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进片在中国经历了几个不同阶段。

通常来讲,业内普遍将1994年11月12日,好莱坞动作片《亡命天涯》首次以分账形式登陆内地院线,作为引进片在内地市场的揭幕。

以此为起点,引进片在内地市场已走过了整整三十年。

在第一个十年里,引进片展现出极大的市场优势。大制作、大明星、各种动作场面和特效技术,对中国观众来说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彼时,国产片的平均票价仅为6元,而《亡命天涯》直接定价15元。次年,由詹姆斯·卡梅隆执导、阿诺德·施瓦辛格等主演的美国动作片《真实的谎言》又将票价提升至30元,这部电影也成为首部票房破亿的引进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后,《碟中谍1》《泰坦尼克号》《变形金刚2:卷土重来》等好莱坞好片相继引进,不断刷新票房纪录。

在这个阶段,国产片的市场份额甚至曾一度被压缩至30%以内。

在第二个十年里,随着代表好莱坞电影工业顶级水准的影片不断引入,中国电影也开始进入3D和IMAX时代,《变形金刚》系列、《阿凡达》《2012》等头部引进片的表现依旧强劲,并助推全年总票房达到新的顶点。

与此同时,中国电影产业也在引进片的刺激下展开变革,国产片开始逐步与引进片分庭抗礼。2004年国产影片年度总票房首超引进片,并保持至今。

而到了第三个十年,竞争格局进一步发生改变。

一方面,中国电影的产业基础设施建设逐渐完备;另一方面,国产影片内容创作和宣发手段不断进步创新。

加之,分账大片同质化所带来的审美疲劳愈发凸显,国产电影表现出更为强劲的竞争力,引进片和国产片的攻守之势易位。2020-2023年,国产电影票房占比连续四年高达84%,这也让引进片陷入发展困境。

但也正是在第三个十年,我们看到《摔跤吧!爸爸》《绿皮书》《海上钢琴师》《一条狗的使命》等一系列并非传统意义上“大片”属性的引进片,获得了更大的市场空间,口碑和票房超预期。

尤其是今年,这一趋势更为明显,从《泰勒·斯威夫特:时代巡回演唱会》到《周处除三害》,从《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到《哥斯拉大战金刚2:帝国崛起》,多元化的引进内容为刚刚迈入第四个十年的引进片市场打下了良好开端。

多元化内容突出重围、黑马频出的原因有两点。

一是随着中国电影行业的持续繁荣和国内观众审美的多元化发展,观众选择观影时,不再唯明星论、唯IP论,而是更注重文化内涵、差异体验、情绪价值、人生共鸣等;

二则是民营企业和互联网影视公司对于影视行业内容投资、制作、宣传推广、发行等产业链条各个环节的广泛参与,推动市场在公平竞争中不断迎来创新。

积极的政策环境亦为电影市场的开放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伴随着与他国加强电影领域合作、深化文化交流、加大引进外片力度等官方声音的不断释出,刚过“而立之年”的引进片,正加速步入新的发展周期,有望迎来与国产电影有序竞争、和谐共生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