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4日,记者从2023年贵阳贵安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3年,贵安新区海绵城市建成36.59平方公里,占城市建成区面积65.34%,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98%。

2023年,贵安新区坚持把“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作为重大的政治工程、发展工程、环境工程和民生工程认真落实。

从总体上看,贵安新区生态制度不断完善、生态底线守得更牢,生态格局不断优化、生态质量优良向好,生态产业不断壮大、绿色经济持续增长,美丽城乡不断推进、贵安颜值持续提升。实现了生态功能不断增强、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不断提升,在国家级新区中具有明显优势和特色。

聚焦生态城市建设,2023年,贵安新区建设完成5个“15分钟生活圈”,10个停车场、2个农贸市场、3个生鲜超市建设,完成4573户棚户区改造,新更换的新能源、清洁能源公交车占比达100%。

聚焦生态治理强化,贵安新区坚持高质量打好蓝天、碧水、净土、固废、乡村环境整治五场污染防治攻坚战。2023年,新区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地表水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100%,空气质量优良率99.5%,“一住两公”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100%,一般工业固废处置利用率100%,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置率100%,实现农村黑臭水体动态清零,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60%以上。

聚焦生态保护强化,贵安新区以饮用水源为重点,全面建设保护设施,强化保护机制,严格开展巡查整治,不断升级优化监管方式,制作《贵安新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工作指南》宣传册,全面排查处理历史遗留问题。森林覆盖率稳定在30.5%以上。完成13处“绿盾”问题整改。公园面积688.44万平方米,人均公园绿地26.56平方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聚焦生态经济壮大,贵安新区严格执行招商引资环境准入负面清单,坚持环保不达标的项目不能引进,有重大环保安全风险隐患的项目不能引进,大力推进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全面推动生产绿色转型。2023年,贵安新区绿色经济占比42.9%,高技术制造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33%,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27.6%。互联网相关及软服业营收突破570亿元,贵阳大数据科创城发布数字应用场景200个,集聚大数据及关联企业818家。宁德时代贵州基地获得国家认证的“零碳工厂”,获批国家级绿色园区1个,省级绿色工厂4家,绿色数据中心4家,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1个。

聚焦生态文化厚植,贵安新区深入实施文明理念实践、文明示范创建、生态文明提升、文明风尚传播“四大行动”,通过“世界环境日”“全国生态日”“全国低碳日”等重点节日强化生态文化宣传。组织开展以“光盘行动”“文明餐桌”等主题系列活动,引导餐厨垃圾减量。大力提升政府绿色产品采购占比,2023年,政府采购绿色产品比例达到96.53%。累计7所中小学获评贵州省绿色学校称号,完成3.2万户“绿色家庭”创建,贵安税务局被国家部委评为“节约型机关”。

聚焦生态制度完善,贵安新区成立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和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全面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编制《贵安新区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工作方案(2023—2025年)》,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明确贵安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任务、指标体系、主体、方式、步骤、保障等方面的内容,统筹推进贵安新区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建立与贵阳、安顺的跨流域联合执法机制和红枫湖饮用水源地联防共治机制,实现监管精准化、执法高效化。畅通12345、市长信箱等渠道,维护公众的生态环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下一步,贵安新区将瞄准生态文明示范区目标定位,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深度和广度,精准发力,加大力度持续推进贵安新区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