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世界上糖尿病患病率和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IDF2021年的数据显示,我国有近1.41亿糖尿病患者,这也意味着在我国每10个人中约有1个是糖尿病患者。

与这个数据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在糖尿病防治方面有着很大的不足,目前我国糖尿病的知晓率、防治率和控制率不足50%。哪怕那些已经开始治疗的患者,有很多人的血糖控制情况也不是很理想。

因为血糖长期得不到控制,最终导致严重的并发症,比如失明、截肢和肾衰等。

在临床上,有很多血糖高的人和糖尿病患者都会忍不住吐槽,说自己平时也没什么明显的症状,怎么一下子病情就这么严重了?

事实上,血糖超标身体早就发出了信号,只是很多人,都不以为然,要么觉得无关紧要,要么是健康意识不够,最终一次次错过了身体发出的预警,眼睁睁看着病情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我们得小便其实就是一个“血糖仪”,当小便出现3种异常时,可能就是在提示你血糖已经超标了。

小便出现3种异常,警惕糖尿病

①泡沫尿

通常情况下,刚刚排出的尿会有少许泡沫,但这种泡沫会很快消失。如果发现尿液中有泡沫,并且泡沫比以前多,长时间无法消散就需要注意了。

因为糖尿病患者在血糖控制不理想时,尿液中的葡萄糖、酮体和蛋白质含量都可能增高,使得尿液表面张力增高,进而引发尿蛋白排出过多,这时你就会发现尿液中的泡沫变多。

除此之外,有些糖尿病患者可能会并发泌尿系统感染,导致尿液里的红细胞和白细胞含量增高,尿液中的泡沫也会变多。

还要注意监测肾功能,长期血糖高不控制导致肾功能受损或者下降时,会导致尿液里的蛋白质丢失过多,并通过尿液排出体外,最终形成泡沫尿。

②尿量改变

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每天的尿量大概是1500-2000毫升,如果尿量超过2500毫升则可以被称为多尿,如果尿量小于400毫升则是少尿。

当血糖升高时,尿量和小便次数可能会出现改变。血糖升高可能会导致尿量增加,也就是多尿,与此同时小便次数也会增加,就是我们俗称的尿频。

这是因为血糖升高时,肾脏可能会通过增加尿液的排出来试图排出多余的葡萄糖,最终导致尿量和小便次数都增加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③尿液有异常气味

正常情况下,尿液应该有一股氨臭味,可如果发现尿液中有烂苹果味,且持续时间较长,则有可能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因为有些糖尿病患者在病情严重时,往往会因为体内胰岛素大量缺乏,身体无法利用葡萄糖提供能量,只能用蛋白质和脂肪等非糖物质提供,在脂肪没有被完全氧化提供能量时,就可能产生丙酮酸等物质。

当丙酮酸等物质扩散到血液中时,就可能导致患者的汗液、小便和呼吸中带着一股酸酸的烂苹果味。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在出现这种味道时,往往意味着病情已经加重了,因此在临床上也被称为糖尿病酮症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需要马上就医检查治疗。

做好两件事,预防糖尿病,减少并发症

①注意饮食

全谷物食物有利于降低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可以以小米、玉米和全麦粉等为主,成年人每日建议摄入量为48-80g。

多吃蔬菜水果:多吃绿叶菜,比如菠菜、油菜;新鲜水果也不能少,但果汁不能替代水果。

少喝含糖饮食:研究显示每天多喝250ml的含糖饮料,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就会增加18%。

肉类摄入要适量:畜禽类的每日摄入量建议控制在40-75g,无肉不欢的习惯要不得,实在喜欢吃肉可以用鱼肉、鸡肉等白肉来代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少油少盐:每日食盐摄入量控制在6g以内,食用油摄入量控制在25-30g。

多在家吃饭:哈佛大学一项研究显示,一周在家吃晚餐5-7次的人,相比于一周只在家吃晚餐两次的人,患糖尿病几率降低15%。这是因为餐馆里的食物大多重油重盐,而在家自己做饭油盐放多少可以自己掌控,并且食材更加新鲜。

②注意生活习惯

每日运动半小时:最好选择中等强度的运动,例如跑步、羽毛球以及游泳等。

避免久坐:尽量不要久坐不动,工作1小时左右就应当停下来,站起来走走,放松一下。

不要熬夜:英国和卡塔尔的专家经过研究发现,睡眠不足可能增加罹患肥胖和2型糖尿病的风险,哪怕欠上半个小时的“睡眠债”,就很可能对肥胖和胰岛素抵抗产生显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