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汽董事长曾庆洪在6月6日炮轰了价格战之后,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在6月7日同样在重庆车展上对价格战猛烈开火。“任何产业的健康发展,都必须表现在投入产出比方面,无穷无尽的内卷,简单粗暴的价格战,其结果就是偷工减料,造假售假,不合规的无需竞争。“李书福在现场播放的视频演讲中犀利地表示。他指出中国汽车的内卷程度已经是”全球第一”,而价格战一浪高于一浪,也是举世无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书福指出,价格战这种现象既是好事,也是坏事。如果市场化水平高,法律及安全执法健全,透明公平竞争,这就是好事。反之就是坏事最终会带来行业的偷工减料,造假售假。李书福强调,对于汽车工业而言依法健康竞争十分重要。对于企业而言,只有依法健康竞争,才能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而由此,中国已经取得电动车成果才能得到巩固,才能受人尊重。

李书福的这一番话可谓是话中有话。其中,“法律及安全执法健全,透明公平竞争”似乎暗指某些竞争对手造假行为,以及偷工减料行为。不过,由于在讲话中李书福没有点名,这里也就无法判断所指究竟是谁。不过,价格战这一点似乎指向了比亚迪。从今年开始,比亚迪一直持续地打响价格战,特别是近期的 比亚迪秦 参数 图片 )L和 海豹 06等,把一款B级车的价格直接拉入了10万内起步,这对整个行业的冲击还是非常大。

而前一天,曾庆洪也发表了类似的看法。曾庆洪表示,整个市场竞争非常激烈,特别是打价格战,打得已经是头破血流,企业现在是“让本”而不是“让利”。“利润三五万你全部让出去也没事,但是不能卖100万也不赚钱。”曾庆洪说,让本是不正当竞争,已开始对整个汽车产业的健康发展产生影响。但价格战不打也不行,不打消费者就不买单。曾庆洪表示,希望国家相关部门出台相关政策,引导市场公平竞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企业目的是什么?盈利,盈利干什么?为国家做贡献,为社会做贡献,交税、就业。现在裁员裁了多少,告诉大家广汽也裁得不少。这样下去,对社会、对国家会怎么样?我们应该有一个大局、格局,长远长期主义的战略,而不是眼前去卷。”曾庆洪表示。

曾庆洪和李书福都对目前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其中,曾庆洪认为目前的能源结构问题没有解决,所谓的电动汽车并不环保,没有完全达到减排的意义。他表示,汽车的发展未来长期主义应该是共存的,不可能全部一刀切。言下之意,汽车不能全部切换成电车。“新能源汽车、纯电占了50%的时候,建议政府部门研究一下‘油电同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和曾庆洪一样,李书福也谈到了能源结构问题。他指出,当今中国的能源结构大概60%-70%是煤电,各种清洁能源30%。如何规模化利用清洁能源这是决定电动车命运的关键。“电动汽车不等于新能源汽车,如果说把电动汽车都说成是新能源汽车,那么多有用电的设备的都可以称之为新能源设备。这样显然是不妥当的。”李书福说。

尽管没有点名,但不论价格战也好,针对电动车的同权和新定义也好,这两人的讲话似乎都不约而同指向了比亚迪。巧合的是,就在6月7日,比亚迪品牌及公关处总经理李云飞在重庆论坛就“降价”发表了看法。

比亚迪品牌及公关处总经理李云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亚迪品牌及公关处总经理李云飞

李云飞谈到,两三年前,因为供应链、电池原材料与补贴退拨的问题,新能源汽车纷纷涨价,比亚迪旗下车型价格也进行了上调。如今,不少车企的新能源规模已经起来并且电池原材料价格也有了大幅下调。“你不能涨价的时候,言之凿凿说因为电池原材料涨价,电池原材料这两年暴跌,为什么不降价呢?为什么电池原材料这一块的成本下降,没有在产品的定价里面体现出来?扪心自问一下,我觉得这是对消费者的不道德。”李云飞说道。

也是在同一日的重庆论坛上,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还表达了对于市场“卷”的思考。他认为,卷是市场的竞争,是自然规律,不必焦虑,只有积极拥抱、参与才能真正在竞争中走出来。

王传福表示,近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在国家战略指引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自主品牌在技术提升、产业链建设、产品开发、市场营销等各方面也获得了长足的进步。需要注意的是,行业发展有挑战有机遇,当下的“卷”其核心是市场竞争。纵观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经济的腾飞正是伴随着竞争和市场的发展。“企业家要拥抱、参与这种‘卷’、这种竞争,在竞争中‘出海’,为国家撑起中国品牌,打造世界第一品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传福认为,在汽车行业,新能源汽车代替传统燃油车已是大势所趋,这背后是技术的革命,而技术革命的主要推动力就是创新。这也使得王传福在舆论上有“一对多”的架势。

而对于新能源汽车全面取代燃油车,李书福也有不同的观点。他认为,汽车性能和安全科技就是企业不断挑战物理极限的科技,也是汽车企业追求性能、配置、成本挑战最优化应用组合极限的科学探索。根据目前人类所掌握的物理知识,电动汽车与内燃机汽车展开全价值链的竞争,并取得全面胜利,至少还存在不确定性,需要在很多领域持续寻求技术的突破。

其次就是在国际上来讲,目前需要针对不同市场的需求,因此也要有不同技术路线的产品。李书福还表示,针对中国市场的竞争,当今中国不缺乏制造企业,缺乏的是有创新能力的汽车零部件生态环境,欠缺的是有原创能力的汽车安全软硬件科技公司,缺乏的是有竞争力的工业软件供应商,以及具备创新原创能力的汽车公司。这些话李书福似乎暗指了某些陷入抄袭争议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