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第362篇原创文章 -

马克·吐温有句话:「所谓经典,就是人人都认为应该读而没有读的东西。」这是大实话,因为人人挂在嘴边的经典,确实很少有人读。

为什么大家明知道是经典,却没有读呢?一是没时间读,二是不知道怎么读。实际上这些都不是什么大问题。

没时间?鲁迅不是说过「时间就像海绵的水一样,挤一挤总是有的」?不会读?有教人如何读经典的书,比如我刚读完的这本偏冷门的好书:《怎样读经典》。

我说的读完是有一点水分的,我只挑大部分对自己有用的文章来读,并做了笔记,而对于暂时读不到的经典,我就跳过了。

我推荐这本书的目的,不是让你从头读到尾,只读其中的一篇文章,学到读某一部经典的方法,然后找那本书来读也就够了

当然,这本书提到的经典,都是中国古代典籍,包括经史子集四大部分,共50部。

经,即经书,指儒家经典著作。

史,即正史,指史书。

子:是指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

集:文集,即诗词汇编。

我就啰嗦一点,把这50部都列出来,除了让你对古籍经、史、子、集的划分有一定的了解,还让你看看有没有自己想读的经典,没有的话这本《怎样读经典》就不必读。

其中经的部分,有16篇文章,介绍16部经典的读法,这些经典有: 《周易》 《尚书》 《诗经》 《周礼》 《仪礼》 《礼记》 《左传》 《公羊传》 《论语》 《孟子》 《尔雅》 《大学》 《中庸》 《春秋繁露》 《说文解字》和 《四书章句集注》。

史的部分有9部,分别是《国语》《晏子春秋》《战国策》《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水经注》和《资治通鉴》。

子部分有20部经典:《老子》《孙子兵法》《墨子》《商君书》《庄子》《管子》《荀子》《吕氏春秋》《韩非子》《山海经》《淮南子》《盐铁论》《论衡》《抱朴子》《世说新语》《六祖坛经》《武经七书》《近思录》《传习录》和《明夷待访录》。

集部分仅有5部,分别是《楚辞》《古诗十九首》《文心雕龙》《诗品》和《文选》。这些诗词文选代表中国文学的高峰,怎样读懂它们书中都列出了不同的方法。

我就以书中的《怎样读 <古诗十九首> 》,看看名家是如何阅读的。

首先要还原背景。因为《古诗十九首》都是无作者、无年代说明的,内容大多表现在思乡或闺思,不会背景还原的话,把这些诗歌归到爱情诗或伤别诗的范畴,就不准确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何还原诗歌的背景?从作品中去寻找信息。作者的方法是从地方、人群和意来还原,得出一组诗的背景,有助于理解整首诗。

其次是探寻诗人的心灵世界。比如《行行重行行》里,描写的是无终止的时间。无边际的空间,人们在辽阔的时空中艰难地前行,看不到人生的尽头,诗人的内心世界充满了秋的凄凉和冬的寒冷。

最后是观其艺术。如果按照唐宋诗的标准,古诗十九首的每一首都平平无奇,没有多少惊艳的诗句。可却都是真情所致,随心所欲,浑然天成,没有刻意雕琢的痕迹。

客观来说,读了这本书之后,我发现每篇文章三四千字说得不够深入。其实换个身份,我是研究某个领域的专家,让我用三千多字去教人读一部经典,还是很难做到的。

因为要读透一本经典,尤其古籍经典,仅仅提供一个类似大纲的方法是远远不够的,还得在阅读中不断地总结,做笔记,有问题多思考,多向别人请教,甚至还要多读几遍。

因此,这本《怎样读经典》里的读法不是终极的方法,它只是让不懂读经典的人怎样入门,需要具备哪些常识,提供基本的读法。

不过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如果因为读了这本书而喜欢上某一部经典,并认真按照书中的方法开始读起来,本书的目的就达到了。

况且目前出版的关于如何读古籍经典的好书,很少有这么齐全的,也可这样说,我们普通人读古代经典,用这本书也够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