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权臣一般有两种结局:一种是篡位,自己当皇帝,或者后代当皇帝,比如王莽、司马懿。

另一种是在政治斗争中被杀,全族被诛,或者死后全族被杀,比如霍光、窦宪、梁冀。

权臣想跟皇帝保持和平关系而善终的,是极少极少的,比如诸葛亮。

出现这种情况,最根本的原因是:权力是不可共享的,要么全部占有以篡位,要么全部不占当个普通的大臣。

武则天的地位其实和权臣有些类似。

唐高宗与武则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武则天最早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唐太宗去世后,武则天进感业寺做了尼姑,后被唐高宗李治迎回后宫,武则天经过残酷的政治斗争,扳倒了王皇后和萧淑妃,好不容易做了皇后。

武则天是一个权力欲望极其强烈的人,身为皇后,很快与皇帝产生冲突和矛盾。

《资治通鉴 唐纪十七》:初,武后能屈身忍辱,奉顺上意,故上排群议而立之;及得志,专作威福,上欲有所为,动为后所制,上不胜其忿。上大怒,密召西召侍郎、同东西台三品上官仪议之。仪因言:“皇后专恣,海内所不与,请废之。”上意亦以为然,即命仪草诏。左右奔告于后,后遽诣上自诉。诏草犹在上所,上羞缩不忍,复待之如初;犹恐后怨怒,因绐之曰:“我初无此心,皆上官仪教我。”自是上每视事,则后垂帘于后,政无大小皆与闻之。天下大权,悉归中宫,黜陟、生杀,决于其口,天子拱手而已,中外谓之二圣。

最初,武则天为了能当上皇后,对唐高宗百依百顺,所以唐高宗宁愿得罪所有大臣,也要把武则天扶为皇后。

武则天的皇后之位差点被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武则天成为皇后之后,对权力越加重视,很多时候,唐高宗想做点事,却总受制于皇后武则天,皇帝就非常愤怒。

唐高宗召上官仪商议,上官仪建议废除武则天的皇后之位,唐高宗同意了,上官仪废除皇后的诏书都写好了,武则天得知了这事。

武则天就找唐高宗申诉,几句话一说,唐高宗又不忍心废后了,于是说这是上官仪的主意,不久武则天诬陷上官仪背叛朝廷,诛杀了上官仪及其子。

此后,唐高宗每逢临朝治事,武则天都在后边垂帘听政,政事无论大小,她都要参与。天下大权,全归于武后,官员升降生杀,取决于她一句话,皇帝只是无所事事的清闲人而已,朝廷内外称他们为“二圣”。

武则天与唐高宗并为二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宗想要废除皇后这事给了武则天很大的震憾,皇后母仪天下,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在皇帝面前,仍然是唯唯诺诺的,而且皇帝说废就能废除皇后的,这对武则天来说,是不可容忍的。

普天之下,莫非王权,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你看广袤无垠的普天之下,没有一处不是国君的封土;你看各处封土的天边尽头,没有一人不是国君的奴仆。

整个天下,拥有至高无上权力的只有皇帝一人,只有皇帝才能掌控最高权力,而且不会被人废除。

皇后也好,太后也罢,在理论上都存在被废的风险

武则天如果不做皇帝,就只能做皇后,或者是做太后,没有第三个选择。

做皇后,可能被皇帝废除,做太后,同样可能被皇帝废除,只有皇帝才是至高无上的。

只有皇帝才是至高无上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过唐高宗欲废除皇后之事,让武则天决定通往权力之路的巅峰,也就是做皇帝。

唐高宗晚年的时候,身体不好,朝政大事全部由武则天处理,唐高宗根本不会想到女人能当皇帝,这在中国历史上是没有发生过的事。

武则天以皇后身份处理政事,并非光明正大的,而是“垂帘听政”,所谓的垂帘听政,是指皇后与前朝的大臣商议政事的时候,中间需要用一道帘子来隔开,皇后不能直接见大臣,反之亦然。

唐高宗去世后,武则天的儿子李显继位,是为唐中宗。

李显继位的时候已经是个成年人了,按照规定,皇后应当将政事交还于皇帝处理,所有的军政大权也要归于唐中宗李显。

武则天不惜把自己儿子的皇位给废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这个角度来说,在李显继位之后,武则天的权力不升反降,唐高宗活着的时候,国家大事全由武则天决断,李显继位后,按照规定,国家大事由李显决策。

长期如此,武则天就被边缘化了,这对于权力欲望极重的武则天来说,是不可接受的。

武则天想要掌控最高权力,除了她自己当皇帝之后,没有任何别的办法能够行得通。

当太后,军政大事由皇帝决断,太后最多能垂帘听政,给经验不足的皇帝提提意见,至于如何决策,还是皇帝说了算。

武则天当然不愿意了,他把唐中宗李显给废了,也不愿意自己当个无权的太后。

虽然唐中宗李显就是武则天的儿子,但在武则天看来,政治上没有亲情,兄弟、父子、母子之间为了政治相互残杀的不在少数。

只有最高权力才是绝对安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武则天只是流放了自己的儿子而已,但在当时武则天直接当皇帝时机还不成熟,所以武则天立了自己的另一个儿子李旦当皇帝,这就是唐睿宗。

几年之后,武则天称帝,成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女皇帝。

她不称帝,就无法掌控皇权,武则天想要长久掌控权力,除了称帝,别无他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