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人民日报》刊发

福建省委常委、福州市委书记

郭宁宁署名文章——

《用好红色资源 赓续红色血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民日报》(2024年6月7日第9版)

全文如下

用好红色资源 赓续红色血脉

郭宁宁

习近平总书记对旅游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着力完善现代旅游业体系,加快建设旅游强国,让旅游业更好服务美好生活、促进经济发展、构筑精神家园、展示中国形象、增进文明互鉴。”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红色血脉是中国共产党政治本色的集中体现,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力量源泉。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推动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是建设旅游强国的重要内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罗星塔。林双伟 摄

用好红色资源,系统打造红色旅游线路

红色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鲜亮的底色。我国960多万平方公里广袤大地的每一处红色资源,都是一座精神丰碑,都印刻着我们党走过的光辉历程,也蕴含着丰富的政治智慧和道德滋养。推动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重在用好用活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弘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工农红军北上先遣队(降虎)纪念馆外景。陈暖 摄

坚持整体打造、系统展示。强化顶层设计,从空间布局、要素保障等方面对区域内的红色资源进行系统整合,有助于推动红色资源的整体性、系统性保护和开发利用。福州红色资源星罗棋布,现有不可移动革命文物129处。福州市在深入开展红色资源专项调查、建立红色资源数据库、全面摸清红色“家底”的基础上,对区域内的红色资源进行系统整合,打造多条具有地域特色的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为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福州市遵循整体打造原则和系统展示逻辑,精心打造42个学习教育实践基地,每个基地对应一个主题,并辅以相应的展示点和学习参观线路,成为干部群众深化理论学习、强化理论武装的红色地标。其中,“3820”战略工程实施30周年成就展系统展示了习近平同志在福州工作期间的重要理念和重大实践,以及福州市坚持“3820”战略工程思想精髓、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的成效。

注重因地制宜、凸显特色。充分结合红色资源周边现实场景、山水条件,通过历史的印记、发展的轨迹、丰富的事例,生动讲好“当年”故事,现场展示“现在”变化,高度凝练升华主题,能够在寓教于景、寓学于史、寓理于事中呈现红色资源丰富内涵。福州市在打造红色旅游线路时,结合地区实际打造鲜明展示IP,彰显红色资源所蕴含的精神特质和思想精髓。

着力优化机制、统一运营。整体打造、系统展示红色旅游线路,需要构建健全统一的运营机制,形成扁平高效、科学精细的管理体系。福州市红色旅游线路分布在13个县(市)区(含福州高新区),覆盖党政机关、村(社区)、企业、学校、工业园区、文化机构等多领域。针对这一情况,福州市专门成立市宣传教育培训中心,统筹协调各学习教育实践基地的管理、运营、培训开发和对外交流等工作,特别是注重串珠成线,不断丰富红色游览内容,打造精品主题线路,较好满足了干部群众多样化学习参观需求。

注重统筹推进,促进红色旅游创新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关于发展革命根据地旅游项目,要把握好两个概念。红色根据地,爱国主义教育,这是一个概念。发展红色旅游,是另一个概念。两方面要统筹。”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红色资源,推动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方法论指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闽清宏琳厝。戴翔华 摄

统筹好保护与利用的关系。红色资源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红色旅游的基础,同时也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珍贵资源,既要保护好,也要利用好。在实践中,福州市统筹抢救性保护和预防性保护、本体保护和周边保护、单点保护和集群保护,陆续修复中共福建省委旧址、中共福州市委旧址、潮江楼马江会议旧址等一大批革命遗迹,在保护修复中注重保持红色资源的历史真实性、风貌完整性和文化延续性。同时,努力挖掘文化内涵、创新表达方式、推进文旅融合,积极探索红色资源活化利用新路径,着力打造具有实景体验感、互动参与感的红色文化体验基地,让广大干部群众在沉浸式体验中切实增强传承弘扬革命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统筹好守正与创新的关系。红色旅游,红色是内涵,旅游是形式。对于红色资源,无论是有形遗产的保护,还是无形遗产的传承,都要尊重历史,维护历史的原真性和严肃性。在红色旅游景区的设计和建设上,要避免追求高大全,搞得很洋气、很现代化,花很多钱,最终却失去了红色旅游的底色。还应看到,红色文化既有深厚的历史底蕴,也有浓厚的时代意蕴,唯有创新才能历久弥新。福州市在设计和建设红色旅游景区时,既注重保持原汁原味,凸显地方特色,守住红色底色,又坚持与时俱进,运用新理念、新技术、新手段,创新展陈形式、运营模式,提供更多有内涵、有创意的红色旅游产品。例如,依托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罗源(百丈)指挥部旧址,打造集红军公园、红军广场、红军食堂、革命烈士故居等于一体的红色体验基地,实现寓教于游、以游促教的效果。

统筹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发展红色旅游,首要目的在于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弘扬红色文化。同时,也要带动革命老区经济发展,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相促进。福州市深入实施“革命文物+”战略,把革命文物与文化旅游、乡村振兴结合起来,延长红色旅游产业链,引导和推动客流、资金流向革命老区集中。例如,福清市一都镇建成多条红色生态旅游线路,培育万亩枇杷产业基地,形成“红色旅游+休闲观光农业+特色种植业”的特色革命老区生态经济,让群众在发展红色旅游产业中得到实惠。

紧跟时代步伐,推动红色旅游提质增效

当前,广大群众旅游消费需求日益常态化、多样化、品质化。推动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必须紧跟时代步伐,打造更丰富、更完善、更便捷的红色文旅产品和服务,不断推动红色旅游提质增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福清一都镇罗汉里闽中游击支队根据地旧址。杨勇 摄

强化数字赋能,让红色文旅活起来。伴随数字技术的蓬勃发展和日益普及,广大群众对于更生动、更直观旅游体验感的需求不断提升。运用增强现实、虚拟现实、内容生成等技术手段,打造红色旅游新场景、新业态、新模式,能够让游客在沉浸式互动中更好接受红色精神洗礼。近年来,福州市坚持以红色精神为内核、以数字技术为载体,持续强化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效应,综合运用多种技术手段推动红色文化场馆数字化转型升级,有效提升了群众对特定历史场景的体验感,让群众深切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

打通时空联系,让区域协同更紧密。一定区域内的红色资源往往存在时空上的联系,发展红色旅游需要系统整合关联度较高的红色资源,打造红色旅游区域联动发展链条。福州市聚焦发挥作为“福建省最早建立地方党组织的地区之一”“闽东土地革命策源地”“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途经地”等优势,通过跨区域合作,推出13条“初心如磐逐梦行”红色旅游线路,全景式呈现林祥谦、王荷波、吴石等革命先烈的光辉足迹,深化广大干部群众对红色故事、红色文化的整体性认识和理解。

聚焦青年群体,让红色基因代代传。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高质量发展红色旅游,必须聚焦青少年群体,把传授知识和情感培育有机结合起来,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浸入心扉。福州市把红色主题研学实践纳入课程教育体系,精心设计红色旅游研学活动。例如,闽江学院与林祥谦烈士陵园合作成立“林祥谦精神研习社”,福州理工学院与闽西红色山庄等合作打造教学基地,依托三坊七巷红色资源推出“红苗计划”主题研学游等活动,教育引导青少年传承红色基因,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让红色血脉赓续传承、生生不息。

(作者为中共福建省委常委、福州市委书记)

福州日报社新媒体中心出品

综合《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