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沁予 编辑 | 范志辉

“熹妃回宫。”

6月3日,随着首尔法院的判决书出炉,持续一个多月的“闵方大战”迎来了阶段性的转折。在长达 20 页的判决书中,韩国首尔中央地方法院明确表示, HYBE对于闵熙珍的所有指控不成立。

5月31日,闵熙珍召开了与 HYBE闹剧以来的第二次紧急新闻发布会。肉眼可见,打赢官司的闵姐诠释了什么叫做“人逢喜事精神爽”,身穿鹅黄色战甲、配着精致的淡妆,看起来更加沉稳明亮。新闻发布会结束后,这件羊毛衫在大多数零售平台上几乎售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NewJeans回归宣传在即,闵熙珍在发布会上表达了想要与HYBE休战的想法:“我们正准备六月在东京巨蛋演出,并于明年进行世界巡演。过去的一个月让所有这些计划变得模糊,但我希望每个人都知道,我希望自己和NewJeans一切顺利。我真心希望与HYBE达成友好协议。”

虽然法院的判决对闵熙珍有利,然而,未来局势如何发展,是否会有更多内幕被揭露,仍然是个未知数。那么,这场复活赛,闵熙珍真的打赢了吗?

为什么闵熙珍能胜诉?

为什么闵熙珍能胜诉?

“闵方大站”爆发于4月22日,HYBE公开指控闵熙珍试图夺取公司的管理权、关键信息泄露、人事违规等多项劣迹。随后要求她辞去ADOR首席执行官职务。

在HYBE的指控发布后,闵熙珍于4月25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否认指控,并痛斥HYBE热衷于炒小卡、概念抄袭等行为,指责其损害市场和艺人的利益。双方你来我往连拆数招后,HYBE在5月9日宣布将在5月31日召开罢免闵熙珍、以及更换ADOR人员架构的临时股东大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月30日,韩国首尔中央法院给出了最终裁定,“HYBE所称的解雇理由没有充分提供”。如果HYBE违反裁决,则必须向闵熙珍支付200亿韩元的罚款。

对于 HYBE提交的指控证据在法庭上几乎全部驳回这一事实 ,不少网友表示震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目前阶段来看,闵熙珍是打赢了这场“复活赛”,但是有效期最长只能维持到2026年。

据了解,闵熙珍此次能保住ADOR首席执行官的关键点和争议点都在于2021年与HYBE签订的《ADOR股东协议》第2条第1款规定,“HYBE应保障自2021年11月2日起,闵首席执行官任期五年内,担任ADOR首席执行官和内部董事,并在ADOR股东大会上行使其股份的表决权。”

除非,闵熙珍违反了合同里的以下四项条款:

1. 给ADOR造成10亿韩元以上的损失;

2. 严重违反股东之间的合同;

3. 发生失信或挪用公款的情况;

4. 在工作业绩中有重大失误。

常规来说,韩国法院通常优先考虑民商法,以保障股东的表决权,但此次却开创了先例,更加重视股东间合同的透明性,以合同义务作为前提,限制了HYBE后续对闵熙珍的解雇行为。

判决书也进一步指出:“因股东间合同中的条款明确,闵熙珍有权要求限制HYBE的表决权。”也就是说,此次的判决,都是基于闵熙珍有没有对ADOR造成重大损失来认定的,在HYBE没有找到新证据、新角度证明闵熙珍渎职之前,都不能以任何理由解雇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于HYBE指控闵熙珍违反了股东间合同中的4项条款,包括给ADOR造成重大损失、信息泄露等问题,法院给出了相应的回复。判决中指出,考虑到闵熙珍任职后公司业绩的显著改善,ADOR没有因闵熙珍的个人行为而遭受损失。

不过,判决书中也提到,“闵熙珍试图削弱HYBE对ADOR的控制权,并寻求独立掌控的方法”这一点是明确的。但由于HYBE向法院提供的举证材料基本上都是聊天记录,法院认为,闵熙珍的这种行为只能从道德层面上去认定,从法律角度来看,HYBE提供的材料无法证明闵熙珍有实质的损害公司利益的行为。

简单来说,闵熙珍之所以能打赢这场复活赛,最有利的底牌就是在2021年与HYBE签订的《ADOR股东协议》。这份协议将闵熙珍和ADOR厂牌直接捆绑,不出意外的话,她就能一直稳坐首席执行官的位置,直至2026年11月。

但这份股东协议只是生效于闵熙珍个人。在5月31日HYBE如期举行的临时股东大会上,两名担任内部董事的闵熙珍“亲兵”被罢免,HYBE则安插了三位新的内部理事,分别是HYBE首席战略官李在相、前HYBE首席人力资源官金周英、HYBE首席财务官李京俊。

从这个阵势来看,HYBE大概率试图从运营、人事、财务全方位架空失去左膀右臂的闵熙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第一季度,HYBE总负债为2134.8亿韩元,总资产为5290.6亿韩元,在维持业务增长的同时也面临着较高的财务风险,需要密切关注其借款和负债管理策略,以确保长期的财务健康。

而如果此时HYBE不计后果强行解雇闵熙珍,200亿的违约金无疑是给自己的财务状况又上一波压力。即使闵熙珍白拿200亿走人,合同行权和竞业协议依然都得到了保障,因此HYBE表示“尊重法院此次决定,计划在法律框架内采取后续程序。”

另一边,韩国警方目前正在调查闵熙珍的渎职、诽谤嫌疑。HYBE极有可能根据未来调查结果,再次以其他的角度对闵熙珍继续提起诉讼,所以从本质上来说,双方的矛盾仍未平息。

值得关注的是,韩国的法律对诽谤的定义较为宽泛,根据韩国《刑法》第307条规定可知,“公然散布虚假事实,诽谤他人名誉”与“公然散布事实,损害他人名誉”都将被定义为诽谤。

公司核心管理层变动、收入与利润急剧下滑、股票大跌,诸多市场反馈令刚刚成为首个韩娱大企业集团的HYBE如履薄冰。

但商战从来没有和平共处,只有胜者为王。

随着事件的发酵一步一步升级,HYBE在财务压力和潜在法律风险下选择尊重法院裁定,但依旧试图从警方调查结果中找到新的突破口,艰难走到这一步的闵熙珍也将面临全方位架空危机,双方都在火急火燎地从法律框架内寻找平衡。

内斗背后的危机和顽疾

内斗背后的危机和顽疾

内斗也许不会停,但HYBE的危机已经开始显露。

比对簿公堂的热闹更早爆发的,是HYBE的收入与利润超出预期的暴跌。

根据HYBE于5月2日发布的收益报告,HYBE 2024年第一季度的收入为3609.2亿韩元(按第一季度平均汇率计算为2.7157亿美元),同比下降12.1%。“艺术家直接参与”部分,包括录制音乐、音乐会、广告和露面,收入同比下降7.5%,至2169.8亿韩元(1.6327亿美元)。“艺术家间接参与”部分,包括营销和许可、内容和Weverse粉丝平台,同比下降18.3%,至14394亿韩元(1.0831亿美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尽管HYBE的收益在第一季度的冬季下降很常见,但这一下降的力度还是超出分析师的预期。

据韩国中央日报报道,韩国市场跟踪器FnGuide汇编对其的营业利润预估为172亿韩元,韩国通讯社Yonhap的金融数据公司Yonhap Infomax对其营业利润的预测为151亿韩元。而事实上,HYBE的营业利润暴跌至143.4亿韩元(1079万美元),同比下降72.6%,净利润降至28.8亿韩元(217万美元),同比下降87.5%,远低于FnGuide对其254亿韩元的普遍预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背负较高综合负债率的HYBE而言,收益暴跌将直接影响其债务支付能力。或许是为了缓解现金流压力,HYBE开始考虑抛售股票以回笼资金。

去年3月,HYBE以4228亿韩元的价格购买李秀满所持S.M 娱乐14.8%的股份,每股收购价格为12万韩元,彼时HYBE的综合负债率已达到66.3%。今年5月27日,据韩国时报报道,HYBE将持有的755522股份以每股90531韩元的价格抛出,回收资金总计约683亿韩元。该交易使HYBE在S.M娱乐的持股减少至约221万股,粗略计算HYBE这一交易纸面亏损至少达到 222亿韩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对于今年3月刚刚与环球音乐集团达成战略伙伴合作关系的超级粉丝货币化游戏——Weverse粉丝平台,其月度活跃用户降至920万,抹去了过去一年多的用户增长,同时与2022年和2023年相比,平台上每付费用户平均收入(ARPPU)也急剧下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收入和利润大幅下滑之际,HYBE规模最大的偶像团体BTS 的成员仍然在服兵役中。对此,HYBE表示,BTS缺席造成的部分影响将随着两支新团TWS和ILLIT的推出所抵消。同时,随着相关法案的落地,预计下个季度的收益将有所改善。

而作为HYBE现下最炙手可热的女团NewJeans,其六月即将开启的东京巨蛋演出,以及预计明年启动的全球巡演计划,势必将成为解决HYBE收益危机的重要契机。这或许也是双方能够在当下选择冷静、和平处理的原因之一。毕竟不论是对HYBE还是闵熙珍而言,早已捆绑在一起的利益才是决定彼此采取下一步行动的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现阶段粉丝的消费下降以及对HYBE的不满早已有迹可循。音源注水、偶像小卡、批量造星等过度营销的弊端,正逐渐浮出水面。

今年3月,HYBE旗下厂牌Belift Lab所属的新人女团ILLIT《Magnetic》在各大音乐平台上的异常表现引起了大量网友的吐槽。比如在Apple Music、QQ音乐、Melon等平台的榜单上的播放数据,甚至超过了周杰伦等头部艺人,在Spotify上随机播放完一首K-Pop音乐,就会神奇的自动跳转到《Magnetic》,而在韩国打歌节目上,ILLIT的粉丝票数又远低于其它艺人,与流媒体平台上的播放数据自相矛盾,火的莫名其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此次音源注水事件之前,今年1月ILLIT的“师兄团”TWS的《XYZ》也被质疑在多个音乐平台上进行注水操作。很明显HYBE似乎已深知无视规则、黑红营销往往比正向宣传更能引起关注,有话题即是成功。

另外,HYBE将偶像小卡这种常见的周边产品过度商业化,也使粉丝苦不堪言。今年3月,ILLIT的出道专迷你辑《SUPER REAL ME》中引进可循环利用、生物降解的材料,附带水溶性小卡,这波操作也被网友吐槽“吃相太难看,纯属脱裤子放屁”。

粉丝的不满已经不止于对其营销行为的愤怒。

近日,韩网社区Nate Pann上的一条帖子疯传,引起了韩国网友的强烈共鸣。原发帖者声称 “HYBE正在毁掉K-Pop”,文中怒批HYBE将经过短短几周训练的练习生出道,而此前HYBE在BTS美国演唱会操作的实时定价模式、以及HYBE现任CEO朴智原早年担任Nexon Korea COO期间侮辱女性、性暗示的丑闻,也被网友通通拉出来反复鞭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公堂之下,HYBE的种种操作不仅引发了业内外的质疑,也让K-Pop产业的未来蒙上了一层阴影。也许是时候重新审视这个被商业化和利益驱动的产业,思考如何回归音乐的本质与初衷。

结语

结语

有人把此次闵熙珍的胜诉比作“熹妃回宫”,但审视过当前的局势后,现在的情况更像“叶轻眉踏入太平别院”。

法院裁决为她赢得了短暂的喘息之机,但也意味着将进入一个更加复杂和危险的局面:不仅要面对内部失去“伙伴”架空危机,还需处理外部舆论和法律的双重压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场权力纠纷也映出了当下K-Pop产业的缩影——产业的高度商业化运作,虽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急功近利的流水线和管理与道德危机也随之涌现。目前看来,这更像是一场“狗咬狗”式的内斗,顺便揭开了K-Pop的遮羞布。

而闵熙珍能否在这场权力斗争中找到出路,双方暴露的问题是否能得以重视与解决,不仅关乎她个人的命运,也将影响整个K-pop行业的未来。

*本文图源网络,如侵权联系删改

排版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