度冷漠,令人不愿碰触。

但最是让人难以接受的,是贡高我慢,对于自己的主张,要别人奉若圣旨,完全没有商榷的余地。如此之人,人际关系怎会良好?

人生无绝对的大小、高低、好坏、贵贱。自古以来,愈是礼贤下士的帝王,愈是以贤名流芳;愈是不耻下问的老师,愈能以学问传世。所以,人际之间,要能做到“老做小”“小敬老”。

有一次,樊迟向孔子请教如何种庄稼。孔子说:“我不如老农。”樊迟又请教如何种菜。孔子说:“我不如老圃。”

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孔子的谦虚,他不会不懂强装懂,敢于在学生面前承认自己不如老农,不如老圃

可见“谦虚”是人际相处的重要秘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个人的学识再好,如果高傲不知谦虚,就难受主管的青睐;一个人的容貌再美,如果自负、不知含蓄,就难受他人的赞美;一个人的能力再强,如果不懂得忍让,难得他人的友谊。

而且,沟通或管理,都是为了取得彼此的共识,而非强迫对方接受自己的看法,因此要能设身处地替对方着想。能令别人欢喜接受,才是有效而成功的管理。

另外,人我之间也常有“见不得人好”的劣根性。看到别人比自己漂亮、比自己有学识、比自己有能力,或看到别人升官发财,就嫉妒他、打击他、妨碍他,如此损人又不利己,人际当然不会和谐。

人,一旦有了计较、比较之心,有了人我的利害得失之心,即使亲密如家人,恩爱如夫妻,也不能避免互相斗争。

“处人不可任己意,要洞悉人之常情;处事不可任己见,要明白事之常理。”

管理,其实就是要“帮助你”。就像洗衣服一样,必须搓揉洗涤才会干净。自己无法改正的坏毛病,就需要别人适时地帮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何做好管理,有三个原则:

一是用“情”管理。父母管儿女要有爱,老师管学生要能保护他,长官管部下也要给予关心。人心是肉长的,用爱、用情来管理,才能赢得人心;没有爱心,对方不服气,就难以管理了。

二是用“理”管理。有时太重情爱的管理,无法折服对方,这时就必须讲究“理”了。家庭有伦理,则长幼有序,尊卑有别,上慈下爱,职场有伦理,则上下和谐,做事有条理、计划,被管理的人,也会心甘情愿地服从。

三是用“法”管理。如果道理行不通,只得仰仗于“法”了。所以国家定有法律,甚至军有军法,商有商法,教育有教育法;只有法才能公平、平等地把人、事都管理好。

领导人在实行中,要把握前面所言“横遍十方,竖穷三际”的佛门管理学;待人处事,要做到在时间上“竖穷三际”,在空间上“横遍十方”;懂得沟通、协调、合作的做事态度,才能圆满人际关系,也才是真正会管理的人。

再者,人之所以会有纷争、不平,往往是因为“你、我”的关系不协调。不懂得如何善待“你”,也不知如何修持“我”,甚至还强立分别你和我,因此产生“爷爷打孙子,自己打自己”,以表示“你打我儿子,我也要打你儿子”的愚痴行为。

与人相处,要把“你”当作“我”,你我一体,你我不二,如果能常常将心比心,互换立场,互相尊重,互相帮助,自然能化戾气为祥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和人相处共事,看到别人有一点长处,要生起恭敬心,当自己不如,自己不能,自己不知,自己做不到时,更要心存恭敬,欢喜赞叹。

有些人因为“卑慢”,而处处自我防卫,甚至摆起架子,凡事都拒绝,凡事说“No”。会拒绝人情,拒绝因缘,主要是由于能力、慈悲、道德不够,一个人如果经常拒绝一些因缘、机会,久而久之就会失去一切。

一个有能力的人,一个会办事的人,凡事都“OK”;即使拒绝,也会提供取代的方案。

西方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每个人在满足生理、安全、社交三种需求之后,会进一步希望“被尊重”与“自我实现”。

感受到自己被尊重、有尊严的人,就会更积极向上,努力学习,以期发挥自己的潜能与才华。

所以,在管理学上,非常重视人的教育。教育,要有方法。在人事的交往上,不论亲子、朋友,乃至主管与部属之间,如果能以责人之心责己,就会减少自己的过失;以恕己之心恕人,必能增进人间的喜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菜根谭》说:

“念头宽厚的,如春风煦育,万物遭之而生;念头忌克的,如朔雪阴凝,万物遭之而死。”因此,平时与人为善,从善如流。如有摩擦,要能以你大我小、你对我错、你有我无、你乐我苦来要求自己。如此“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才能赢得别人的尊敬,也才是一个善于教诲的人。

有道是,想“多管人”,必须先“少管人”;想“多办成事”,必须先“少管点事”。

我觉得最高的管理境界,就是没有管理,所谓“没有管理的管理”,并非取消管理,而是能放手、能分权,使管理进入更高层次与境界。

如我提倡的“三好运动”——说好话、做好事、存好心。如果大家都说好话,则时时耳根清净;大家都做好事,你帮我,我助你,则彼此相亲相爱;大家都存好心,则处处都有春风、有和平。

如此,人人有秩序,有良善的道德,自然可以进入“无为而治”的管理了。

本文选自《星云大师谈当代问题2:心净国土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简介:星云大师(1927-2023),江苏江都人,1927年生,为临济宗第四十八代传人。12岁出家,1949年赴台湾。1967年创建佛光山,并担任佛光山寺第一、二、三任住持。先后在世界各地创建300余所道场,创办24所美术馆、图书馆、出版社、书局,50部「云水书坊」行动图书馆、50余所中华学校、16所佛教学院、5所大学等。星云大师著作等身,现有300余册著述,并被翻译成英、日、德、法、西、韩、泰、葡等20余种语言,流通世界各地。2013年获得「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2016年向国家博物馆捐赠北齐佛首,现为国际佛光会世界总会终身荣誉总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