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说起粟裕的特型演员,相信不少人都会脱口而出:谢伟才,说起来,谢伟才和粟裕的渊源颇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军不如共军对我好

1948年,震惊中外的淮海战役打响,国民党被打得毫无还手之力,大家如同无头苍蝇一样四散逃跑,到处都是乱哄哄的,很多人都妻离子散,其中之一就是国民党少校谢德贵,他遗失了自己七岁的儿子谢伟才。

在那样的环境下,儿子那么小,不知道还能不能活下去,谢德贵不敢深想,其实,谢德贵的担心的事情没有发生,因为谢伟才被解放军收容了。

当看到威风凛凛的解放军时,七岁的谢伟才觉得内心害怕极了,小小年纪的他已经明白解放军和他父亲的关系,但是,时间一长,谢伟才这些害怕的情绪就被驱散了,解放军叔叔对待它们这些国民党军队家属和俘虏们态度一直很温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只是,谢伟才的心中一直憋着一股气,他要去寻找自己的父母和兄妹,他要回南京找他们,七岁的谢伟才偷偷的溜走了,他孤身一人前往南京寻找父母。这一路上的心酸足够他倒三天三夜的苦水,他一路走一路乞讨,一步一步走到了南京,看着熟悉的景色,他的眼睛里满怀希望。

只是,南京那么大,他要去哪里找父亲呢?谢伟才看到一位国军警察,他礼貌询问对方,却惹来对方的暴躁对待,不但不告诉他地址,还对他进行了辱骂。此时的谢伟才刚刚享受过解放军的温情,突然听到这些,只觉得从云端坠落,他接受不了这样大的落差,于是直接开口顶撞:“国军不如共军对我好!”谢伟才不知道,自己的一句话直接惹怒对方,他被丢进了监狱里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样的环境之中,谢伟才又一次想起了解放军,他们对待自己真的没话说,他被送进解放军收容所后,曾经有一位解放军,看他饿的面黄肌瘦的样子,直接给他端来了一碗黄澄澄的小米饭,他接过碗后就是一通狼吞虎咽,站在他面前的解放军没有笑话他,反而给他递上一杯水和一条毛巾,此后经年,谢伟才都记得这位解放军。

解放军百万雄师下江南后,谢伟才又一次跟随大部队逃跑,结果,遇到了一场遭遇战,国民党军队全军覆没,谢伟才又一次落进解放军的手中,看着面前的解放军,他只觉得一股暖流从心间划过,这次,他说什么都不愿意离开了,大家没有勉强谢伟才,倒是发掘出谢伟才得优势,这个小家伙人长得精神,还这么机灵,适合去文工团发展,就这样,谢伟才走上了艺术道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你像,会表演,但气质不够。你要多看书、看资料,丰富自己

谢伟才长大之后,对话剧和电影这些产生了兴趣,一次,总政话剧团表演了一出《万水千山》,细微才只觉得自己的内心被击中了,他连着看了好多遍,一直到话剧团离开,他仍旧意犹未尽,他直接跑到后台找话剧演员请教,其中一位老演员对他说:“小同志,要想演好戏,就要多看书,提高文化,从内心里去琢磨人物,刻苦锻炼......”

谢伟才将这番话记在了内心深处,谢伟才的本职工作是京剧表演,为了练好真功夫已经吃了不少苦,经过老演员这么一点拨,他开始在文化知识上下功夫,每次扮演一个角色,他都会对这个人物进行分析和研究,而这也为他日后的影视剧表演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谢伟才的第一个荧幕形象就是电视剧《沂蒙山的故事》里面的“二狗子”,得知他的这一决定后,他的家人和朋友们轮番劝阻,但是,谢伟才已经打定主意要扮演这一角色,剧本他已经看过了,“只有小演员,没有小角色。”

即便是一个小角色,谢伟才也在上面花费了不少的功夫,仔细研读这个人物,最后,他将“二狗子”这一角色给演活了。在影片中有这样一幕,二狗子调转枪口对准鬼子,又死在鬼子枪下的一瞬间,正大口吃着煎饼,这一幕结束后,拍摄现场一片叫好声,但是,大家不知道的是,谢伟才为了思考如何吃这口煎饼,几乎挖空了心思。

1989年6月,谢伟才接到一封电报,乃是八一电影制片厂“大决战”摄制组发来的,此时的他还不知道,自己的人生将要因为这封电报的出现发生逆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谢伟才来到了八一厂,导演给他选了一个剧本里面的片段,在此之前,他从来都没有拍过故事片,更加没有到电影厂试过戏,但是,对于这个机会他是无比珍惜的,希望自己能够抓住这个机遇。

当谢伟才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走进化妆室时,化妆师从镜子里面看着谢伟才,又看了一眼化妆室里的粟裕将军的原型照说:“你的条件充分,是比较像的。”化妆师的这句话相当于给谢伟才吃了一颗定心丸,之后谢伟才换上了贴合年代的军装。

谢伟才抵达现场后,前面正有一名演员在试戏,趁着这个间隙,谢伟才在一旁进入角色,为了确保万无一失,谢伟才找到一面镜子,定定的看着镜子里面的自己,然后他发现了问题,镜子里面的人只有二三十岁,看起来根本就不像一个指挥30多万大军的司令员,形象出了问题应该怎么弥补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原本升腾起来的自信,谢伟才自己就把自己打的七零八落,还没等他想出应对之策,剧务就过来通知他过去。谢伟才只能死马当活马医,深吸一口气演了下来,事实上,录完以后,他自己都不敢看,直接离开了。

次日,他准备直接打道回府,走之前去和导演辞行,回去之后,他自己冷静了一番,就算是死也得当个明白鬼,于是询问导演录像的结果怎么样。导演当即回答:“你像,会表演,但气质不够。你要多看书、看资料,丰富自己。回去等通知吧!”

和导演分开后,谢伟才一路上都在思考对方说的话,对于“初学者”来说,影视事业才刚起步就碰到气质问题,就算想要改变,也不知道该从哪里入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回到济南以后,谢伟才仍旧不愿意放弃,他已经去试过戏了,就一定要将这一个角色演好,为此,他沉淀下来,真正按照导演所说的话去干,跑去买了一本《名将粟裕》这类的书籍,更加深入了解粟裕这个人物,也是这个时候,他才发现,粟裕将军那广博的胸怀,以及超乎常人的指挥艺术,而且,他对于粟裕将军那亮眼的战绩知之甚少。越读书,他对粟裕将军的兴趣越大,他如饥似渴的研读和粟裕将军相关的书籍。

在阅读的中途,他回忆起自己上一次在八一厂试戏时的状态,按理说,他对于粟裕将军的了解也不少,在人物性格方面不说掌握了百分之八九十,六七十也是有的,但是,到了表演的时候,他反而大脑空空,不知道该怎么演了。

说是气质问题,其实说白了也就是形象问题,相较于其他演员来讲,他有一个先天优势,他曾经亲眼见过粟裕将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是在1957年,当时粟裕将军跟随周总理访问朝鲜,曾经去他们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看望过他们,当时谢伟才远远地看了对方一眼,年轻的他没有深想,只觉得粟裕将军穿着一身大将服很精神。

不仅如此,谢伟才在部队里面接触过很多粟裕将军的老乡,他们说着一口的湖南话,既然如此,他尝试着用带着湖南韵味的普通话讲述台词,话一出口,他埋藏在内心深处的记忆苏醒过来,或许,只有他能真正意义上的饰演粟裕将军。

8月,粟裕接到摄制组复试的邀请,这次的谢伟才信心满满,9月,他接到了通知:确定谢伟才为粟裕将军的表演者。听到这个消息后,粟裕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也从侧面证明,他的付出值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像我外公!像我外公

谢伟才的外形是先天优势,自从确定他饰演粟裕后,化妆师见到他后都会说上一句他的条件是很好的,他们几乎不需要使用附着物,就能够贴合形象。

一次,谢伟才去拜访了粟裕将军夫人楚青,中午时,楚青留他吃饭,用饭时,粟裕的孙子回来了,看着他们对谢伟才好奇的样子,楚青给他们介绍:“这个叔叔是演你们的爷爷的演员。”其中一个说:“像,眼神像!”另外一个说:“像我外公!像我外公!”很显然,孩子们都曾和爷爷相处过,而且都对爷爷印象深刻,小孩子们的这番话也从侧面证实,谢伟才的形象确实不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谢伟才的努力没有白费,《大决战》上映后,观众们对他的演技进行了充分肯定,谢伟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继续探索演艺之路,在之后的岁月里,他多次扮演粟裕将军,而每一次都在不断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