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识别患者的自杀行为,自杀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为预防自杀和降低自杀率,自2003年开始,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自杀预防协会将每年9月10日确定为“世界预防自杀日”,以帮助公众了解诱发自杀行为的危险因素,增强人们对不良生活事件的应对能力,预防自杀行为。

世界卫生组织于2014年9月4日公布首份关于自杀行为的报告,呼吁将防范自杀提升至全球公共卫生和公共政策议题的优先考虑范围,并呼吁社会各部门协同努力应对自杀这一公共卫生问题。

突出的心理症状强迫、焦虑、抑郁、敌对和人际关系敏感,这些症状背后的每个病人都被负性生活事件所困扰。竞争和高压力的生存环境导致强迫分值增高,病人在确保万一,追求完美前提下反复思考、反复检查、反复核对唯恐出错,使工作效率、学习能力下降,自我效能感下降,更加加重了内心压力,形成恶性循环。

“威胁性”的生活事件使病人焦虑紧张、担心害怕、恐慌不安。“丧失性”的生活事件造成病人情绪低落,无望无助的抑郁状态是自杀的重大隐患。工作生活中的矛盾,相互冲突的价值观,在无法释放的情况下,导致病人的敌对情绪增加,控制不住爱发脾气,有时感到心慌胸闷憋气。

过度的自卑和敏感又使病人对负性生活事件反应强烈,加之不成熟的应对方式使人际关系更加紧张,与人难容。这些不良情绪,导致睡眠困难和躯体症状的出现,加重病人的心理痛苦,更加难以承受生活中的挫拆失败,这些便有可能成为产生自杀意念和行动的心理基础。

识别出潜在的自杀者,对防止他们实施自杀计划至关重要。美国犹他大学社会学与行为科学学院院长戴维·拉德认为,尽管抑郁使人们长期处于自杀的危险中,但某些独特的行为举止标志着他们很快就会采取行动结束自己的生命。拉德领导的由美国自杀协会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组成的联合工作小组列出了一系列最显著的自杀信号,其中包括:
  ■处理好事务:更改遗嘱可能是为死亡做准备。
  ■行为鲁莽:人们可能通过高速驾驶或者闯红灯来显示求死的决心。鲁莽行为逐步升级说明他们是真的不想活了。
  ■情绪变化剧烈:从一种消极情绪突然转变为另一种消极情绪,比方说从极端低落突然转变为焦虑或不安。
  ■讨论自杀:多达85%的自杀者在自杀前都曾告诉某人他们自杀的计划,或者在诗歌、歌曲或者日记中表达他们的想法。青少年甚至会留下日记给父母或者老师看。
  ■认为自己没有价值:尤其是受虐者经常感到无助和惭愧。
  ■丧失生活的兴趣:当一个人不再关心曾经对他非常重要的活动或者事件时,这种空虚感就是抑郁加重的一个信号。

(创作不易,如果喜欢,请关注,谢谢支持;如果不喜欢,请评论,慢慢改进。尽量每日更新,在此给各位叩首拜谢!您的态度就是我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