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红一师,是从井冈山走下来的一支英雄部队。尤其是在艰苦的长征途中,红一师负责中央红军开路先锋的重任,在这过程中,红一师全体将士在师长李聚奎将军的领导下,如同一把利刃,披荆斩棘抢关夺隘,为中央红军扫除前进的障碍。

这样一来,在红军胜利到达陕北后,红一师师长李聚奎也成为红军将士眼中的将圣。

这个美称,是用来形容李聚奎将军,在长征途中做出的贡献,以及战术指挥。说明他的个人军事能力,得到了红军总部的认可。所以,才赢得了独一无二的称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纵观新中国的开国将军,拥有将圣称号的,恐怕只有李聚奎将军一人。这样才能体现出,他为革命事业做出的独特贡献,立下的独特战功。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1955年,李聚奎因不在部队中任职,故此没有被授予军衔。直到1958年二月,李聚奎重新回到军中任职,担任总后勤部政委。因此,在这一年,上级为他补发上将军衔

如果是一般的将领,军衔错过了就错过了,不可能会补发的。李聚奎能够享受特殊待遇,这也反映出,他为革命事业做出了特殊的贡献。

红一师不仅出了一位将圣李聚奎将军,同时还走出了一位大将,两位总参谋长,一位大军区司令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李聚奎任职红一师师长期间,该师的政治部主任是谭政担任。

想必大家都知道,谭政是一位个人能力很强的政工干部。在解放战争时期,他是第四野战军的政治部主任,为新中国的成立以及革命事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所以,谭政在新中国成立后获得了共和国的大将军衔。

长征途中红一师下辖的红一团团长杨得志,是开路先锋的尖刀,还是长征三虎之一。在大渡河的战斗中,来自红一团的17勇士,不惧牺牲,奋勇前进,征服天险,打开一个缺口,为中央红军北上开辟了一条通道。

在战火中历练出来的杨得志,是一位具备丰富作战经验的我军名将。不管在什么时期,他都是人民军队中的骨干成员,所率领的部队,作风强硬,是能打胜仗的队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尤其是在解放战争时期,由杨得志将军领导的华北第二兵团,是野战军司令员聂荣臻,在军事上十分倚重的部队,说是逢战必用,一点都不夸张。在多次大战中表现出色的杨得志,也成为华北战场上的头号战将。

在新中国成立后,杨得志任职济南军区司令员,后又担任武汉军区司令员,昆明军区司令员。在他任职昆明军区司令员期间,还参与指挥了七九年的边境自卫反击战。

1980年,杨得志任职总参谋长,协助邓公精简整编,共同建设国防力量,打造一支现代化作战部队。

红一师下辖的红三团团长黄永胜,也是革命战争史上的一员猛将。他任总参谋长的时间,比杨得志还早,是在1968年,还是最早一批进入政治局的开国上将。可惜后来走上了歪路,一去不复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红一师下辖的红二团团长刘瑞龙,后来转行成为一名优秀的后勤工作者。在大决战之淮海战役中,组织百万群众,为作战部队运送军用物资。

虽然,红二团的团长刘瑞龙在新中国成立后,投入建设大军,离开了部队。但是,红二团的政委邓华,在军事领域取得的成就很大,成为一名能征善战的名将。曾协助彭大将军出国作战,指挥英勇的人民军队打退西方列强,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回国后的邓华任职东北军区的副司令员,1955年任职沈阳军区司令员,并授予上将军衔,守卫祖国的东北三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