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学兴起,搞身份成了中产们茶余饭后的话题点。

尤其是现在赤手可热的香港身份。

有了它,孩子进名校的概率和选择增加,个人事业发展也可能迎来第二春!

但有个残酷的真相是,十几万获批香港身份的人中,可能过半的人终将以烂尾收场。

这些烂尾,均败给了续签!

但从本质上来讲,续签成功与否,全靠个人意愿。

也就是说,只要愿意,就会去想办法续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续签的逻辑一:工作

香港身份续签逻辑很简单,即与香港保持强联系

第一种强联系是工作,香港高才、专才、进修计划的续签均是如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才计划

高才首次获批一般是两年有效签证,后续的续签模式分为两种:

  • 一般人才型:3年+3年
  • 顶尖人才型:一次性续签6年

顶尖型人才续签要求在香港特区逗留不少于两年;且上一年度的应税收入达港币200万元或以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才续签方式多样,要么他雇,要么自雇或者创业,总之就是要有工作。

不过不能是劳动密集型工作,必须与自己本科学历相匹配,比如做厨师、当清洁工肯定是不行的。

入境处没有对个人月收入作出具体的规定,但两到三万才是正常水平。

如果是受雇于香港公司,工作性质是外派的,有正常缴纳强基金,人不在香港也是可以续签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专才计划

专才计划也分为一般的2+3+3,和顶尖人才的2+6续签模式。

专才与高才不同的是,申请时就要有香港公司录用,后续续签自然也是。

如果续签时,雇主不变,提交工作证明、雇用合同等常规材料,基本上不会出现问题;

一旦雇主变了,材料就会增多,难度相当于重新申请一遍专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进修计划

现在一二线城市宝妈是进修拿香港身份的主流群体之一。

她们抛弃内地大房子和安逸生活,为了孩子的教育,蜗居在香港的几十平米的房间里。

毕业后获得两年的逗留签,大人依然逃不开工作。

如果要让孩子以受养人拿到身份,还得提供真实的地址证明或者租房材料。

进修这条路走起来很难,不到万不得已,慎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续签的逻辑二:生活

第二种强联系是在香港生活,也是优才计划的续签方式之一。

绝大多数选择优才计划拿身份的人,就是看中了它灵活的续签。

香港入境处对优才的续签要求是满足「通常性居住」:

任何人如果是合法、自愿和以定居为目的而在香港居住(例如读书、工作或居留等),不论时间长短,他/她会被视为通常居住在香港。如果他/她只是暂时不在香港,仍会被视为是通常居住在香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通常居住,并不是必须只能在香港居住的意思,而是会根据申请人惯常住所、工作、家庭成员等情况综合判断。

优才可以通过工作的方式来做续签证明。

如果主申请人因为工作在内地,去不了香港,也可以让配偶和子女在香港定居生活,这样也能证明申请人的生活重心在香港。

比如续签时提供孩子在港就读证明、惯常住所的地址、水电煤气费、银行账单、购买保险证明、从香港外派的证明、加入社群服务等等。

这给予了申请人足够多的自由权,只要能够保持联系,不管是通过什么方式,都能拿到续签。

所以不要认为人不在香港就不满足续签,而是要根据个人情况,具体考虑离港的理由、时间长短以及是否与香港有强联系等。

2023年,优才计划就从1351份延期逗留申请中批了1309份,续签成功率高达97%!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这么高的数据也跟个人没有关系,因为每个人的情况不同,怎么续签、能续签几年都是无法保证的。

但只要愿意去把身份续下去,成功的概率还是很高的,尤其是灵活的优才计划,对大多数人来说绝对是利好信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成功续签的前提是:获批

如果说靠工作续签,是在香港赚钱,那靠生活续签就是在香港花钱。

但不管赚钱,还是花钱,核心都是要给香港做出贡献。

既吐槽香港生活成本高,又不想去找工作,还等着让孩子有身份上名校,香港凭什么给续签?

还没办理就说续签难或者香港身份烂尾,要么根本达不到标准,要么是懒,或者不想拿。

当然,短时间内觉得困难很正常,都有个适应过程。

但长期不去香港生活和工作就是个人问题了,那永居基本上就别想了。

如果是真心诚意拿香港身份,根本不存在续签难的问题。

毕竟续签目的是留住优秀的人才,不是为了卡人。

万事开头难,我们往往会被自己的恐惧感震慑,尤其是在焦虑营销影响下,更加剧畏难情绪。

续签都是个案审查,每个人的情况不同,只要能提供符合逻辑的材料,就能续签。

所以不要太迷信外界统计出来的数据,更不要被这些数据给唬住了。

不过,在这里不得不泼盆冷水:

就算现在把续签要求搞得一清二楚,也做好了心理预期,也没用。

因为无法获批,续签想了也等于做白日梦。

这就如同,还没考上清华北大就想着压力太大怎么办,是一个道理。

路,都是一步步走出来的。

香港身份最难的一步永远都是如何获批。

只有获批了,后续如何续签,孩子具体的升学路径如何规划才有讨论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