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玲利用节假日撰写检察调研文章。杨艳林/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晓玲利用节假日撰写检察调研文章。杨艳林/摄

记者|何毅 □赵连喜

责编|王蓉

通讯员|郑茜

正文共1304个字,预计阅读需4分钟▼

从检18年来,她不断厚植检察情怀,用文字表达着对检察事业的无限热爱;她将调查研究与红旗渠精神相融合,以无声的研学、无畏的研判、无我的研究谋发展之策、立强检之论,始终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她就是河南省林州市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委员、综合业务部主任王晓玲。作为一级检察官的她,在今年4月份举行的全省检察调研业务竞赛中,因表现优异被评为“检察调研业务标兵”。

无声研学,持之以恒夯实“新根基”

上善若水,润物无声。多年来,王晓玲将研学汇入日常工作中,秉持“水利万物而不争”的精神,默默甘当“幕后工作者”。她把读书学习当作调查研究的重要法宝,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持续学习法律法规、调查研究方法等知识。

此外,在提高研究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她还注重提升人生格局和修养,为撰写调研文章等夯实思想根基。如撰写“检察数字侦查应用与发展”为主题的调研文章时,为使文章能够对数字化检察提供有价值的理论参考,她利用业余时间加强对数字化发展趋势及技术应用等方面的学习,主动掌握数字检察的核心概念和基本原则,了解数字自侦案件的特点和技巧,多次与自侦案件承办检察官沟通联系,形成的文章《大数据背景下检察侦查方式的实践探索》在第五届全国检察官阅读征文活动比赛中获优秀奖。

无畏研判,尽职尽责当好“参谋员”

滴水穿石,久久为功。王晓玲善于以无畏的精神将研判分析进行到底,敢于找出问题,善于提出解决对策。她在调研中坚持问题导向,强化对问题梳理、形势研判、政策研究,着力找到打通解决问题的堵点、淤点、难点,不断把“问题清单”转化为“成效清单”,增强参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如针对涉民营企业犯罪案件、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以及法定不起诉等案件存在的问题进行专项分析研判,先后撰写的《林州市检察院对涉民营企业犯罪案件的统计分析》《电信网络犯罪激增原因分析》等被省检察院采用。

无我研究,齐心调研同唱“和谐曲”

涓涓细流,汇成大海。王晓玲以无我的工作状态、忘我的研究态度,朝着既定目标勇毅前行,为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理论支撑。

写调研文章对心境要求高,需要静下心认真总结归纳、整理提炼,她作为综合业务部主任,除了安排好调研、检委会、案件受理等20余项工作外,还要对重点、难点、亮点工作进行分析归纳。上班顾不上写作,她就利用下班或周末加班加点。近三年来,她共撰写20余篇调研文章材料,其中在核心期刊刊发8篇,3篇调研文章获评全省检察机关优秀检察理论文章,组织承担省级课题2项,被省检察院评为检察调研优秀工作人员,被最高人民检察院评为“第三批全国检察机关调研骨干人才”。

此外,她还先后帮助6名青年干警发表文章材料7篇,其中在核心期刊刊发5篇,让学理论、重研究、促实践的调研理念和工作方法在单位蔚然成风。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王晓玲表示,她将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做好红旗渠精神传人,赓续红色基因,用红旗渠精神刻画性格、洗涤灵魂,在平凡的工作中书写检察调研理论之卷,唱响检察实践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