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中惊天彻地的三大战役之一,也是其中规模最大的战役,双方投入兵力共计超过一百余万人,可谓是真正的超级大战。

在这场战役中,我们广泛所知的最功勋卓著的将领,也是该战役的提起人,便是当时的中原军区豫皖苏军区司令员粟裕将军了。

但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是,还有一位神秘的领袖在淮海,才真正称得上是战役的头等功臣,他叫刘瑞龙,这或许不是个家喻户晓的名字,却令国民党政府切切胆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10年,刘瑞龙出生于江苏南通一个还算富裕的家庭之中,父母身为文化人,很早便将他送入了当地的私塾念书,后来刘瑞龙成绩一直保持优秀,在十五岁那年便考入了南通师范学校。

正是在这所学校中,他接触到了共产主义思想,并很快深深为之着迷,一个十余岁热血方刚的青年,自然积极参与学生活动、如饥似渴地吸收马列主义,因为优异的表现和坚定的态度,他在转年就被吸纳加入共青团。

而没过多久,到了1927年的时候,大革命失败,共产党陷入了空前的风雨飘摇之际,但就是在如此危机的环境下,却有不少人火线入党,这些人大部分都成为了后来党内的领袖和骨干力量,而刘瑞龙也是其中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入党后的刘瑞龙火速在南通县开展工作,和同志们一首创立了南通特别支队并就任支队长,在白色恐怖的浪潮下虽然不幸被捕入狱,但态度坚定一言不发,在被营救出狱后直接升任了中共南通县县委书记。

此后的刘瑞龙便长期在南通以及江苏等地,不断努力领导农民运动和武装斗争,使各处的工作都得到了显著的恢复,从连云港到通海、如皋,从城市到乡村,刘瑞龙的努力一直壮大着党组织的力量,扩大了党在人民中的影响。

不仅如此,在1930年,刘瑞龙还和李超时等人一首创立了中共工农红军第十四军,并长期领导这支队伍站在党的旗帜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年,刘瑞龙来到了灌云县附近,他联系到了一位农军团团长,两人在磋商过后,在当地直接拉起了一支数百人的武装部队,号称“中国工农红军独立旅”,开始四处打击国民党反动派力量。

从杨集打到新安再到板浦,一时间竟然无人可挡,以至于消息一路传回了南京,令敌人高层震动。

在国民党调遣大军前来围剿的局面下,独立旅终于被打散,刘瑞龙也在乱军中再次被逮捕,他和从前一样一声不吭,在严刑审问和拷打中硬是熬过了三年,才被营救出狱,中央火速将他调往川陕苏区,就任了红29军政治部主任。

在整个长征途中,刘瑞龙先后任职中共川陕省委宣传部部长、红四方面军政治部宣传部长,其间不幸再次被捕入狱又逃出生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8年抗日统一阵线达成,刘瑞龙才被从军阀马步芳的监狱中释放回到延安,上级又交给了他一个全新的任务:为抗日工作培养优秀年轻干部。

从一个初出茅庐的共青团员到一个三次入狱、独当一面的骨干领袖,刘瑞龙只走过了十二年的光阴,但在这一路上他已经学会了太多,成长为了一个多面手,既能搞地下工作、发展组织,又能指挥军队作战、搞宣传工作,甚至还能主持教育事宜。

不过要说他最擅长的部分,此时还没有显露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9年的时候,党中央令刘瑞龙和刘少奇一道远赴华中地区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这是一项宏伟而艰巨的任务,而刘瑞龙很快被委任了中共豫皖苏区党委书记的高职,全权负责这里的工作。

他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能力和长处,在较短的时间里就发布了许多新的政策,让各地人民群众积极支持革命,因为他成绩的杰出,在两年后再度被调任到淮海军区,成了这里的军政党委书记。

一直到今天,刘瑞龙和淮海军区都是紧密难分的,他认真严谨,亲自过问几乎方方面面的工作,深入到人民当中去,和各级领导官员都曾长谈,因此对基层的情况了如指掌,把建设工作做的天衣无缝。

所以刘瑞龙在淮海虽然只待了不到一年时间,和这片土地的感情却非常深厚,即便在1941年被调走以后,他也经常关照过去的老同志,甚至把四个子女的名字都叫做延淮、延东、延申、延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之后的刘瑞龙南来北往,先后就任了中共中央华中分局委员、民运部长、苏皖边区政府第一副主席等职务,但随着时间来到1948年的9月,他再一次被紧急调到华野,担任了后勤司令。

此时,华东野战军大兵压境于徐州、济南地区,正准备和中野一起,对国民党发动一次空前阵仗的大决战,即便现在离预期的开战时间仅有8天,为了万无一失,党中央还是急调刘瑞龙来负责后勤。

淮海战役的后勤不是儿戏,这场杖双方一共投入近150万人,战区覆盖5个省份,无论是超大的粮草消耗,还是组织工作都有极高的难度。

而临危受命的刘瑞龙则率先展开了民间动员工作,他亲自下到最基层和群众面对面去争取他们,在思想工作上做到了极致,然后又采取了借粮票的政策,表示解放军只是借粮,有借必有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样优秀的前期的工作,光是在华东一地,就动员了60多万民工,运了1.8亿斤的粮食抵达前线,还帮助解放军修建了许多铁路、公路和民工站等。

1948年11月,我军以龙虎之势包围并全歼了国民党黄百韬兵团,而刘瑞龙在后勤方面也不断进步,他以前并未负责过大兵团作战的后勤,但现在已经逐渐摸出门道,并且着手进行优化。

比如在战时,因为前线状况变化太快,后勤经常跟不上部队,这就会出现最严重的断粮,士兵们两天只能吃一顿,这是万万不行的。

心急如焚的刘瑞龙火速研究方案,最终开创了“超前运送”的颁发,后来又实施了“常备民工”和“二线民工”“三线临时工”互相结合的体系,保证了军队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及时得到供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但如此,刘瑞龙曾经在淮海军区的声望也成了他的一大助力:在围追堵截从徐州向西南出逃的杜聿明集团时,华野40万大军先后进入萧宿永边区作战。

在途中遇到困难时,刘瑞龙亲自找到过去的老部下帮忙,结果边区人民一听是老刘主任回来了,竟然排队来把手里的粮食借给解放军,甚至一些穷困潦倒的农民,宁肯自己一天少吃几顿,也要把粮食拿出来,最终刘瑞龙用3天时间筹集到了300多万斤粮食,简直是一个人间奇迹。

同时,由于战役覆盖的范围太大,需要华东、中原、华中和冀鲁豫四方一起联合行动,这么大的地方这么多的人,协调起来有多困难,几乎难以想象,但刘瑞龙却从未被难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8年12月,他在徐州召开了支前联席会议,面对从四个地区来的代表,刘瑞龙对后勤工作作出了完善具体的分析,并将任务细细下分到各处,详细到粮食、烟草、马槽、马料、烧柴等事务,大大促进了兄弟部门之间的通力协作。

不过刘瑞龙虽然平时很好说话,努力团结同志,但遇到真正的问题,他也敢于直言,比如在徐州解放后,上级决定解散“华东支前委”这个机构,许多领导都认为这是正确的,刘瑞龙却据理力争地反对。

最终支前委得以保留,也的确在后来发挥了重大作用,刘瑞龙因此受到了华野总前委书记邓小平的点名表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9年初,淮海战役以我军大获全胜落下帷幕,其意义之重大不需多言,而人们往往习惯将目光聚焦在台前的诸位将领身上,却忽略了如刘瑞龙一般,至关重要的后勤人员。

据不完全统计,淮海战役中出动的民工总数高达543万人,粮食4万万斤、担架20多万副、大小车辆80多万以及牲畜、船只、汽车等不计其数.....

因此,真要说起来,身为500多万民工领头人的刘瑞龙才是真正的的领军大帅,他用一丝不苟的后勤工作保障了两大野战军在正面战场和敌人的对决,他的功劳是毫无疑问应该被载入史册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中国的历史上,张良名垂千古,封赏和地位却不如萧何,徐达、常遇春百战百胜,第一功臣却是李善长,这正是因为对于行军作战而言,后勤永远是第一要务。

淮海战役之后,刘瑞龙继续跟随军队保障后勤,一路打过长江并解放了上海以后,他直接被委任上海市市委秘书长,并先后担任了中共中央华东局农委书记、华东土改委委员会主任等职务。

当新中国冉冉升起后,刘瑞龙秉持着自己“哪里需要就去哪里”的精神,救任了国家农业部常务副部长和副书记,一门心思又搞起了农业技术发展,并在此后的很多年里都默默为我国的农业建设出力,取得了巨大的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8年5月,刘瑞龙仍然在广州主持中国农学会的一项学术会议,但其间因为操劳过度竟然猝发了心脏病,最终抢救无效而去世,享年七十八岁,在他的追悼会上,中央、国务院、全国人大以及众多国家领导人都前来参与哀悼。

但故事并未就此结束,刘瑞龙的大女儿,也就是当初被他取名为“延东”的女儿,依旧追寻着父亲的脚步,她先考入吉林大学,后来又以优秀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工程化学系。

然而从1970年开始,刘延东进入了河北的工厂,从一名最普通的技术工人做起,逐渐晋升为技术员、负责人、科干事,接着一步步从厂里的党委成员,做到了首都朝阳区的书记,最终在1995年荣升中央统战部副部长。

这可是一个正部级的高官,但刘延东仍然没有停下脚步,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统战部部长、中央政治局委员...2013年,奋勉的刘延东终于迈出了最后一步,当选了国务院副总理。

而刘瑞龙的其他几个子女,或是成为商界名人,或是投身教育成为名校教授,或是在国企主持工作,可谓个个精英,相信他们的父亲在天之灵看到后辈们都如此争气,也会十分欣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