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青年

| 有用 | 有趣 | 有态度 |

「青年专属的微信公众号」

“我想,‘刘老师的心灵魔法课’更多是一种思维和工作方式,对标学生实际需求,从科学严谨的理论模型出发,集众智、出精品、成体系的过程,它可以是我们泸州每一位心理健康老师的心灵魔法课。”6月6日,泸州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工作在全国2024年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工作培训会上作专题交流。据悉,全国仅4个市州在此次会议上作案例交流,也是泸州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首次在全国会议上现场交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月6日,泸州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工作在全国2024年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工作培训会上作专题交流。泸州市未成年人心理成长中心主任刘绍英以《看见并呵护“每一条小鱼”——“刘老师的心灵魔法课”提升青少年积极心理品质泸州案例》为题,分享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工作的经验做法。

培训会上,泸州市未成年人心理成长中心主任刘绍英以《看见并呵护“每一条小鱼”——“刘老师的心灵魔法课”提升青少年积极心理品质泸州案例》为题,用生动的案例分享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工作的经验做法。

刘绍英说,“刘老师的心灵魔法课”就是一线心理健康工作者的成长经历,从无到有,根据理论基础结合本地学生学情去摸索积极教育落地的过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绍英表示,代表四川作案例交流,既是荣誉,也是泸州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工作得到认可的见证。通过交流,她也了解到其他专家的看法,从不同的视角去了解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工作如何更好地开展。

“接下来,我会把培训所学带回泸州,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帮助一条条‘小鱼’回归幸福的海洋,共筑市域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刘绍英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泸州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工作为何能在全国2024年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工作培训会上作专题交流?记者了解到,这得益于近年来我市坚持立根铸魂、价值引领、实践育人,从心出发、用心呵护,以“强心”“锻心”“润心”“护心”四项举措扎实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

坚持心理呵护“强心”。建设覆盖校内校外、市区(县)校三级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和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全覆盖建成中小学校心理辅导室,打造“向日葵计划”等7个心理健康品牌,实施心理咨询、轻松备考等5类服务,为青少年健康筑牢心理健康防线。

坚持思政课堂“锻心”。创新打造“本土红色文化师生演”思政品牌,将其纳入宣传思想文化、文明校园建设、大中小学校思想政治教学大纲等“5项督导”。举办中小学生“重走长征路”活动,以四渡赤水红色文化为重点,创作《赤水河上的密电码》等78个剧目,沉浸式展演700余场次,让广大青少年在自编自导自演中传承红色基因、匡正人生理想、坚定价值追求。

坚持儿童文学“润心”。梯次培养一批年龄跨度从“40后”到“90后”的儿童文学作家,《泸州文艺》的“校园文学专栏”、《中华文学》的“叙永儿童文学作家”等共发表儿童文学2700余篇,持续多年举办中小学生新概念作文竞赛等儿童文学大赛,举办校园文学社团,推动儿童文学转化为音乐、舞蹈、动漫等形式,通过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的方式感受到阅读的美好和快乐,从而树立远大理想、热爱伟大祖国、担当时代责任、锤炼品德修为。叙永县儿童文学被中国作协誉为中国儿童文学“叙永现象”。

坚持法治服务“护心”。推广“纳爱”未成年人保护品牌,建设泸州“纳爱”青少年法治教育体验中心和青少年阳光成长基地,组建青少年综合保护志愿服务团队,开展校园欺凌预防等9类主题活动1200余场次,为青少年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 | 泸州日报、川江都市报

编辑丨戴妍

校审 | 朱露

初审丨邹盈

值班编委丨曹真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