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庆立,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谢庆立,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

每年一到高考时节,我都会想起我高中时代的语文老师周国云先生。

1977年的秋天,一位身材颀长,面容白皙的年轻老师走进教室。他一站在讲台上就介绍:“鄙人姓‘周’,名‘国云’,我给大家上语文课。”随即把自己的名字写在黑板上,然后转身对大家一笑。

那天,周老师讲的是《青山翠竹》。他讲课一改其他老师的路数,从一开始就朗诵课文,用的是标准的普通话——

"井冈山500里林海里,最使人难忘的是毛竹。从远处看,郁郁苍苍,重重叠叠,望不到头。到近处看,有的修直挺拔,好似当年山头的哨兵;有的密密麻麻,好似埋伏在深坳里的奇兵;有的看来出世不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动情处,周老师把尾音托得很长;文章高潮,周老师一气呵成,稍停片刻接着读下去。奇怪,一篇文章,经他这么一读,课堂气氛不同以往,同学们凝神静听,我的想象力张开翅膀,随之穿越时空,融入作品的意境。

教室的窗外,那一簇簇的刺槐上爬满牵牛花,红的,紫的,蓝的连成一片,宛如天上落下的朵朵彩云,在阳光下十分耀眼。

我心里从此多了一道风景。

若干年后,我进了大学才懂得:朗诵是艺术的再创造过程。当初周老师的这种教学方式,潜移默化地培养了我的艺术感觉。在课堂上,他传授的不仅是知识,最重要的是一种温馨的美感。

后来我才知道,周老师是河南大学中文系毕业。大学生到乡下教书,这在当地也算一大“新闻”,他独特的教学方式成了大家关注的内容。

那时,一些老师总爱让学生写《可爱的家乡》之类的题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老师第一次给我们上作文课时,让大家自命题写作。对此,不少同学都惊愕地瞪大了眼睛。他似乎发现大家的困惑,说写文章不神秘,把心里话写到纸上即是。他要求大家写自己感兴趣的人和事。至于题目,可依文章内容自定。

两天后,我写了篇《青蛙学艺》的故事,讲的是有只青蛙先跟黄鹂学唱歌,后跟喜鹊学跳舞,由于用心不专,什么也没学会。之前,我曾读过一则类似的故事。此文只不过把故事的主角“知了”改为了“青蛙”,几个角色活动的背景则由一方池塘换成了家乡的清水河。文章交上后,我才意识到写跑了题。

过了几天,周老师在课堂上朗读了那篇文章,这实在出乎我的预料。他称赞此文语言优美流畅、立意新颖有启发性,要同学们轮流传阅。大概就从那时起,再没有同学嘲笑我衣着寒酸了。

高中二年级时,我陷入了深深的焦虑。这所乡下高中连续两年没人上过高考录取线。而我除了文科几门课程较好外,对于数学,连初中的题也不会做。

我母亲说:“天下上学的比牛毛还多,出来的比牛角还少。甭上了,就回来种地吧,以后当个记工员也不错。”那时,我家中的日子很难熬,到了最后一个学期,连每月送到学校里的15斤口粮也供应不上。听母亲这样一说,我就决定不上学了。

一天晚上,我敲开了周老师宿舍的门,把这个想法告诉了他。周老师一听就来了气:“荒唐啊!你都快毕业了,怎么能不参加高考?怎么就知道自己考不上。数学不会也不要紧,只要把文科那几门考好,你也能考中!”他越说越激动,“现在刚刚恢复高考,分数线还很低。再过几年,分数线就有可能升高,你的优势就没了。错过了今天的机遇,以后,你只能面朝黄土背朝天,和你爷你爹一样,一辈子拴在那片土地上啊!说着,他拉开抽屉,掏出了一个绿色封面的笔记本,在昏黄的灯光里奋笔疾书一首诗《赠庆立》——
人若有志事竟成,
速朝目标去力争。
只要恒心天天有,
定能攀上朗玛峰。

这首勉励我的诗,就写在他送给我的那个绿色本子的扉页上。周老师果真言中,当年文科班50多人,惟我一人超过了录取线。周老师平时的影响,我毫不犹豫地选择读中文。这以后,我给周老师写过两封信。

过了半年,他调到县城一所高中教书,之后断了联系。

2009年夏天,我终于联系上了张老师,在北京见了一面,回忆当年,历历在目,老师感慨万千,我也很激动。

几年前我回老家河南乡下,我在整理积年的旧书时,发现我珍藏的那个绿色笔记本不见了,那上面可写着当年周老师勉励我的诗啊!家人说:“那些不值钱的东西早当废纸卖了。”

周老师已退休多年,两个孩子大学毕业在深圳安家落户,他大部分时间都在深圳生活,喜欢读书和写作,身体也很好。说来也巧,前几天,他把自己编修的《周阁村志》给我寄来(周阁是周老师出生的一个小村庄,在河南鹿邑县),他在书中,详细考证了周阁村的历史沿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本书里,周老师也总结自己一生教书育人的成就,也把我编进了书中:“曾教出来200多名本科生。其中有一位博士后、大学教授。”周老师以我为自豪,我有点点汗,好多方面,我努力还不够,无以报答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