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因为“五”为阳数,所以又叫端阳节;因为“五”与“午”相通,所以又叫午日节、重五、端午、五月节、夏节等等。

端午节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关于端午节的来历,一般的说法,就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五月初五,正是屈原投汨罗江的日子。每到这一天,民间也有很多节日活动,下面简单为大家分享一下其中的八大民间习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赛龙舟

传说屈原投了汨罗江后,当地的老百姓得到消息后,就马上划船前来捞救,大家一直划船到洞庭湖,也没有发现屈原的尸体。那天正好是个下雨天,湖面上有很多小船聚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知道是在打捞大忠臣屈原的时候,大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船进入茫茫无际的洞庭湖。

后来人们为了寄托对屈原的哀思,便在江河之上划船荡舟,逐渐发展为现在的龙舟竞赛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吃粽子

屈原投江后,人们到处寻找,也找不到屈原,就意识到屈原可能已经沉到湖底了。百姓们害怕江河里的鱼虾吃掉屈原的身体,于是就纷纷用芦苇叶子包上米饭,扔到湖里喂鱼吃,希望鱼在吃饱以后,就不要再糟蹋屈原的尸体了。

后来,每到五月初五这天,人们就用粽子叶包粽子吃,用来纪念屈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悬挂钟馗像

相传这个钟馗是唐朝人,长相凶恶,豹头环眼,老家在钟南山。大家都知道钟馗擅长捉鬼,所以到了端午节,家家户户都在家里挂上钟馗像,以求镇宅驱邪,保佑一家平安。有的地方,人们还把自己打扮成钟馗的模样跳舞,用来吓唬妖魔鬼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挂艾草、菖蒲

艾草菖蒲,都是中药材。菖蒲在天上属五瑞之首,百姓视为百阳之气,因为生长在水中,形状像宝剑,所以被称为“水剑”,因为拥有“百阳之气”,所以人们认为插在门口可以辟邪。

艾草也是治病的草药,针灸里面的灸法,主要成分就是艾草,放在穴位上灼烧来进行治病。插在门口可以使人身体健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五、长命缕

端午节的一个重要习俗,就是戴长命缕,也叫续命缕、续命丝、长寿线、延年缕、五彩缕等等。长命缕一般是用红、黄、蓝、绿、紫五种颜色的线搓成彩色线绳,或者日、月、星、花、草、鸟等形状,挂在门上,或者戴在小孩脖子上、胳膊上,据说可以保佑安康,益寿延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六、戴香包

香包,也叫香囊、香袋、荷包等等,有用五色丝线缠成的,也有用小碎布缝制而成的,里面装上用中草药做成的香料,就会散发出淡淡的香味。现在的香囊,制作日趋精致,已经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工艺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七、采百药

采百药,也叫“采百草”。农历五月,天气炎热,疾病多发,很多毒蛇害虫在此期间,都开始繁殖活跃起来,很容易给人造成伤害。人们为了防御疾病,保持健康,到了端午期间,就到处寻找百草,采集药材。然后把这些采来的草药,用于饮食、沐浴、熏烟,还可以晒干后收藏备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八、饮雄黄酒

雄黄,也是一种中药材,可以作为解毒剂、杀虫药。在端午节这一天,人们把雄黄倒入酒中饮用,或者把雄黄酒涂抹在小孩儿的耳朵、鼻子、额头、手足上,就是祈望能够身体健康,免受虫、蛇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