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点击收看视频上集

▲点击收看视频下集

今年世界读书日前夕,我和梁天山、陈辉权两位老师,再次乘坐高铁出发,前往广西那座比广州更像广州的城市——梧州

熟悉粤语流行歌的朋友,对于他们一定不会陌生——梁天山善填词,陈辉权善作曲,经常被媒体誉为广州的黄霑和顾嘉煇,近三十年来为广东乐坛创作了无数脍炙人口的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梁天山、劳震宇、陈辉权(从左至右)

记得,上一次我们三个一起同游梧州,已经是八年前的事情了。当时,我就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教小朋友读唐诗宋词的书籍很多,但用粤语朗诵的却一本都没有,我们能否创作一套呢?

于是在高铁列车上,我们一拍即合——我负责对接出版社,定出选题和体例,梁天山老师就负责编写,陈辉权老师就负责插画和朗诵。终于在2017年,我们出版了《粤韵唐诗》,在2019年出版了《粤韵宋词》,成为了首套粤语朗诵的国学读本,获得不少的图书奖项和教育部门推荐,并一直畅销至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次我们三个再去梧州,就是受到了梧州市广播电视台的邀请,借《粤韵唐诗》《粤韵宋词》这两本书与当地的读者、师生以及文化界人士,进行粤语文化的交流。

我们此行的首站,就是到梧州市文化路小学参观和分享。

历史上,梧州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广西的文化中心,而文化路一带又是自明清开始成为梧州的文脉所在,县学宫、城隍庙、传经书院以及文昌宫都在这里。

梧州市文化路小学的来头也不小,前身就是有三百多年历史“茶山书院”,学校因茶而名,为茶而兴,所以当地六堡茶的制作和冲泡,正是这家学校的传统传承项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喝完一口甘香醇厚的六堡茶,就有同学问我,现在都普及了普通话,为什么还要我们继续学讲家乡话呢?

我跟他们说:语言,并不单单是沟通的工具,也是族群的认同,还是文化的载体。

你是中国人,并不仅仅因为你在中国出生和生活,而是你还会使用中国的语言文字;如果你在梧州出生和生活,却不会讲梧州话,那你觉得你还算不算梧州人呢?

学会普通话和英语,可以令你走得更远,但学好家乡话,可以令你不忘记自己是从哪里出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结束了梧州市文化路小学的参观和分享后,我们又马不停蹄赶去梧州市广播电视台接受专访,两位台长还专门接待我们,十分郑重其事。

曾几何时,广西大部分地方的电视电台都是使用粤语播音的,但时至今日,粤语节目已经逐渐沦为配角,甚至是跑龙套了。前年年尾,玉林广播仅存的的粤语节目差点被取消,幸好主持人和听众在网上大力呼吁,才最终保留了下来。(详情:)

不过在梧州,电视台和电台起码有一半节目还是用粤语播音,这个就有赖于领导坚持东融大湾区的战略以及强大的群众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稍为可惜的是,用梧州话的节目还是比较少,播音还是以广州话为主,这个可能是梧州话的标准化程度不够有关,就算节目主持人想确定某个字词在梧州话怎样读,也找不到字典查证,而不像省港两地早已经为广州话编撰了大量字典词典以及软件网站,大家可以很方便查到标准读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晚上,我们吃完饭后,就到去年才重建开放的明朝两广总督府,一边参观一边消食。

明朝成化元年间,也即是1465年,韩雍被任命为左都御史兼提督两广军务,驻梧州。这就是明朝设两广总督府的开端。

两广总督,你大概可以理解为现在的南部战区司令。为什么要驻在梧州呢?因为这里位于广东和广西之间,在通讯和交通落后的古代,更便于指挥调动军队。而且在明朝中期的时候,广西的瑶族起事频繁,而越南虽在明朝初期被征服,但很快又接连爆发叛乱,所以很有必要在这里驻扎重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应形势变化,明清两代的两广总督府驻地其实是有过多次改变的,除了在梧州之外,也曾驻廉州、肇庆,而到了乾隆年间,因为应对洋人的海上入侵,两广总督府从此就驻广州,之后没有再改变过。

广州的两广总督府,就是在越华路118号的位置,现在是广东省民政厅的所在地。1911年的广州起义,这里是战斗最激烈的地方。原来门前的两只石狮子,身上就留下了23处弹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网络

我们现在看到的梧州两广总督府,其实是在原址上重建而成的景区,而原有的建筑早已经淹没于历史烟尘之中。但在1977年梧州就曾挖出过一只明代大“石龟”,背上驮有残缺的石碑,碑上所刻的由明朝状元伦文叙题字、明朝兵部尚书湛若水作跋的《总府题名记》,可以充分证明这里曾是两广总督府遗址。

另外一提的是,伦文叙和湛若水都是出身于广东的大儒,在广州留下很多的故事,有机会可以再跟大家分享一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伦文叙和湛若水,图源网络

休息了一晚,到了第二天,我们吃完冰泉豆浆做早餐,就出发到新开业的骑楼城大酒店参加《粤韵唐诗》《粤韵宋词》的读者见面会

虽然一早狂风暴雨,但依然无阻梧州读者的热情,他们很多都是一家大小带着这两本书前来找我们签名。主办单位说,如果不是需要提前报名控制人数,恐怕一早就挤爆了酒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现场,有读者就问我,现在网上有种说法指,广东人说的是粤语,广西人说的是白话,所以粤语跟广西人没关系,这是真的吗?

其实你可以理解,“白话”就是直白的话语,用来区别于读书写作使用的文言,又或者是正式场合使用的官话。

“白话”这个词本身不并是一种语言的名称,而是在不同的语境下,它往往会用来指代不同的语言,例如潮州人、苏州人也经常会将当地语言称为白话。所以,从语言学来说,是没有白话这一语言分类的,而只有粤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粤语”的粤字,最初是和超越的“越”字相通的,古代中原皇朝用来泛指南方的百越民族地区,例如浙江有吴越、江西湖南一带有杨越、福建有闽越,而广东广西一带乃至越南北部就被称为南越。

后来为了作出区分,整个岭南一带就改为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粤语”的“粤”字,广东广西合称两粤。直至到明清乃至民国时代的文献,我们依然可以看到,当时的人是用粤东指现在的广东地区,用粤西指现在的广西地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网络

例如,明代徐霞客著有《粤西游日记》记录其在广西游历的情况,而清代汪森就写了《粤西丛载》、《粤西诗载》、《粤西文载》来撰录广西的事、诗、文。民国时代广西省政府的《粤西矿产纪要》讲的也是广西的矿产。

将粤作为广东省的简称,而将桂作为广西省或自治区的简称,实质上是民国很后期的事情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网络

网上还有一种说法是,以前都只有白话这个词,而没有粤语这个词的,是广西人八十年代在香港唱歌出名了,香港人才提出了粤语这个词。

这个当然不可能,宋词中就有“粤音”这个词用来指粤语,而明清时代大量的文献亦经常会使用到“粤语”这个词,反而“白话”这个词是很少见的,一般都是民间非正式场合使用。

很多所谓听老一辈说,其实是靠不住的,以前交通通讯不便,很多人连省城都未去过,更别说能对语言学有所了解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网络

在下午,我们在梧州市的党群服务中心出席了与梧州市文联以及梧州市流行音乐学会的交流。

粤剧、粤语电影和粤语流行歌在广西都一直很受欢迎,所以粤语文化的创作氛围在这里也是非常之浓厚。

不少知名粤语歌手都是来自于广西的,例如已故的殿堂级歌星罗文就是出生于百色,成长于广州,后来再去香港发展的。人靓歌甜的汪小敏就是出生于南宁,她唱《笑看风云》的时候,连郑少秋都拍烂手掌。而第三季麦王争霸的冠军麦震烁就是出生在梧州,在广州的发展势头也是非常好,前一段时间我们还一起吃过顺德鱼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罗文,图源网络

每次来到梧州,都会觉得这边无论是政府层面还是民间层面,都对于粤语的传承和推广都充满了热诚。

梧州人对此的说法,就是说“梧州是粤语发源地”。依据是,南越国被汉武帝灭国后,当时的都城番禺——也就是现在的广州,被汉军纵火焚毁,因此汉武帝就把整个岭南的统治中心迁去了苍梧郡的郡治广信,而广信就是今天的梧州了。不过,与梧州相邻的肇庆就认为古广信是在封开。

从考古学来说,其实两边都暂时未能拿出考古依据,而不像广州能够挖掘出南越王墓和南越王宫署,证明这里曾经就是南越国的首都。且番禺城被汉军焚毁以后,都是一直有人聚居的,到了三国时期,吴国又在原城址基础上重建了番禺城,作为交广分治后“广州”的统治中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网络

当时的“广州”管治范围实质是比现在广东省更大的行政区域,其中也包含了苍梧郡广信。所以,历史上古广信作为岭南统治中心的时间不算长,更长的时间其实都是在现在的广州地区。而且还有个问题是,番禺城被汉军焚毁之前,近百年来住在里面的人说的又算不算是粤语呢?

从语言学来说,每种语言都是有着不断融合变化的形成过程,直至现在这一刻,粤语依然在不断融合变化之中。我们只能够说,现代的粤语在广州定型,而在香港形成流行文化,但很难定义粤语起源于哪个地方。正如我之前所说的,真正出现“粤语”这个概念,起码要到宋朝的时候了,文献上有“粤语”这个词,就要到明清时期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网络

而且,梧州城区的梧州话之所以跟广州话如此接近,但反而和周边县区的差别很大,形成方言孤岛的现象,其实是由于从清朝开始,不断有广州的商人在梧州进行贸易及定居所导致的,他们的经济地位高,说话的口音自然也影响了当地人。

到底哪里才是粤语发源地?对于这个问题,我真的不在乎。我更希望知道的是,哪里可以成为粤语的复兴之地?梧州、广州,一齐加油!

(鸣谢:梧州市广播电视台)

各位自己友,

你怎么看关于粤语发源地的各种讨论呢?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