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赵左 茅屋闲眺图局部

15、善知识!定慧犹如何等?如灯光。有灯即有光,无灯即无光。灯是光之体,光是灯之用。名即有二,体无两般。此定慧法,亦复如是。

这里引出定慧等持。用一个譬喻来让大家理解。就如同烛光,有点燃的蜡烛,才会有光,无这根点燃的蜡烛,就不会出现光。这根点燃的蜡烛是光的本体,光这这根点燃的蜡烛的功用。定位慧之体,慧为定之用,两者是一体的。

即定是慧体,即慧是定用。

用我们好理解的来阐释一下。定,我们暂且理解为专注。慧,暂且理解为清晰明了。越是专注,就约清晰明了。越清晰明了,就越能专注。这个好理解。有一定需要留意的是,专注的时候,会不会就专注在一点,忽视了整体,或者说对整体不能观照了,不能清晰明了。

这就要在我们的修行中去实证了。修专注,一种是静修,比如静坐。一种是动修,比如在做事的时候专注,在行禅的时候专注,这种专注心理学上叫做“心流”。静修层面的专注,我们体验过,那是整个身心处在一种清静、澄明的状态,起心动念了了分明。这个状态,可以说是定慧等持,止观双运。

在动修这个层面,心流的状态我们也体验过,专注在做自己的事情的时候,往往坏境的嘈杂是影响不到这个处在心流状态中的人的。那么,在心流状态中的人,对外在的嘈杂有没有觉知呢?是有的,只是停留在受的层面。没有进入想、行的层面。我们的生命专注在当下做的事情中,并安于当下所做的事情中。在这个当下,没有烦恼障,没有所知障。既不会被自己的情绪干扰,也不会被自己定势思维、概念化的思维所障碍,在心流状态里,是实相的流转,是真实,是“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在心流的状态里,心是活泼泼的,充满了创见,超越了时间相,“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我们再深入观察,其实哪有静修和动修之别呢?静坐并不静,心依然是活泼泼的,与外界还是有联系的,只是这种联系不去执着,感之即放下,不去做分别,只是妙观察、成所作,物各付物。

六祖之所以用灯与光做譬喻,不仅仅是让人明白定慧的体用关系,另一层含义,就是慧观如光,这个光是普照的,无死角的,而不手电筒式的定向的光,所以慧观带来的是清晰、明亮、分明,带来的是洞察。定,则是言这种洞察力是持续的、稳定的,定阐述的主要是这种稳定性。不是烟花一现的光明,而是如月高悬的稳定性。

我们的静坐体验里,往往不是昏沉就是,就是散乱掉举。散乱,妄想纷飞,不能制心一处。掉举是更细的散乱,心啊,掉下去-举起来-掉下去-举起来……,就在这个循环往复中,看着是定,其实是散乱的状态,这个散乱的状态,就是一种假定,这种假定,就不会有慧观,大量的能量都在这个掉举中耗掉了,如何慧观?没有慧观,那就是无明,无明起烦恼,这个时候又很容易妄想纷飞。能量耗散得差不多了,又会进入昏沉的状态。在昏沉的状态里,或醒或睡,也会补充一些能量。能量补足了,继续进入妄想和掉举的状态。这就是禅修的两大障碍,昏沉与掉举。真正进入定慧等持的状态里,是寂寂亦惺惺的,这是能量畅达,生机充满的生命状态,表现为外在的沉稳睿智,临危不乱,果敢机智,有勇有谋,这就是定慧等持的事上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