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中国成立后,获得上将军衔的开国将军,大多数都投入了国防建设,任职大军区司令,或者军区副司令员,政委等职。还有少数的政工上将,任职总政治部主任,就比如最年轻的上将萧华,就是建国后第一个担任总政治部主任的开国上将。在他之后,上将韦国清也担任过总政治部主任一职。

要知道,在建国后,能够担任这个职位,算是任职较高,发展较好的开国上将

然而,在57位开国上将中,还有五位将军担任过副总理一职。要知道,这个职位可不低,新中国的开国大将,也就罗瑞卿一人担任过副总理。而在名将辈出的开国中将当中,也只有余秋里中将,任职过副总理。

足以可见,能够担任副总理职位的开国将军,必有过人之处,以及独特的军政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先任职副总理的开国上将是乌兰夫,可能大家对此人有点陌生。但他也是革命战争史上,一位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政工干部,从领导内蒙古的解放战争,派兵支援平津战役,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所以,在1955年,没有在军中担任职位的乌兰夫,依然获得了上将军衔,而且还是内蒙军区的首任司令员。

上将乌兰夫是在1954年任职副总理,还担任过副主席等要职。从他的任职情况来看,乌兰夫绝对算是57位开国上将中,成就较高的一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位是谢富治,他是杰出的政工将领。在革命战争年代,先后与多位开国名将一起共事,是属于一位个人政工能力非常强的政工干部。就比如在解放战争初期,他与陈赓将军是搭档,共同领导陈谢兵团挺进豫西投入解放事业。在全军改编时,谢富治又与名将陈锡联成为搭档,共同领导二野第三兵团投入西南地区的解放战争。

在新中国成立后,谢富治投入云南的经济建设事业,还是昆明军区的首任司令员。 在地方做出很大政绩的谢富治,后调京任职,担任公安部部长,副总理等要职。是60年代,成就最高,任职最高的一位开国上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三位是上将陈锡联,他的经历很特别。在57位开国上将中,他不是军事能力最突出的一位。但一定是建国后,任职最高,成就较好的一位,甚至赶上了开国大将。

在西南战役结束后,陈锡联任职炮兵司令员,负责人民炮兵的组建。作为军事将领出身的陈锡联,在建国后能够担任炮兵司令员,说明他的能力强,所以才被上级委以重任。

当然了,这并不是陈锡联的高光时刻,在1959年,陈锡联任职沈阳军区司令,后又任职副总理,北京军区司令等要职。巅峰时刻的他,代替叶帅主持军委日常工作,成为一号首长晚年最信任的少壮派将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四位王震,他是一位能力比较全面的开国名将。所以,在革命战争年代,王震将军长期军政一肩挑,可以领兵打仗,也能做政治思想工作。正因如此,作为第一兵团司令员的王震,在建国后加入建设大军,建设新疆,修建铁路,担任农垦部部长,主抓农业生产,成为国家经济建设的骨干成员,任职副总理,副主席等职位。

要知道,在57位开国上将中,担任过副主席的,恐怕除了上将乌兰夫,再者就是上将王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五位是张爱萍,他和王震一样都是属于全面型的开国名将。张爱萍也是我军的高级将领之一,只可惜,错过了解放战争。要不然,他的军旅生涯更加传奇多彩。

要知道,在解放初期,张爱萍的职位和大将粟裕一样,都是华中军区副司令员。如果他不负伤,相信在解放时期,张爱萍也能够成为第三野战军的骨干成员。

错过解放战争的张爱萍,在1949年回国后,参与渡江战役,组建人民海军,投入国防事业,任职国防部部长,副总理等职,是80年代的军中骨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