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好,今天《故事刚刚好》要跟大伙聊聊端午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我们在不同的节日,祝福的重点也会略有不同。

比如中秋节,咱一般会把重点放在团圆上,大家最常说的就是“中秋月圆人团圆”。再比如,到春节的时候,重点又切换成了迎新、纳福,咱们一般会说“辞旧迎新万事顺、福气满堂阖家欢”。

那我们祝中秋快乐、春节快乐就不对吗?反正吉祥话,怎么说都不算错。但话说回来,端午究竟是个什么样的节日,为什么我们会把重点放在“安康”二字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端午节,跟春节、清明、中秋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更是中国第一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因为端午节里,蕴含着太多太多咱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民俗。

比如简单一句“端午安康”就大有门道。第一个原因是,每年的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都跟24节气里的夏至挨得特别近。这个时节有个特点,冷热交替,别看中午挺热,但一早一晚还挺凉的,温差这么大,人就最容易着凉、感冒,所以咱祝大家端午安康,保重身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一个原因呢,关于端午节,民间有这么一句谚语:端午热,五毒醒,不安宁。五毒,指的是蛇、蜈蚣、蝎子、蜥蜴、蟾蜍。你看天气暖了,蛰伏了一冬的蛇虫鼠蚁们,冬眠该醒的都醒了,该孵化、出生的也在五六月份长大了,而且正是毒性特别强的时候。它们一出来活动,很容易咬伤人或者蜇到人。古时候可没咱现在医疗条件这么好,中毒之后,大概率是救不活的。所以一句“端午安康”,其实也是在提醒大家,注意天气变化,别着凉,做好蛇虫防护,别大意。久而久之,这祛病、防疫和端午就关联在了一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这句问候,还有极具端午氛围的特色美食——粽子!南咸北甜、五花八门,口味众多。粽子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但那会儿粽子不是用来吃的。那是干嘛的呢?

大伙看“粽”这个字,左边一个米字旁,右边是祖宗的宗,简单的理解就是,把米敬献给祖宗。说到这,估计您已经猜出来它最初的功能是啥了?没错,是专门用来祭祀、祭祖的。而粽子的谐音是“中zhòng子、众子”,所以它讨的是传宗接代、人丁兴旺的好意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到了唐代,粽子的讲究就更多了。比如粽子的外形,包成有菱形的四角粽,这个叫做“四季常青”;还有包成扁平形状的枕头粽,又叫“平安粽”,它寓意四平八稳、平平安安。再比如,细细长长的“笔粽”,外形看起来跟写字的毛笔似的,这种粽子格外受秀才们欢迎。因为笔粽的发音,接近“必中”,考试吃笔粽,这个叫做“逢考必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了这么多,相信您再吃粽子时,肯定会别有一番风味,因为我们品尝的可不仅仅是粽子本身,更是在品味老祖宗流传下来的文化景观。作为中国的传统民俗大节,端午节这么重要的日子,还有哪些风俗和禁忌?端午节真正缘起何方,又藏着哪些秘密?

今晚21:15《故事刚刚好》邀您一起谈民俗、话端午!

来源丨《故事刚刚好》栏目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