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和太子之间存在着权力冲突,自然不能和平共处,亲情在政治面前是微不足道的。

对于皇帝来说,都是在自己临死前把帝位传给太子,如果皇帝活得很长,就会挤压太子成为皇帝的时间,这是不可调和的矛盾。

对于太子来说,越早接班越有利,越晚接班变数越多,中国历史上被立为太子的人,不是一定能够成为下一任皇帝的,太子能否成功继位,存在着太多变数。

以历史为例子,来说明一下皇帝与太子之间的关系。

一、秦始皇与扶苏或胡亥

一般来说,都是把扶苏当成秦始皇的接班人。也有人认为秦始皇一直想立为太子的人是胡亥。

但实际上,秦始皇不设太子,而是在临终前,下了一封不明不白的诏书,结果手下权臣暗箱操作,逼死了长子扶苏。

正因为秦始皇不设太子,所有才会有各种各样的猜测,有人说扶苏是太子,有人说胡亥是太子,这就带来了政治不稳定。

秦始皇为什么不设太子?

太子乃国之储君,是国家稳定的象征,不设太子,相当于国家没有名正言顺的继承人,容易引发政治上的暗箱操作与阴谋诡计。

秦始皇不设太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秦始皇宁愿这样也不设太子,一般认为有两个原因:

一是秦始皇担心太子分权。

二是秦始皇起初一直追求长生不老。

秦始皇这个人对于权力是极度渴望的,在他还没有亲政时,他的弟弟成蟜谋反,企图夺他的位,最终成蟜兵败被杀。

秦始皇行冠礼的当下,长信侯嫪毐举兵造反,最终嫪毐兵败被杀,赵姬与嫪毐生的两个儿子,也就是秦始皇同母异父的两个弟弟也被杀死。

20岁之前的秦始皇就经历了一系列的背叛与夺权事件,幸亏他成功了,因此秦始皇对权力看得很重。

在统一天下之后,秦始皇建立了大一统且权力高度集中的政权,由皇帝一人决策所有天下大事。

秦始皇不容他人染指皇权,哪怕是自己的儿子,扶苏劝谏秦始皇不要焚书坑儒,结果秦始皇大怒,让扶苏到上郡蒙恬军中监军,秦始皇不容他人对自己的政治主张指指点点,无论是谁。

这就造成了不设太子的局面。

秦始皇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在统一天下之后,沉迷于长生不老,不断派人四处寻找长生不老药,徐福要3000童男童女,而且两次欺骗秦始皇,秦始皇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秦始皇还召集很多术士为自己炼制长生不老药,既然追求长生不老,那立太子岂不是自相矛盾。

扶苏死于政治阴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秦始皇与太子之间的关系是完全隔绝的关系,不立太子,皇帝就不会与太子产生冲突,但是,这却造成了一个严重问题,就是国家没有明确的储君,容易引发政治阴谋

二、汉武帝与太子刘据

刘据是汉武帝的嫡长子,是汉武帝29岁才得到的第一个儿子,你要知道汉武帝16岁就结婚了,29岁才有第一个儿子,得子的时间已经太晚了。

汉武帝因为刘据的出生而异常高兴,刘据7岁时就被立为皇太子,然后一直被当成继承人培养,给他请德高望重的长者当老师,悉心培养。

汉武帝是真的把刘据当成继承人培养的,刘据不安时,汉武帝让卫青传话,以安刘据之心,刘据性格宽厚,经常违背汉武帝的意愿处理政事,汉武帝反而认为刘据处理得对。

汉武帝外出巡游时,就让太子刘据监国,不断有人在汉武帝面前诋毁太子刘据,但汉武帝从来不追究,而且能辨是非。

但是,汉武帝与刘据之间的关系,还是被人破坏了,这些人主要是对刘据不满的人,担心汉武帝去世后,刘据继位为帝,对他们不利,其中最突出的代表就是江充。

汉武帝晚年重用酷吏,用严刑峻法打击贪官污吏,太子刘据经常出面平反一些处罚过重的政事,因此太子与酷吏形成政治对立,这些人就不断挑拨汉武帝与刘据之间的关系。

而江充担心刘据上位后对自己不利,一门心思想要扳倒刘据,不惜构陷刘据的姨父公孙贺、刘据的表兄卫伉(卫青之子),还以巫蛊之祸陷害刘据,导致刘据起兵,诛杀江充。

汉武帝起初不相信刘据会起兵谋反,但由于汉武帝与刘据之间没有沟通渠道,再加上汉武帝手下尽是陷害刘据的小人,导致父子反目,汉武帝相信刘据起兵,然后派兵镇压。

汉武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据及其子兵败自杀,皇后卫子夫也自杀,终于酿成大错。

汉武帝与太子刘据为什么不能和平相处?

举个例子就明白了:

《资治通鉴 卷二十二》:文与小黄门常融、王弼等常微伺太子过,辄增加白之。皇后切齿,使太子白诛文等。太子曰:"第勿为过,何畏文等!上聪明,不信邪佞,不足忧也"上尝小不平,使常融召太子,融言"太子有喜色",上嘿然。及太子至,上察其貌,有涕泣处,而佯语笑,上怪之;更微问,知其情,乃诛融。

苏文与小黄门常融、王弼等经常暗中寻找太子的过失,然后再去添枝加叶地向汉武帝报告,这些人大概与太子刘据有仇。

皇后卫子夫恨得咬牙切齿,让刘据报告汉武帝杀死这些人,但刘据却十分信任汉武帝,他说只要不做错事,又何必怕这些人,皇帝圣明,不会相信邪恶谗言,不必忧虑。

有一次,汉武帝感到身体有点不舒服,派小黄门常融去召刘据,结果常融回来后添油加醋对汉武帝言道:太子面带喜色。

汉武帝不说话,等到太子来到后,汉武帝观察刘据的脸色,看到他脸上有泪痕,却强装有说有笑,汉武帝感到很奇怪,再暗中查问,才得知事情真相,于是将常融处死。

本来汉武帝与刘据是能和平共处的,但是皇帝与太子之间有太多的小人,这些人为了自己的利益,极尽挑拨之事,不断挑拨皇帝与太子之间的关系。

哪怕汉武帝很信任刘据,但也经不起不断有人挑拨,谎言重复一千遍就是真话了,汉武帝不得不开始怀疑。

太子刘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代的皇帝与太子都是分开居住,很难聚在一起,平常也缺乏沟通渠道,就连传话都是让下人去办的,如果下人能够准确理解并忠于主人还好,如果下人有自己的目的,就很容易让皇帝与太子反目,这种事太多了。

三、石虎和两任太子

羯人石虎是后赵政权的第二任皇帝,为人残暴无道,他是石勒的堂侄,在石勒去世后政变上台,诛杀了石勒的所有的妻妾与子孙。

石虎对待自己的太子也是残暴无道,先后把自己的两任太子族灭,皇帝族灭太子在中国历史上实属罕见,石虎却连续族灭两任太子,算是空前绝后了。

《资治通鉴 卷九十五》:虎荒耽酒色,喜怒无常。使邃省可尚书事,每有所关白,虎恚曰:“此小事,何足白也!”时或不闻,又恚曰:“何以不白!”诮责笞棰,月至再三。邃私谓中庶子李颜等曰:“官家难称,吾欲行冒顿之事,卿从我乎?”颜等伏不敢对。

石虎的第一任太子是石邃,石虎沉迷酒色,喜怒无常,让太子石邃决断尚书奏事,当石邃有事向石虎禀报时,石虎很不耐烦,当石邃不向石虎禀报时,石虎又不满。

石虎对石邃动不动就一顿打骂,经常用鞭子打用杖击,一个月要发生好多次,再加上石虎宠爱另两个儿子石宣、石韬,让石邃萌生了弑父之心。

不久,石邃的计划败露,石虎把石邃幽禁在东宫,不久赤兔了他,但石邃并不领情,也不谢罪,石虎于是将石邃贬为庶人,又在当天晚上杀死石邃及妃子张氏36人,其太子东宫中的门党200多人一并被诛杀。

石邃被杀后,石宣被立为太子,后来石虎又宠爱石韬,想立石韬为太子,但又犹豫不决,石宣听说后很生气,派人杀死了自己的兄弟石韬。

后赵皇帝石虎杀死两任太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石虎知道石宣杀了石韬之后,把石宣抓来囚禁在仓库中,用铁环穿透他的下巴,石宣的惨叫声震动整个宫殿,后来石虎又让人砍断石宣的手脚,挖出眼睛,刺穿肠子,然后用火烧石宣。

石宣的妻子儿女9人一同被杀,石宣的小儿子才几岁,石虎动了恻隐之心,毕竟是自己孙子,结果手下大臣不同意,从石虎怀里抢过来杀了,石宣手下的将士300人,太监50人先被车裂后再抛尸。

就连东宫卫士一万多人全部被流放,太子所居住的东宫被改为养猪场。

石虎和两任太子之间为什么不能和平共处?

一方面是石虎胡作非为,对太子随意打骂,既立了太子,又宠爱其他儿子,这是拉仇恨,又引发太子不满。

另一方面是太子起了弑君之心,石虎要是不杀太子,有可能会被太子所杀,这样的关系能维持吗?

这与石虎和两任太子都是羯人也有关系,羯人为五胡之一,没有礼仪廉耻,父子之间缺乏基本的信任,汉人皇帝与太子哪怕有过节,也极少有弑父之心,而皇帝杀太子倒是有。

四、唐太宗李世民和太子李承乾

唐太宗本人就是以政变方式杀死太子,继而成为太子的,这让唐朝后世皇家子孙产生错觉,只要政变成功,就能自己当皇帝。

唐朝皇帝与太子的关系一度紧张,是从唐太宗与李承乾开始的,李承乾是唐太宗的嫡长子,唐太宗一直以继承人身份培养李承乾的。

但是唐太宗犯了一个错误,就是宠爱魏王李泰,李泰的花销甚至超过了太子府,而且李世民允许李泰招揽文士。

唐太宗李世民废除太子李承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承乾宠爱一个叫称心的乐人,唐太宗知道后,就杀了这个称心,李承乾因此非常伤心,还为称心在宫中树冢立碑以祭祀,这增加了唐太宗与太子李承乾的隔阂。

后来李承乾的脚得了病,影响走路,导致形象不好,李承乾更加自卑,时刻担心唐太宗会废除自己的太子之位,改立魏王李泰。

于是李承乾联合李元昌、杜荷、侯君集等人图谋刺杀李泰,并企图逼宫李世民,后事情败露,李承乾被废除太子之位。

唐太宗与太子李承乾为何不能和平相处?

原因是多方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唐太宗宠爱魏王李泰,导致李承乾生嫉妒之心,唐朝历来有政变上位的传统,李承乾因为脚得病而自卑,多种因素叠加在一起,导致李承乾谋反。

太子都谋反了,不可能再继续当太子了,只能废除了他,只是李世民仁慈,没有杀李承乾而已,只是废为庶人。

五、唐玄宗李隆基与太子李亨

相比于唐太宗的仁慈,唐玄宗则专门防备太子,并且时刻打压太子,甚至直接杀死太子。

唐玄宗的第一任太子是李瑛,李瑛受到武惠妃的陷害,与鄂王李瑶、光王李琚一起被诬陷谋反,三兄弟带着兵器、身穿甲衣进宫,违反法律,唐玄宗大怒,将三兄弟逮捕,随后将三人都废为庶人,不久又赐死。

唐玄宗李隆基杀死第一任太子,被第二任太子篡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玄宗并不糊涂,这种事只要一查就知道太子是被陷害的,但唐玄宗一天之内杀三个儿子,还让人大吃一惊,仅仅因为自己宠爱的妃了陷害,就杀了三个儿子,唐玄宗不可谓不狠。

唐玄宗的第二任太子是李亨,李亨当太子时,受尽打压与凌辱,先是李林甫,后是杨国忠,两任宰相不断打压太子李亨,投唐玄宗所好。

唐玄宗故意纵容宰相打压太子,实际上还是在防范太子,李亨作为太子,并无实权,只有一些空头衔,即使如此,靠政变上台的唐玄宗从未放松对太子的打压。

直到安史之乱爆发,叛军攻破潼关之后,事情才发生变化,李亨被唐玄宗任命为天下兵马大元帅,有了兵权,李亨离开唐玄宗摆脱其控制,到灵武继位为帝,直接夺了唐玄宗的帝位,迫使唐玄宗成为太上皇。

在唐玄宗不同意的情况下,私自登基,这其实就是政变,李亨如果不反了唐玄宗,他这辈子是不可能当皇帝的。

唐玄宗为何不能与太子和平相处?

主要原因是唐玄宗打压太子,这既是唐朝政治环境决定的,也是唐玄宗个人性格决定的,唐玄宗寿命比较长,而且是政变上台,他时刻担心自己的帝位被太子抢了,结果还是防不住。

皇帝与太子之间有着不可调和的权力矛盾,虽然说太子是皇帝的接班人,但没有哪个皇帝会在自己活着的时候把权力交出去,皇帝不给的,太子不能抢,皇帝要给的,太子必须要,这种君臣关系引发了一系列的矛盾,而且是极难解决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