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损》:有孚,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曷之用?二簋可用享。

初读《损卦》的卦辞,一读就晕。《损卦》卦辞的这段文字,它到底在说啥呢?有没有具体一点的例子,来帮助理解《损卦》卦辞的含义呢?

《易经》64卦的卦象,本来就来源于日常生活场景,《易经》本来就来源于日常生活画面,《易经》本来就来源于日常生活画像。

《损卦》的卦象、画像、画面,不可能在日常生活中,没有对应的日常生活场景。《损卦》的卦象、画像、画面,不可能在日常生活中,没有对应的具体案例。

读《损卦》的卦辞,就从历史生活中的两个具体案例开始,借助这两个具体案例,来帮助我们初步理解《损卦》卦辞的含义。

其德文化,与您一起,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德文化,与您一起,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诗经·大雅·文王之什》记载了一个历史生活画面:文王在开始建造灵台之后,文王治下的子民,非常踊跃的自动来帮忙建造,文王的灵台没几天就建好了。——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经始勿亟,庶民子来。

文王大兴土木,自然需要占用治下子民的大量时间。从这个角度来说,文王是得益的一方,而被占用时间的子民自然就是受损的一方。

损下益上为损,这是《损卦》的第一层卦意。有受损的一方,必同时有对应的受益的一方,有损必有益,这是《损卦》的第二层卦意。

现实生活中,如果出现一方利益受损的同时而另一方却在获益的画面时,会出现什么样的状况呢?

利益受损的一方一般会心怀怨恨,搞不好双方还会打得你死我活。比如在另一个损下益上的历史画面中,就出现了受损的一方心怀怨恨的状况。这个历史画面就是纣王之筑鹿台的画面。

文王之成灵台,民皆乐服其役。纣王之筑鹿台,民皆怨恨之不暇。为什么在一幅相同的损下益上的画面中,会出现两种不同的状况呢?

文王用《损》,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而纣王用《损》,却招来了下民的怨恨,毫无用《损》之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

由此可见,《损》之元吉,无咎,可贞,利有攸往,并不是必然的。《损》之元吉与否,咎与无咎,可贞不可贞,利有攸往或不利有攸往,其实在两可之间。这是在理解《损卦》卦辞的时候,需要了解的第一点。

那么,怎么样才能在《损》之时,获得用《损》的正面效果呢?更多《易经》内容,网易号,其德文化,《易经入门》、《易经进阶》专栏。

其德文化,与您一起,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其德文化,与您一起,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德文化,与您一起,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其德文化,与您一起,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德文化,与您一起,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其德文化,与您一起,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德文化,与您一起,传播中国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