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4日,由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主办的网络剧《新生》研讨会在京召开。

播出平台、出品方、主创代表、专家学者及媒体代表参与本次会议,共同围绕《新生》在悬疑题材上的新探索、新叙事和新观照展开交流与讨论,探讨了这部剧的创作经验与现实意义,也总结了这部剧给当前的类型化创作和电视剧市场带来的新变化、新活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新生》在海内外播出的成功,优酷白夜剧场在类型化的镜头语言创新之外,也积极探讨了更深刻的社会议题,探索了国产精品剧集走出去的方法论。

艺术创作是“不可定义”的探索“创新需要勇气、才气和敢于冒险的能力。”

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李京盛认为,《新生》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较浓的现代文艺思潮气息,把现实与非现实做了很好的嫁接,是一部有教育意义的文艺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生》巧妙地采用了“暴风雪山庄”戏剧模式,以孤岛为背景,构筑了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增强了剧情的紧张感和悬疑氛围。这种设置不仅让观众对剧情的每一个转折充满好奇,更使得《新生》被誉为中国版的《无人生还》,在类型化探索上迈出了一大步。

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教授卢蓉表示,在悬疑这个最内卷的赛道,应该让风格化、作者化、专业化和技术化的特征慢慢凸显,只有跑出新意,才能往前一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新生》的导演及编剧,申奥分享了关于本剧的创作初衷,“希望通过精心编织的故事,引导观众进入角色的内心世界,感受他们的挣扎,探讨人的复杂性和多面性,并传递出一种正向价值观——即便在复杂的社会环境和人际关系中,我们依旧可以坚守内心的正义”。

同时,他尝试将电影的叙事技巧和视觉风格融入到剧集中,加入了更多互动性和游戏感,令观众在追剧过程中更加投入,从而产生更强烈的沉浸感。

谈及未来作品规划,申奥表示,除《新生2》外,目前正在筹备电影《纳哈姆3号》。影片聚焦索马里劫船案,讲述中国船工被骗到一艘远洋渔船上进行打捞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生》虽仅有10集,却凭借其紧凑而精彩的节奏设计,成功地在有限篇幅内展现了丰富的故事层次。这种短小精悍的叙事方式,既满足了现代观众对快节奏观剧的需求,又充分展现了剧集在类型化创新上的巧妙构思。

本剧编剧张艺凡分享了利用多种叙事方式探索类型书写更多可能的路径。

“人不只是悬疑的创造者,也是悬疑的本身。悬疑的钩子不再只是意料之外的设计,也是情理之中的逆转。《新生》定义了人性复杂中的简单,定义了命运的不可定义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剧集创作正在进入一个全新的精耕细作的时代,过往追求大IP、大流量、大制作的模式,正在转向更加注重过硬的剧情、精湛的演技、创新的审美和高质量的创作。”

本剧制片人、编剧郑林表示,这不仅是观念上的转变,更是对艺术创作本质的回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生》在Netflix上登顶全球流媒体平台收视日榜,一举超越了此前霸榜多日的韩剧《眼泪女王》,并且已连续三天保持该位置。除了在Netflix上表现突出外,该剧的相关话题也频频引发海外观众热议。

本剧制片人、编剧高博洋认为,影视作品不仅是艺术创作,也是大众通俗的消费产品,更是文化交流的桥梁,人和人分享沟通的媒介,希望《新生》作为国产剧集在商业类型叙事中的新鲜力量,让全世界看到中国创作者在现实题材中的丰富性和多样性,看到中国创作者直面自我,创新突破的勇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