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4 一行三昧者,於一切时中,行住坐卧,常行真心是。《净名经》云:“真心是道场,真心是净土。”莫心行谄曲,口说法直。口说一行三昧,不行真心,非佛弟子。但行真心,於一切法上无有执著,名一行三昧。迷人著法相,执一行三昧,真心坐不动,除妄不起心,即是一行三昧。若如是,此法同无情,却是障道因缘。道须通流,何以却滞?心在住,即通流住,即被缚。若坐不动,是维摩诘不合呵舍利弗宴坐林中。 善知识!又见有人教人坐,看心看净,不动不起,从此置功。迷人不悟,便执成颠倒。即有数百般如此教道者,故知大错。

一行三昧者,於一切时中,行住坐卧,常行真心是。

一行三昧——三昧,三摩地。一行,所有行中。在所有行中都是三摩地的状态。是一种合相,在所有身相和时间相里,都是真心做主。可以说时时刻刻都在觉中。

学而时习之,于一切时中“觉”之、行之。学即觉,觉即学。学中有习,习中有学。学、习中有真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持一种学的状态,持续地观照、吸收、转化。

净名经》云:“真心是道场,真心是净土。”

《净名经》”,也就是《维摩诘经》。真心是道场,也就直心是道场。道场啊,净土啊,并不是在一个遥远的地方,你有觉悟了,你所在之处就是道场,就是净土。

最近的是最远的,而最远的恰恰在最近处。种茶人张老师讲,茶桌就是他的微书院,茶桌就是道场,因为他持守他的清静本心。

我也一直在践行,此身是书院。“学之不讲,德之不修,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有此忧,有更丰盛的学之乐。

莫心行谄曲,口说法直。口说一行三昧,不行真心,非佛弟子。

你看,修行不是秀口号,看谁的见解深刻,而是见解与修持合一。都是回到自己,反求诸己,反观自照。这是我们修己的工夫,这是修行。往内观,立己成人。对外整全观照,故能成事。成人成事,知行合一,内外一体。

但行真心,於一切法上无有执著,名一行三昧。

一旦行真心,那么很自然地就不会执着于任何概念上的东西,所有的法都是指月的手指,而非月,“但行真心”即是实相本身,是法之所指,当然无有执著。这就是“一行三昧”。

迷人著法相,执一行三昧,真心坐不动,除妄不起心,即是一行三昧。

即便你去执著法相,以为一旦真的进入一行三昧之境,进入禅定状态,外息诸缘,保持一心不动,以为这就是一行三昧。

是吗?寂然的状态,是一行三昧的状态吗?

若如是,此法同无情,却是障道因缘。

如果是这样的话,把人修成一块石头,枯木,而这个所谓的法,却成了障碍悟道的因缘。

道须通流,何以却滞?心在住,即通流住,即被缚。若坐不动,是维摩诘不合呵舍利弗宴坐林中。

把心和外界的诸多因缘断开,这就是自了汉。

善知识!又见有人教人坐,看心看净,不动不起,从此置功。迷人不悟,便执成颠倒。即有数百般如此教道者,故知大错。

六祖的批判,就针对那种对象化修道境界的批判。特别是对禅坐的批判,作为典型。延续的是“心如明镜台”,这样的一个定见的上出。总体就是对偏执于“定”的批判,仅仅是定的话,是有问题的。所以,这就是“慧定体不一不二,即定是慧体,即慧是定用。即慧之时定在慧,即定之时慧在定”这样的定慧不二的奥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