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你看过韩剧《请回答1988》,一定对里面的“考试屋”印象深刻。

这种考试屋,不仅在风靡韩国,近几年来在中国也是遍地开花。

随着国内考研考编等考试热潮,人们对学习空间的需求日益旺盛,图书馆纷纷爆满,咖啡店一座难求。

于是,一种新的学习空间模式便涌现出来——付费自习室。

2019年被称为付费自习室元年。

据统计仅仅一年时间里,全国就涌现出近5000 家付费自习室。

从一线城市开始,逐步覆盖至县城。

一时间,这种“花钱上自习”的新颖商业模式,因其创业成本低、简单好复制迅速成为很多创业青年的首选。

对此,视觉志与一位在北京开设付费自习室的店长(以下简称小来),以及店内顾客聊了聊,试图找出风靡上自习背后的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个周末,从北京的西五环到东五环,小来要坐上2个多小时的地铁,跨越半个北京城,只为去她的自习室巡视一圈,看看有什么需要调整的地方。

这家自习室开在一个联合办公区里,门口有一个小小的招牌,如果不仔细看,很容易错过。

为了防止用户找不到自习室的位置,小来将进入自习室的路线通过图解的方式放在了小程序首页的banner上,让人一目了然。其他相关操作,比如充值、预约、开门、租赁储物柜……也统统可以在小程序上操作,完全自助式,堪称社恐人的福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进入自习室的大门后,先是一个茶水区,台子上摆着各种各样的小零食、茶和咖啡包,可以免费取用;这里同时也是一个用餐区域。在这里歇一会儿,吃个外卖补充能量,再进去学习区继续“战斗”,是很多自习室用户每天的日常。

里面的学习区则被分成了三个大类:阳光区、沉浸区和VIP区。其中沉浸区是不能使用电脑和鼠标的,只能翻书和用笔写字,适合需要绝对安静环境的人群。

在自习室里,随处可见各种鼓励学习的标语,让人梦回校园,氛围满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到开设自习室的初衷,小来回想起自己第一次接触到“付费自习室”这个东西,大概是在十年前。

那时候自己还是个高中生,周末要去离家比较远的地方上课外辅导班,但在上午下午都有课的情况下,中间会空出一段相当长的午休时间无处可去。

她特别希望有这样一个地方:不像咖啡馆那么人多嘈杂,也不像图书馆关门那么早,能让她安静地坐一会儿、写写作业、看看书。

没想到,还真就让她找到了一家开在海淀区的共享自习室。那里的氛围让她感觉很舒服,人也不多,很接近在学校的状态。于是周末一有时间,小来都会去那个自习室里坐一坐。

“不过它现在早就已经倒闭了,那大概是北京的第一批付费自习室吧。”她笑着说,“那段时间,自习室的存在确实解决了我的痛点。当时我就想着将来等自己有能力了,也要开这么一个自习室,给有需要的人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来的本职工作是互联网,也因此会时不时蹦出一些“互联网黑话”。开自习室是她的副业,也算是一个小小的创业尝试。去年秋天,她在小红书上偶然看到一家自习室正在转让,就动了接手的心思。

经过实地考察后,她发现自习室前期准备包括装修、设备、预约程序等所有东西都已经弄好了,就像一个“拎包入住”的公寓,并且符合自己的预期,没怎么犹豫就定了下来。

创业开始总是令人兴奋的,但真正着手做了以后才发现,现实远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简单。

在自习室的每个座位上都贴着一张公约,上面写着如果遇到任何问题,都可以联系客服解决,而这个客服就是她自己。

为了能够及时解决客户的问题,她必须保持24小时手机畅通,因为很多时候遇到的问题是没法预测的。比如有的客户可能周末一大早就来自习室了,结果到了之后才发现自己不会操作预约,只得求助客服。为了不让对方白来一趟,小来也只能优先处理,通过语音一步一步教对方如操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习惯了互联网的弹性工作、熬夜与晚起是常态的小来,在接手自习室之后,再也没睡过一个懒觉。有时候她甚至一边开会,一边在线上帮助客户解决问题。

过去下了班,她喜欢健身追剧什么的,现在基本所有空闲时间都用来运营自习室了。

不过虽然忙碌操心,经常要解决麻烦和问题,但有问题就说明还有人肯来光顾,这样一想就痛并快乐着了。

但即便如此,在北京经营一家自习室想要收益还是很难。

因为自习室的运营模式,每家价格都基本一致,减掉运营成本(主要是房租)后的利润相对固定。因此,即便是做得特别好的自习室,最后算下来的收益也不会很高。

以小来的这家自习室举例,在北京这样的城市最大的成本就是房租,即便这家自习室的位置算不上多优越,但每个月光租金就要花费2万元左右。

自习室算是一个用户画像很清晰,也是一个季节性很强的生意,淡季旺季明显。一般来说上半年比较淡,客流量集中在下半年,正是考研考公人群发力的时刻。

小来的自习室,平常的上座率能保持在30%已经很不错了。然而在北京这个寸土寸金的地方,上座率超过60-70%才能回本,也就是说这段时间她其实一直在亏钱经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印象里,去自习室的人群多半是有考试需求的。

在在经济增速放缓、毕业生数量再创历史新高的大环境下,越来越多的就业人员希望通过考研、考公、考证来增强就业竞争力,但又面临着在家学不进去、图书馆位置有限等问题。

曾经有相关数据机构统计过,自习室消费者按学习目的主要可分为四类:考研人群、考公人群、考编人群及考各类资格证的人群。

其中考研人群最多,占比78%,考公人群占比16%,考编人群和考各类资格证人群各占3%。(数据来源:艾普思舆情)

也正因如此才造成自习室季节属性强的特点。

不过,除了这类人,还有一部分用户属性是在我们之前没有想到的。

她们中,有对自己目前的工作不满意,想多学点东西增加一些竞争力的女孩。

她报名了产品经理资格认证考试,却发现自己在家里根本就学不进去,注意力总是被各种事情打断。

但在自习室就会有一种:“自己花了钱了,不学浪费”的心理,学习效率异常地高。对于拖延症人群来说,去自习室里花钱买的是一种专注的状态。

这里也有带娃的宝妈,由于周末要陪孩子在附近上课外班,自己不想干等又无处可去,机缘巧合下发现了这个地方。

比起咖啡馆的嘈杂和拥挤,这里安静又宽敞,还可以免费喝咖啡,舒服太多了。自己可以在这里看看书、学学英语、充充电,整个人也终于可以短暂地从生活的柴米油盐中脱离出来,享受属于自己的一段时间,觉得过得特别充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里甚至还有失业的打工人。

因为无处可去,又不想被家里人知道,所以每天去自习室假装上班。

并且在心理上,和去商场假装上班的人相比,自习室不仅提供一个有形的空间,更提供了一种无形的心理慰藉。

在无所事事的职业空窗期,自习室显然更能带给他们一种向上的氛围,帮助他们度过职业空窗期,寻找新的方向。

不过,在这些人中最让小来印象深刻的,是一个和自己差不多年龄的一个男生。

他基本上每天都来,却从来不办套餐,都是按照原价支付。这样算下来每个月其实是一笔不小的费用。

小来不解,有一天实在忍不住了就问他如果天天来的话为什么不办套餐,这样会便宜很多,结果男生的回答让她意想不到。

原来这位男生也正在创业,目前家里和公司都在装修和散甲醛,自己白天无处可去,就只好来自习室待着。至于原价支付是因为同为创业人,他深知其中的艰辛,于是想着支持一下她的事业。有时候甚至还会帮助自习室干点诸如换水之类的力所能及的活。

小来听了之后深受感动,后来硬是赠送给男生10次卡,来感谢他的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到这些人,就想到了曾经到处找自习室的自己。”这也给了她坚持下去的动力。即便她坦率地说其实自己对自习室的前景并不是很看好,但依然还会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经营下去。

毕竟这是自己一直以来的梦想,不想轻易放弃,说不定坚持下去就会看到新的希望呢。

其实,像小来这样情怀型的创业选手还有很多,他们都在等待一个关于付费自习室行业的一个新的转折点。

并且,根据这些人的故事也不难发现,自习室的使用场景和我们原本以为不一样,还是充满很大的想象空间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虽然付费自习室遍地开花,也有不少人愿意为其买单,但在资本市场上却并不受待见,甚至跟其他类型的共享经济相比,堪称惨淡。

随着去年,唯一获得投资的连锁自习室品牌“去K书”的破产跑路,在公开资料里,市面上的自习室几乎再无资本注入。

这与其自身的运营模式有关。

付费自习室的进入门槛较低,同时早已形成特定的标准,自习室之间的经营模式趋同,很难做出超出本质上的新意和亮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即便如此,为自习室买单的还是大有人在。

人们对“学习空间”的需求从未降低。

在北京的国家图书馆,无论是工作日还是休息日,基本上都是爆满的。

而除了承担传统学习任务的图书馆、教室,一些书店、咖啡馆也都超脱传统的使用场景,开始加入自习元素。

麦当劳上线了“麦麦自习室”小程序,将餐厅内比较安静的区域单独分离出开,为有自习需求的人提供服务。

小红书上搜索咖啡馆自习攻略,也会有很多人分享自己在咖啡馆上自习的经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东亚人的一生,就是找地方自习的一生。

就如同韩剧《请回答1988》里那样,小小的一间自习室,既承载了年轻人的梦想,也也承载着东亚人的焦虑。

上学的时候,要面临大大小小的考试,中考、高考、考研…… 从来不敢停下。

毕业之后,考编、考公、考技能证……生怕落后。

即便是工作之后,也不敢轻易gap,仿佛那是什么罪大恶极的事情。

时刻上紧发条,去追求别人眼中世俗意义上的成功。

每个人都在被上进,永远紧绷神经,从来不敢停下。

当历尽千帆之再回过头看过来时,这些追求是否真的有必要,就是一个值得重新思考的事情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