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研究任何一个大国的崛起时,都要重视其所处的地理环境。历史地理学观察到一个现象,就是四大文明古国都诞生在北纬30度线附近;《枪炮、病菌与钢铁》一书中,作者更是把地理环境的长期作用提高到了近乎决定性的层面。地理在文明的发展过程中到底起到了多大作用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就人类历史来看,随着时间的发展,先进文明的分布范围虽然有所扩大,但依然集中在北半球的一定范围内。殖民时代开启后,欧洲人殖民了南北美洲,却只有北美的美国发展成了一个世界级大国,而南美却成为了相对落后的地区,地理环境的差异是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我们依靠夜光图来判断当今世界某个区域的发展情况,那么美国的精华区域显然集中在东部和中部,美国西部只有太平洋沿岸的少部分地区可以与之相比。我们把地图换成地形图后,美国东西部的差异就显而易见。如果再加上加拿大靠近美国的精华区域,那么就构成了堪称全世界最强的北美板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夜光图中的精华区域面积来看,北美大体和整个欧洲相当。而能与欧洲和北美西部相比的,大体上只有中国的胡焕庸线以东和整个印度。中东、北非等古文明发源地依然拥有较高的亮度,但他们并没有形成有分量的区域政治经济共同体,所以在世界上影响力相对有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冷战结束后欧盟成立并逐步扩大,美国和欧盟的GDP你追我赶。最近十多年欧盟逐渐被美国拉开,但两者的经济体量依然处于同一级别。如果把英国和俄罗斯的欧洲部分也算入欧洲的话,那么欧洲板块就完全可以和北美板块相当了。中国大陆的经济体量目前介于美国和欧盟之间,如果加上我国台湾、日韩等相邻区域,那么东亚同样是一个可以和欧洲、北美并称的板块。印度的体量则最小也最落后,目前还不能和中美欧相提并论,但其发展速度很快。可以预见,未来印度一定会超过德国和日本成为世界第三经济大国,那么世界将形成美国、中国、欧盟、印度四大经济体格局。

与美中印已经实现了统一不同,欧洲在历史上从来是一盘散沙,现今欧盟的组织力依然有限。这是其异常发达却又战乱不断,在二战后被美国长期控制,没有形成与经济体量对应的政治影响力的根本原因。我们不能光看到中国的历史上的大一统,也要看到美国是一个面积广阔、人口众多、语言文字统一,以自由主义和市场经济为主导的国家。因此,我们就需要探究,为什么吸纳了大量欧洲移民的美国,没有像欧洲和南美那样四分五裂,反而能形成一个统一的联邦国家?

国家的真正长久统一,首先就有赖于语言文字的统一。研究中国历史就应该知道秦始皇书同文车同轨的重要历史意义。英国人移民北美后,成功驱逐了荷兰人,控制了纽约,成了北美东岸的主导者。独立战争前的13个州都是英国殖民地,印第安人和黑人显然没有话语权,德国等其他国家的移民当时混居在其中不够独立。建国后,美国以购买或者抢夺等方式从法国、西班牙、英国、墨西哥、俄罗斯等国手里得到了大片土地,但这些新土地上原本就没有太多人。1815年后,美国出现了新的移民潮,来自爱尔兰、德国等地的几百万新移民逐步在中西部扎根。但此时统一的美国已经出现,而新移民们都是无组织的移民而不是有组织的殖民。他们不管来自欧洲、亚洲、还是拉美,都只能接受英语,逐渐被同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世纪数量庞大的德国移民来到美国后,曾经在人口稀少的中西部地区形成了自己的聚居区并坚持使用德语。他们开办德语学校和报纸,有些甚至计划建立德国移民州,一度引起了美国上层的警觉。但美国建国后总体安定,第二次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都在短短三四年就结束,没有给其他族裔发展独立文化或者乘机独立的机会。此后美国迎来了长期和平,其大陆本土已经150多年未逢战乱了。一战时美国与德国之间爆发战争,美国政府动用强制手段同化少数族裔,甚至不惜把超过6000名认为是危险分子的德国移民投进集中营。同时民间也掀起反德热潮,德语在美国的影响力被一扫而空。

美国刚建国时,根据《邦联条例》运作的邦联国会是极度松散而无力的象征性政府,甚至连个国家领袖都没有。因此互相设置货币、关税和交通壁垒,各州之间矛盾很大。从某些方面来看,其松散程度比欧盟还差上一截。长久下去美国必定会分崩离析,走上欧洲小国林立内乱不止的老路,更别提成为一个世界大国了。所以美国1787年的宪法就尤为重要,建国者们通过一系列措施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赋予了联邦政府征税、借款、铸币、国土、国籍、外交、征兵、专利、宣战、度量衡、邮政体系、洲际贸易等一系列权利。同时联邦政府立法高于州立法,但又保障了地方的权利。

托克维尔在1835年出版的《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认为集权模式可以划分为政府集权和行政集权。政府集权是指把管理全国性事务的权力集中到中央,而行政集权则是把管理地方事务的权力集中到中央。他认为美国是政府集权和地方分权,其国家权力的集中程度实际上高于任何一个欧洲君主国家,但地方上的分权程度,又超过了任何一个欧洲国家所能够容忍的程度。我们应该知道,美国的总统权力很大,集国家元首、行政首脑和三军统帅为一体。托克维尔认为美国总统的权力受到制衡,但也认同“美国总统掌握着像王权一样大的权力”。

此后美国总统的权利越来越大,甚至可以越过国会不宣而战。程亚文《大国战略力》一书中就分析过这种美国式的“中央集权”。实际上,任何一个大国都得实现不同程度的中央集权才有力量,而地方上的分权则保证了社会的快速发展。美国历史上对地方分裂的态度也非常坚决,那就是用战争去制止。就Statista公布的数据来看,美国政府雇员数量高达2113万,其中联邦政府就有285万,从人数上看也很是庞大。再加上巅峰期凌驾世界的恐怖军力;拥有美联储、中央情报局等对世界稳定至关重要的国际机构;长期掌控着对全球经济至关重要的世界贸易组织、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把控着北约等重要国际军事组织,那么美国不仅仅是一个中央集权国家,更是一个世界集权国家,一个把世界控制权牢牢攥在手里的国家。按通常的说法,就是世界警察。

美国在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同时,1785年的《土地法令》和1787年的《西北法令》还为美国的扩张铺平的道路,其中提出要在西边建立新州,明确规定了从领地、准州到新州的条件和步骤。此后美国开始有计划地向西不断扩张,面积的不断扩大又可以容纳新移民,让美国的人口开始暴增。

我们尤其需要注意的是,美国不仅仅是一个科技大国,更是一个农业和人口大国。很多人觉得中国人口太多太能生,殊不知,美国才是最近几百年来人口增长最迅猛的国家。在19世纪完成工业化以前,美国其实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国家,美国人也曾热衷于生养子女。1620年时,北美只有大约2000名白人,到了1720年,增长到了40万人,1780年竟然达到了200万以上,堪称史无前例的人口高速增长。

到了南北战争时,美国的人口已经约3100万人,成为了当时世界第五大工业国,而当时法国的人口大概是3600多万人。到了1913年时,美国的人口已经增长到了9600万人,工业产值世界第一。当时德国有6600万人,工业产值世界第二,而法国则只有3900万人。现在美国是拥有3.3亿人口的世界第三大人口大国,工业产值世界第二。而法国的人口则只有6700万人,人口排名全球20名,工业产值世界第9名,印尼、墨西哥等人口大国在工业产值方面很快就要赶上法国了。目前美国人口已经是法国的5倍,而GDP大概是法国的7.8倍,而欧盟的总人口为4.4亿,美国人口的体量可以说与欧盟相当。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美国就是一个统一版本的欧洲。美国有多强大,统一的欧洲就能够有多强大。海洋时代开启后,大西洋在交通上已经不再是北美和欧洲之间的阻碍,但在军事上又是保卫美国的天堑。美国利用独特的地理优势,在一二战参战前都只维持了很少的常备兵力而不用担心国家安全,又能够顺理成章地成为欧洲国家的避难所。这就造成了一个现象:欧洲越动乱,美国就越强大。一个崛起中又能维持国内长期和平的美国,会反过来介入欧战限制欧洲的任何统一行为。一个衰退的美国,会寄希望于搞乱欧洲乘机牟利。

美国早期移民中,很多都是因为英国圈地运动等内乱而逃过来的难民。在英国称霸世界的过程中击败了号称海上马车夫的荷兰人,也顺便得到了纽约。美国独立的契机是欧洲的七年战争,这一战不仅仅让英国元气大伤,不得不加重对北美殖民地的剥削,直接导致了独立战争爆发。法国在七年战争后失去了对加拿大、伊利诺伊、阿卡迪亚等殖民地的控制,又因为和英国的矛盾,所以帮助美国人打赢了独立战争。美国在法国人的帮助下成功建国后没多久,法国大革命就爆发了,再往后进一步爆发了拿破仑战争。美国乘机对法国下手,购得法国的大片殖民地。

如果没有这些历史机遇,美国说不定会像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大英殖民地一样,没有自由发展的机会,必须等到英帝国衰落后才能取得独立地位。而拥有加拿大和美国中部大片土地的法国,又怎么可能让美国轻易地往中部扩张呢?一旦美国失去了这些历史机遇,等中西部法国、西班牙等殖民地也取得发展后,以及进入20世纪,侵略战争和种族屠杀开始被世界舆论所谴责,殖民地纷纷各自独立后,再想形成一个统一国家就非常难了。

美国购得阿拉斯加,同样是因为拿破仑失败后俄国成了英国的主要对手,英俄克里米亚战争后导致沙俄的衰落,不得不出卖土地。而19世纪的欧洲动乱,比如爱尔兰大饥荒等,不止给美国带来了土地,还给美国带来了大量的人口。德国人同样是因为动乱大规模拥入美国,为美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美国建国的前一百年,美国人严格遵循了第一任总统的华盛顿的告诫,就是在弱小时对大西洋方向强大且容易出现纷争的欧洲奉行孤立主义,但一方面又在北美西部和太平洋方向奉行扩张主义,很早就介入到了东亚事务。詹姆斯·门罗时代提出了门罗主义,开始逐步掌控美洲。

美西战争后,美国已经在美洲独大,南美成了美国后院,可谓予取予求。再后来美国又软硬兼施搞定了北边的加拿大。这样一来,美洲大陆就不会有任何国家能够崛起,在地缘上威胁美国的安全环境。从此以后,美国就成了一个世界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一个既具备大陆国家强大的土地、资源和人口优势,又具备岛国安全优势的国家,其前途不可限量。当今的美国,不光是世界最先进的科技大国,还是一个人口大国和消费大国。你很难想象,在如此高消费的情况下,美国居然还能对外出口粮食、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而中国、日本和欧洲国家,则要时刻担心自己的能源、矿产、粮食、国土等安全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此可见,即便未来美国有可能因衰落失去一超独霸的地位,但只要国家统一安定,美国永远不失为世界级大国甚至一直保持第一大国,并随时可能再次复兴。在我看来,这也是美国历史上可以在孤立和扩张之间灵活抉择的重要原因。特朗普时代一边到处退群重返孤立,一边又大喊让“让美国再次伟大”(英语:Make America Great Again,缩写:MAGA)”的内在逻辑之一也在于此。拜登上台后,又换成搞乱欧亚让人才、资本和制造业回流美国的套路,其实这也要建立在美国巨大的人口和资源体量上。

当美国在19世纪末超越英国成为第一工业大国,并在一战前后成为GDP世界第一时,并不是没有引起英国的警觉。但当时的英国只能把注意力优先集中在日益崛起的德国身上。而躲在英国身后的美国,再次利用英国与欧陆强权争霸的机遇进一步崛起。一战爆发后,本来是债务国的美国借机大发其财,对欧出口额开始暴增,工业进一步大发展,不仅仅还清了贷款,还靠放贷给协约国集团,一跃成为最大的债权国,拥有了全世界40%的黄金储备。

此后美国看准时机参战,一举决定胜负,成了一战最大的赢家,并开始逐步取代英国的国际地位。这样轻而易举的成功,其地缘优势起了决定性作用。如果你比较法国、德国、沙俄、苏联、日本在历史上的崛起之路,乃至于中国当今崛起时面对的困境,就知道美国人是多么的幸运了。怪不得美国人在扩张过程中会相信自己是“天命昭昭”,是被上帝选中的人。

二战几乎成了一战的翻版,只不过更加强大的美国,已经利用这种地缘优势取代欧洲成了世界中心,足以同时掌控太平洋和大西洋,扮演起了一个超大号英国的角色。一战后威尔逊总统本想靠主导国联获取世界领导权,但老牌欧洲国家当时并不服气,美国只好又重回孤立。1929年在美国爆发的经济危机是引发二战的重要原因之一,但在经济危机下不能自拔的美国,先是通过向各方出口物资缓解经济的恶化,后来又通过扮演“民主国家的兵工厂”这一角色,成了二战的最大赢家。此战一举打垮了美国的主要竞争对手:在文化、科技上异常先进,在地缘极其恶劣,在俾斯麦死后战略上又极度短视的德国,吸收其人才成为第一科技大国,并一直控制到现在。战后美国又瓦解了英国的殖民地体系,并在第二次中东战争之后让英国彻底臣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战后美国的主要竞争对手成了苏联。苏联与其说是社会主义,不如说是社会帝国主义。因为其在国际上是大国沙文主义,奉行以对抗和战争为导向的传统欧亚地缘战略,可以说和沙俄时期一模一样。美国同样祭出拉弱打强的传统策略,这是一个英国当年在东亚、中亚、欧洲同时对抗沙俄的加强版。美国先是重建了欧洲和日本,后来又进一步联合中国。在苏联发动阿富汗战争陷入帝国坟场后,美国成功拉拢到了中亚的石油国家,依靠欧佩克的石油增产打击油价,最终在各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成功瓦解了苏联。

苏联解体后,叶利钦接受了休克疗法,一边倒地希望俄罗斯与美国和解以加入西方阵营。在几百年的历史教训后,欧洲在冷战期间就开始逐步走上了迈向欧洲共同体的道路。冷战结束后欧共体发展为欧盟,发行了欧元,在GDP总量上一度超过了美国。叶利钦当时可能没想明白一个问题,如果俄罗斯也实现与西方的和解,那么其实就意味着欧洲将完全解除内部安全威胁,并拥有了可以与美国对抗的核武库,未来可能实现真正的统一。这是一个美国永远无法接受的事,因为一个动乱分裂的欧洲正是美国称霸全球的最大历史背景。如果没有俄罗斯来做一个恶人,又怎么控制欧洲呢?

冷战结束后,欧盟即是美国的重要盟友,其实又是美国的主要竞争对手和潜在挑战者。但此时和平已经成为了世界潮流,于是根据拉弱打强策略的指导,此时美国对中国依然采取拉拢策略。1991年的中国的GDP连巴西都不如,只占全球GDP总额的1.6%;即便是到了2001年反恐战争爆发时,中国也只占全球GDP份额的4%,而美国则是31%。就当时来看,怎么看起来也不像能威胁到美国的样子。因此,90年代的中国并没有因为什么制度问题而被如日中天的美国彻底围堵搞垮,反而是在克林顿的指挥下进行了产业转移。

伊拉克战争就是一场针对欧盟的战争。因为当时萨达姆要使用欧元结算石油,这是对美元霸权地位的挑战。如果当年科索沃战争欧洲人还没回过神来(欧元当时一度大贬了30%),明白欧洲动乱会让资本外逃打击欧元的话,那么到了伊拉克战争时,欧洲人总算醒悟过来美国其实是在针对自己。

当时多个欧洲国家谴责美国,法国更是在联合国上呼吁各国联合制裁美国。只是那时美国如日中天,全世界应者寥寥。而德法因为一直谋求整合欧洲,所以其在中美俄之间一直扮演着一个左右逢源的角色。这也是我们中国人尤其需要注意的:西方只是一个文化概念而不是一个利益一致决策统一的行为主体。欧洲和美国是不同的,他们之间有很多矛盾。而欧洲内部同样存在着巨大的分歧,东欧和西欧是不同的,德国和法国也是不同的。我们国家对他们采取不同的策略,而不是笼统视为西方而完全敌对之。

深受美国门罗主义迫害的南美国家,大概对于美国的作风有更深切的体会。巴西国际问题专家路易斯·阿尔贝托·莫尼斯·班代拉编著的《美帝国的形成——从美西战争到伊拉克战争》一书中,就用一种带有阴谋论的笔调论述了美国称霸世界期间的种种表现和成为世界警察后的各种双标行为。我在这里不想过多的鼓吹阴谋论,但巧合的是,直到今日,俄乌战争爆发后引起的欧洲动乱,第一年美国依然是最大赢家,关于俄乌战争美国是否拱火,是否炸毁北溪至今争论不休。

但不管怎样,2021年时就已经爆发严重通胀危机的美国,在俄乌战争后反而出现了缓解;根据最新预测,2022财年美国财政收入约为4.896万亿美元,高于2021财年4.046万亿美元,财政支出为6.272万亿美元,低于2021财年6.822万亿美元。美国严重的财政赤字得到了缓解,美元则大幅升值,美国能源公司大赚。与此同时,德国出走的制造业有一部分流入了美国;美元的主要竞争对手欧元被一举打垮;美国控制欧洲的主要工具北约新增两个成员国,并计划扩军30万;在中美对抗中,本来左右逢源的欧洲和中国的关系一度出现恶化。欧洲动乱对美国有利是被历史反复多次证明的。

从地理上看,美国颇有点秦国的味道。正所谓关中四塞,地方数千里,雄视八方,有利则出攻,无利则入守。在我看来,美国的优越地缘环境是其成为世界霸主的首要因素,欧亚大陆几百年来的巨大动乱,是其成功的最大历史机遇。陆权国家传统的大陆扩张战略在面对英美建立在海权上的大陆均势战略时,几乎没有胜算。二战后德法这对死敌放弃了死斗,意欲靠和平方式整合欧洲,而中国也选择了走和平崛起的道路,这都是基于对历史教训的思考。

我们中国人应该认识到,英美发动的对抗是根本不分什么体制、不分什么文化渊源、不讲什么道理的。如果他们这么说,你就可以认为这是舆论战,否则又如何解释美国对沙特的宗教统治视而不见,却要推翻智利的民选总统扶持军政府上台呢?凡是被美国打倒的主要对手,如英国、德国、俄国,就没有一个能真正地再站起来。

那么中国又如何打破美国的地缘优势呢?我们回顾一下冷战的历史。1945年9月二战结束,1946年3月丘吉尔就发表了铁幕演说,冷战正式开始。仅仅几个月前,美苏还是亲密合作的战友。当时西方社会对苏联并没有严重的经济依赖,而苏联的惯性思维下,也接招在军事上威胁着欧洲,所以美国就可以立刻发动全面性的对抗。这也是美国第一次以优势地位带领盟友直接对抗强敌。

然而,明明具有优势的美国,面对昏招频出,接连搞砸和社会主义兄弟国家关系的苏联,美国居然在越战和石油危机后一度处于弱势地位,不得不联中抗苏,让整个冷战持续了四十多年。而苏联解体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其内部原因,并不是因为美国多么强的缘故。由此我们可以发现,只要欧亚大陆上的大国因为核战威胁保持最基本的和平,也就是不爆发直接冲突,那么被海权国家利用的机会就要小很多。美国直面敌人时的能量其实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强,而海权国家的这种拉弱打强的策略,从历史上看,几乎必然培养出下一个对手,这导致世界不久之后就会开始新一轮的对抗,陷入一个不断循环的历史怪圈。

但历史大势又总是在发展变化之中。阎学通在《世界权力的转移》中认为,“21世纪是核武器、知识经济和全球化三个要素并存的时代。核武器使全面战争不再是争夺国际主导权的有效手段,知识经济使占领自然资源产地积累财富不再是唯一路径,而全球化使非传统安全威胁加剧,从而扩大了主导国与世界各国的共同安全利益。”也就是说,国与国之间共同利益大于利益分歧已经逐渐成为整体趋势。

二战结束后,由于核战的原因,核大国之间再也没有爆发直接冲突,而是变成代理人战争、经济战、舆论战等。由于民族主义的崛起,征服一个小国的成本都是一个天文数字。从冷战期间的越南战争和阿富汗战争的经验可以看出,一旦一方主动陷入战争,那么和平的一方就会取得优势。即便冷战后这一趋势依然有效。

比如海湾战争中美国可以号令天下名正言顺的轻易击败入侵科威特的伊拉克,到了2003年后,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就引起巨大非议并久拖不决,导致美国国势开始衰落。俄乌战争爆发后,俄国又陷入代理人战争困境,让本来不错的德法关系全面恶化,瑞典芬兰加入北约,中亚国家纷纷摆脱其控制,国际影响力大大消弱。也就是说,从历史发展的趋势来看,人类社会追求和平,国与国互相合作才是大势。我个人认为,世界发展不平衡是21世纪人类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21,20世纪是一个殖民主义瓦解的时代,21世纪将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赶超的时代。

每个国家的兴起都有一定的历史机遇,二战结束后带来的历史趋势变化,也让地缘战略有了新的发展。中国利用冷战时美国的弱势期改善了中美关系,迎来了中美蜜月,成了拉弱打强的被拉一方。又利用冷战后短短三十年的和平环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跟随全球化的东风飞速发展起来,正是把握住了历史机遇。

相较于二战结束后冷战立刻爆发,美国面对中国时就要犹豫许多。奥巴马第一个任期处理了2008经济危机后,到第二个任期就提出了亚太再平衡战略,把中国视为对手,至今已经10年了。此后中美的关系开始转变,以至于2016年一度爆发了南海危机。但正因为中国经济和欧美深度捆绑,所以美国国内对是否要全面围堵中国这件事上,一时间难以形成统一意见。到了特朗普时期,美国才发动了空前的贸易战。同时特朗普还推出印太战略,在拉弱打强这一传统战略的指导下,拉拢中国周边的俄国和印度,意图围堵中国。到了拜登时期,面对逐步失去控制的欧洲,又变成了传统的西方世界围堵中国,中国和俄罗斯关系迅速升温,中国和印度的关系快速改善。

从地缘上看,欧洲和中国完全不接壤,两者体量相当,双方没有任何安全冲突,这就导致传统的拉弱打强突然失效了。所以美国要么拉拢俄印,再配合日韩和南海国家围堵中国,只能让寻求独立地位的欧盟乘机和美国越来越疏远;贸易战从2018年打到2021年,欧盟出工不出力,还和中国谈成了中欧投资协定。

因此中国不仅仅没有被打倒,反而开始利用经贸互利策略瓦解其盟友的围攻,并在多个领域继续实现突破。而美国国内越来越严重的对立和动乱却渐渐成了全世界瞩目的焦点。拜登上台后如果要拉拢欧洲对抗中国就必须先搞砸欧俄关系,让俄罗斯和中国联合,把中俄捆绑为欧洲的共同敌人,结果中国一方面没有完全站在俄罗斯一边,一方面又努力维持中欧关系,中俄还和中亚联合起来。这不得不让美国用放大镜一般去寻找中国的问题,把中国威胁论和中国崩溃论两种自相矛盾的论调唱得更响。

从这些经验来看,中国改革开放后围绕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建立的一整套和平崛起战略,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完全符合历史大势的。关于这方面的理解,可以参考我之前写的文章《中国的朋友多多的》。我们不能光看到美国人在欧亚大陆参与和挑拨战争,我们也应该看到,正是欧亚大陆所没有的150年和平环境,才让美国发展到如此地步。如果欧亚大陆能保持和平发展150年,美国还有什么可乘之机呢?

然而,美国会给中国这样的和平机会吗?我相信,根据历史上地缘政治的经验可以判断出,美国是一定不会放过台湾问题这一战争契机的。因此我们中国人应该有直面斗争的勇气,也应该相信我们能得到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支持。一个在盟友水深火热之时,都可以无情赚取天然气暴利的国家,一个炸毁北溪的最大幕后嫌疑国家,怎么可能放过他的主要对手呢?和平崛起不等于放弃战争,而是不发动和支持任何侵略战争。中国现今不仅仅是一个陆上大国,我们也成了一个拥有全世界最庞大海洋运输力量,并在飞速发展海上军事力量的国家。从这一点上,中国和美国倒是颇为相似:即是陆权的,也是海权的。也因此,一带一路即是陆上连接欧亚的,也是海上联通全球的。

随着巴西左派当选,拉美国家已经接近全面的左派执政;随着《南海行为准则》的推进,中国和东南亚国家将全面解决争议实现共同发展;随着坦桑尼亚尼雷尔领导力学院开始办学,中国模式已经成为非洲国家学习的榜样;随着中东石油国家排队加入上合组织,中国将在未来打造石油人民币;随着德法的陆续访华,欧洲国家将进一步思考,到底谁才适合成为朋友。如果说美国的策略是联合欧亚两端的发达国家围堵中国的话,那么中国就是联合全世界发展中国家和统战发达国家反包围美国了。

参考资料:

伍斌:《自由的考验:“ 百分之百美国主义” 的理论与实践》

路易斯·阿尔贝托·莫尼斯·班代拉:《美帝国的形成——从美西战争到伊拉克战争》

阎学通:《世界权力的转移:政治领导与战略竞争》

张津瑞,林广:《地图上的美国史(第二版)》

作者:曹江

我认识美国的首要障碍是我没有去过美国,这是要首先声明的。这让我不得不依赖其他人的文字和影像描述,去了解这个遥远的国家。次要障碍是我英语较差,没有阅读原版书籍的能力,这让我只能优先吸收中文信息和译著。所以我主要以兼听的方式来形成对美国的认识,因此肯定有其局限性。不过,在当今世界,美国又是你不能不有所了解的,即便你不看相关著作,你也一定有一些认识。而美国和其霸权主义,又一直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和中国的发展,作为一个中国人,相信我的观点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