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即将打响上任第一枪?扬言要和中国制造一较高下,专家一句话打破其美梦。

一、莫迪要和“中国制造”博弈

如今,5年一度的印度大选终于落下帷幕,在经历7个阶段的投票后,印度现任总理莫迪连任几乎成为板上钉钉的存在。

而莫迪面对即将到来的第三个任期,又将如何实现在选举时许下的承诺呢?

此前,莫迪曾多次当着印度民众的面,在经济方面许下3个承诺,即“让印度成为全球制造中心”、“让印度经济可持续发展”、“印度成为全球企业对华实现‘供应链多样化’的‘替代选择’”。

如今,有印度官员表示,莫迪计划在第三个任期内出台一系列改革措施,甚至还扬言要和中国制造业一较高下。而在他即将出台的这些政策中,

降低制造业上游产品关税

就是其出台的关键政策之一。

据悉,印度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印度制造”却在全球制造业占比不足3%,反观“中国制造”竟占比24%,对此有人指出,阻碍印度成为“全球制造中心”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就是包括高端制造业零部件在内的高额进口关税,让印度制造成本大幅度上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印度和中国制造业在世界占比相差巨大)

对此,莫迪政府在今年1月份把塑料、金属机械零件、SIM卡插槽、螺丝等一系列零部件的关税从15%下调到10%,进而推动智能手机的生产。

尽管如此,印度手机和电子协会仍表示,这种程度的关税下调还不足以和其他国家竞争,如今,莫迪计划进一步降低对印度本地制造业的上游产品征收的进口税。

有专家对此指出,印度制造业要想发展,除了关税以外,还应该加快其海关流程。

据悉,进口商品通过中国的海关流程只需要20小时左右,但通过印度的海关流程却需要44到85个小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印度应该加快海关流程)

而莫迪之所以出台一系列政策,一方面是为了配合此前他在印度发展上做出的路径规划,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遏制中国制造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二、印度发展路径

自1947年建国后,印度一直在为“大国美梦”而努力。这一美梦在2014年莫迪上任后,才有了进一步明确:印度要向“领导型大国”转型。

而为了实现这一计划,印度开始有意将其国际地位从平衡力量向领导力量转变,并且主动创设议程,寻求在国际社会更多的话语权。

在此基础下,印度向“领导型大国”转型的前景似乎越发明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印度要向“领导型大国”转型)

而莫迪政府出于对地缘经济的考量,将国家的经济力量视为其外交政策的物质保障,因此印度开始出台一系列有利于其经济发展的外交政策。其中,“印度制造”战略和《2024年保证书》都反映了莫迪政府有意加速印度制造业,加快印度经济发展的祈望。

“印度制造”战略是莫迪上任后,为了发展印度工业,在电子制造、汽车、光伏、制药等相关产业实施的鼓励政策,而这一战略是以扩大对外开放、吸引外资进驻印度为重点,试图改变“印度制造业”不振现状做出的决定。

而《2024年保证书》中提到的“施政纲领”则是莫迪又一次对印度经济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振兴措施。

尽管莫迪政府频繁对印度经济制度做出调整,但目前来看,其效果不尽人意。

反观中国,自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经济迅猛发展,赫然从一个贫困落后的国家崛起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而这种转变让在经贸发展上频繁碰壁的印度看红了眼,莫迪政府果断调整战略方针,配合美国向中国经济“亮剑”。

三、专家道出真相

自疫情爆发后,印度政府的外交政策发生了180°大转变,在经济政策上开始配合美国,采取了各种各样的对华“脱钩”政策。

从印度的视角来看,中印两国作为陆上邻国,除了在气候变化等存在着共同利益外,中印还存在着领土、地区影响力等争端,因此印度政府选择在战略上与美国携手遏华。

尽管在美印的多年努力下,美国曾短暂地占据印度第一贸易合作伙伴位置,但没过多久,就被中国挤下“宝座”,并且在最后统计中,印度对华贸易赤字达到新高,这显然让莫迪政府有些难以接受。

据印度发布的数据显示,在2023年至2024年,中国作为印度最大的贸易合作伙伴,双边贸易总额可以达到1184亿美元,双边进出口成功实现“双增长”,其中印度对华贸易逆差达到了850亿美元。

而印度和美国的双向贸易总额为1183亿美元,并且其双边进出口都在下降,其中,印度对美贸易逆差可以到达367.4亿美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印度与中国经济“脱钩”不切实际)

而这些数字也佐证了莫迪政府对华采取的“脱钩”策略并没有取得预期效果,甚至可以说是失败的政策。这也让一度期盼印度和中国一夜之间完成“脱钩”的印度政客,遭到迎头重击。

南亚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民旺对此指出,印度寻找与中国经济“脱钩”既不经济,也不现实,更不可能,而这只会徒增莫迪政府的执政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