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近年来,建设镇加强特色公法点位培育工作,优化公共法律服务供给,不断夯实基层治理基础、延伸法治服务触角,推出成效初显的公共法律服务特色专区“一览表”。

“党建红”绘就“同心圆”

大同村“同心圆”公法点,以党建引领公共法律服务高水平提升,保障群众法律需求。

一是打造“红品牌”,以党建为法治举旗定向。建立“赓续红色血脉、引领乡风文明”党建品牌,深挖“沈氏三杰”红色历史,推进村级新时代文明实践多元馆改造工程,结合移风易俗整治、家风家训建设、村规民约倡树等工作,开展政策法律宣传。

二是串联“示范点”,夯实基层法治服务根基。充分利用新时代党建工作实践站、“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室、村级法治公园等红色阵地,用好睦邻点、妇女微家、庭院学堂等前沿阵地,讲好红色法治故事,厚植红色法治底蕴。

三是织密“微治网”,统筹党建合作资源优势。整合党建结对联动单位、城乡结对帮扶单位资源,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利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契机,以联学共建、互访参观等活动为载体,开展普法讲座、点位参观等活动,实现特色法治项目常态化,推动基层党建、公法服务、综合治理资源相融互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多功能”集群助推“产业旺”

虹桥村“顾伯伯乡村民宿”公法点,聚焦营商法治环境,致力于实现法治需求和法律服务供给的动态平衡。

一是打造特色法治阵地。设立“虹心桥”品牌调解室,制定“五心”调解工作法则,化解矛盾纠纷、讲清情理法理。建立“顾伯伯乡村民宿”基层法治观察点,锚定法治实践需求,形成法治观察建议。维护更新虹桥村法治公园,寓法于景打造普法阵地。

二是强化法治队伍支撑。引导村居法律顾问审核把关土地流转、“小三园”改造、集体产业发展等工作,参与村级重大决策,提供法律意见。发挥“两人”基层治理神经末梢作用,示范带动群众积极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引领结对群众主动参与基层矛盾纠纷排查疏导化解等工作。

三是精准对接法律服务需求。制定“三治”融合、法治保障民宿等年度工作方案,依托顾伯伯普法课堂,强化民宿产业、花卉种植销售等专业领域的法治宣传;围绕邻里、宅基地等热点领域,开展专项纠纷化解工作,营造村居和谐氛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专家门诊”守护“乡聚情”

建设村“乡聚”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点,为辖区船厂职工家庭提供精准便捷的法律服务,守护职工家庭权益。

一是问计实践,提供特色普法讲解咨询。结合春节返岗潮、民法典宣传月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返岗务工法律知识普及、劳动人事纠纷专题讲解等普法活动。建立劳务合同纠纷沟通机制,提供常设法律咨询和现场咨询,就群众需求解疑答惑。

二是立足专业,确保政策信息更新联通。积极对接司法所、平安办、妇联等部门,及时更新法律援助政策调整情况、劳务合同纠纷诉讼政策、家庭教育促进等特色内容。对需要提供法律援助的案件,及时对接反馈具体情况并做好记录工作。

三是依托专家,于微小处定分止争。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员职能优势,设立教育引导、排查化解、法律服务相融合的“专家门诊”,针对邻里家庭纠纷开展“拉家常+谈法理”式的“微调解”,积极从源头化解矛盾纠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接下来,建设镇司法所将继续深化公共法律服务点位塑造,不断推进法律服务“特色专区”栏目,坚持提升公共法律服务质效,把司法为民理念落实到服务群众的每个细节中。

建设镇司法所供稿

局人民参与和促进法治科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