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老城中轴线上有六座楼阁,俗称“六楼骑街”。从南向北数第四座是钟楼。这座钟楼建于1921年,才过百年光景,并非榆林最早的钟楼。榆林钟楼同样始建于明代榆林卫城拓建之际,当时位于城北的钟楼山上,后毁于清末战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21年,榆林绅士白伯英、郭维藩等为陕北镇守史井岳秀祝寿,倡议建造“井公祠”。当时就在榆林大街原被火焚毁的牌楼旧址动工,建造了一座中西合璧风格的砖石结构楼阁,取名“长春楼”,后改为榆林钟楼,并将老钟楼上的大钟悬挂在了上面。这口明代大钟毁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运动中,据说被毁时曾发出凄厉的响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座百年钟楼共有三层,总高24米,南北长20米,东西宽14.8米。基台有四个砖券拱洞,可过街。二、三层内为大梁框架,外用水磨青砖包砌,东面有桥可上二层,二层有门洞进入三层,三层顶端中央建木重檐八角亭,旧时悬大钟报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层门额篆刻由民国时榆林著名书法家李堂、白介微等书写的“蜚英腾茂”、“北临雁塞”、“芹水流芳”、“驼峰拥翠”横匾。(陕11,第五批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3年12月16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页图片、文字、视频为“乌何有之乡大树上”原创,未经授权不得搬运或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