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 | 周舒义、望乡

首次实现极性分子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

玻色-爱因斯坦凝聚(BEC)是继气、液、固以及等离子态之后物质的第五态。近日,一项新研究将钠-铯分子(NaCs)冷却到纳开尔文(1 nK = 1×10^(⁻⁹) K)水平,实现了偶极分子的BEC。

众所周知,日常所见的宏观物体是由大量服从量子力学的微观粒子组成的。一个自然的问题是,能否找到宏观尺度上仍然具备量子特征的物理现象。1924年,玻色和爱因斯坦预言,当粒子的德布罗意波长大于粒子间平均距离时,理想的量子玻色气体将发生相变,这种现象就是BEC。其最显著的特征是在某个临界温度以下,宏观数量的粒子大量凝聚到动量为零的单一量子态上,形成宏观量子态,热力学特性出现非解析和不连续的行为。1995年,科学家利用原子首次实现了BEC,但是更复杂的极性分子由于相互作用,很难冷却到临界温度并实现BEC。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铷原子气体在玻色-爱因斯坦凝聚前后的速度分布,峰值说明原子在体系基态大量聚集。| 来源: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Science Photo Library

在新研究中,研究人员利用两种微波场操控钠-铯分子:一种控制分子的旋转,另一种则使分子发生振荡。这两种微波场共同作用,使分子朝向特定方向,阻止分子之间发生有损碰撞,减少了分子损失。只有最热的分子才会被移除,从而使体系进一步冷却。最终,他们将体系冷却至约6 nK,得到了由1000多个分子组成的BEC,寿命长达2秒。

研究人员表示,新研究有望为量子计算和量子模拟等相关领域开辟新途径。

相关论文: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4-07492-z

减肥神药影响性功能?制药方回应

5月22日,《国际阳痿研究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mpotence Research)发表的一篇论文指出,使用司美格鲁肽的非糖尿病男性更容易出现勃起功能障碍(ED)。

研究基于真实世界数据分析,主要评估了非糖尿病肥胖男性使用司美格鲁肽与ED风险之间的关联。数据来自电子医疗档案数据库TriNetX Research,研究对象为2021年6月1日后开具司美格鲁肽处方的18岁至50岁、BMI>30(根据WHO制定的标准,BMI>30即代表肥胖)且未诊断为糖尿病的男性。研究确定了3094名符合条件且接受司美格鲁肽处方的非糖尿病肥胖男性(治疗组),以及同等数量的未接受过司美格鲁肽处方的非糖尿病肥胖男性(对照组)。

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平均年龄为37.8岁,但治疗组的BMI更高,平均BMI为 38.65 kg/m^2,而对照组的平均BMI为 37.15 kg/m^2。

分析结果显示,在使用司美格鲁肽的治疗组中,有1.47%被诊断出患有ED或使用了PDE5抑制剂(一类治疗ED的药物),约是对照组的4.6倍。此外,治疗组中有1.53%被诊断出患有睾酮缺乏症,对照组这一数字为0.80%。研究据此认为,与从未接受过司美格鲁肽处方的非糖尿病男性相比,使用司美格鲁肽减肥的非糖尿病肥胖男性患者出现ED和睾酮缺乏症的风险有所增加。

不过有专家指出,该研究存在很多混杂因素,可靠性存疑。

6月4日,司美格鲁肽制药方诺和诺德中国表示,根据已批准的美国处方信息(PI)或欧盟产品特性概要(SmPC),性功能障碍并非Wegovy(减重版司美格鲁肽)说明书提及的副作用。诺和诺德并未参与该研究的执行或分析。其分析结果未提供有关司美格鲁肽剂型和剂量(起始治疗和结束治疗时)或治疗持续时间的充分信息。因此,无法确认该研究中评估的司美格鲁肽的剂量是否已被研究或批准用于长期体重管理。

相关论文: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43-024-00895-6

被指抄袭中国大模型,两名斯坦福学生致歉

海外大模型被指套壳抄袭中国大模型,主创团队致歉。6月4日,两名斯坦福大学本科生Siddharth Sharma和Aksh Garg在社交媒体X发布声明,向面壁智能MiniCPM团队道歉,并表示会将涉嫌抄袭的Llama3-V模型撤下。

声明称,Sharma、Garg和毕业于南加州大学的软件工程师Mustafa Aljadery一起发布了Llama3-V。不过, Garg和Sharma仅负责模型的宣发工作,项目代码则由Aljadery一人完成。两人在看到相关质疑后向Aljadery询问,但再也没能联系上后者,于是决定发布道歉声明。Garg说:“我们向MiniCPM原作者道歉,对自己未能尽责验证这项工作的原创性感到失望,并对发生的事情承担全部责任……我们已撤下Llama3-V,再次致歉。”

目前,Aljadery未作任何回应,名下的X账号显示“仅好友可见”。Llama3-V在GitHub和Hugging Face上的库均已删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壁十年图破壁,凿壁偷光亦“英雄”。| 来源:X

5月29日,前述三人发布了Llama3-V,号称只要 500 美元(约合人民币3650元)就能训练出一个SOTA多模态模型,提供接近GPT4v, Gemini Ultra和Claude Opus等模型的视觉能力。模型发布后迅速获得关注,在Hugging Face热度名单上冲到前排。

但随后有网友发现,Llama3-V与中国AI创业公司面壁智能在5月中旬发布的8B多模态开源小模型MiniCPM-Llama3-V 2.59高度重合,前者只是进行了一些重新格式化,并把图像切片、分词器、重采样器等变量重命名。

面壁智能团队6月3日确认,除网友列出的证据外,还发现Llama3-V和MiniCPM一样,可以识别中国古代书简“清华简”。“连做错的样例都一模一样,而这一训练数据尚未对外公开。”

斯坦福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Christopher David Manning在X发帖,谴责上述抄袭行为:“‘先把牛吹出去,再想办法实现’是源自硅谷的无耻文化。”

阿尔茨海默病里程碑式研究面临撤稿,已被引用近2500次

因涉嫌篡改图像,作者同意撤回一项阿尔茨海默病的奠基性研究。该论文于2006年发表在Nature上,已被引用近2500次。据Retraction Watch统计,这将是有史以来引用次数最多的撤稿论文。

这篇论文指出,一种名为Aβ*56的淀粉样蛋白可能导致阿尔茨海默病。作者报告说,Aβ*56存在于经基因编辑而出现阿尔茨海默病症状的小鼠体内,水平随小鼠认知能力下降而上升。此外,注射Aβ*56会导致大鼠记忆缺陷。

论文通讯作者、明尼苏达大学神经科学家Karen Ashe教授日前在PubPeer网站发文,承认论文存在图像篡改。“我对已发表论文中出现的图像篡改问题毫不知情,直到两年前才注意到这件事……但很明显,其中的一些图片被篡改过……身为资深作者和通讯作者,我对此负有最终责任。”

不过Ashe坚称,图像篡改并未改变实验结论。在近期发表在iScience上的一篇论文中,她和同事声称证实了2006年论文的发现。

据Science消息,Ashe最初试图通过发布更正来解决问题,但Nature拒绝,因此撤稿是“唯一的选择”。目前除第一作者Sylvain Lesné外,其他作者均已同意撤稿。Lesné是Ashe的门生。Science调查发现,包括此次的论文在内,Lesné参与合著的多篇论文均存在数据操纵迹象,其中一些文章将Ashe列为资深作者。

2022年6月,明尼苏达大学曾对Lesné的研究展开调查。该校发言人最近表示,他们已经审查了两张嫌疑图像,并且“调查已经结束,没有发现与这些图片相关的学术不端行为。”知名学术打假人Elisabeth Bik表示,此类调查应该由独立机构进行,而不是被指控科学家所在的大学,它们在财务和声誉方面存在利益相关。

问题论文: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nature04533

印度现近50°C高温,已致211人死亡

据新华社报道,印度正在经历一场热浪浩劫:首都部分地区的温度记录超过了52°C,多地气温连续数日超过45°C。截至目前,印度全国因炎热死亡人数已上升至211人。这是印度连续第三年在4月和5月出现致命高温。

当地官员6月2日说,在1日一天,北方邦就有33名选举工作人员因中暑死亡。据路透社报道,3月至5月,印度发生超过2.5万起中暑病例,造成至少56人死亡。印度媒体说,目前中暑和因中暑死亡病例统计依赖于各地上报的数据,具有滞后性,实际死亡人数可能远远超过政府公布的数据。

5月29日,印度德里地区蒙盖什布尔气温监测站记录到52.9°C高温。如数据属实,将创下德里地区最高气温纪录。印度气象部门怀疑读数不准,调查后发现,“传感器存在3°C误差”,但并未给出修正后的确切温度数值。德里地区另外两座气温监测站,5月29日分别记录到49°C和49.1°C高温,未见传感器故障。

热浪背后是人为导致的气候变化。世界天气归因组织(WWA)5月发表的一项分析指出,气候变化下,印度遭遇当前极端气温的概率是没有气候变化时的45倍。现在印度春末出现极端热浪的概率为10%。除了热浪的温度和频次更高,研究人员预计热浪的持续时间也会变长。

嫦娥六号完成月背采样与在轨样品转移

据国家航天局消息,6月2日至3日,嫦娥六号顺利完成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的智能快速采样,并按预定形式将珍贵的月球背面样品封装存放在上升器携带的贮存装置中。

着陆器携带的欧空局月表负离子分析仪、法国月球氡气探测仪等国际载荷工作正常,开展了相应科学探测任务。安装在着陆器顶部的意大利激光角反射器成为月球背面可用于距离测量的位置控制点。

6月4日7时38分,嫦娥六号上升器携带月球样品自月球背面起飞,3000 N发动机工作约6分钟后,成功将上升器送入预定环月轨道。

6月6日14时48分,上升器成功与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完成月球轨道的交会对接,并于15时24分将月球样品容器安全转移至返回器中。

后续,嫦娥六号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将与上升器分离,进入环月等待阶段,准备择机实施月地转移轨道控制,经历月地转移、轨道器和返回器分离等关键步骤后,按计划返回器将携带月球样品着陆在内蒙古四子王旗航天着陆场。

此外,国家航天局近日发布了嫦娥六号着陆器着陆月球背面拍摄的系列影像图,包括落月过程中降落相机拍摄的着陆区域附近影像、全景相机拍摄的着陆点影像。相关影像数据经鹊桥二号中继卫星传回,影像图由地面应用系统处理获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拍摄区域中下部和右部分布有多个十多公里直径的环形坑 | 来源:国家航天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着陆器底部相对平坦,分布有少量亮色石块 | 来源:国家航天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该图由全景相机对着陆点北侧月面拍摄的彩色图像镶嵌制作而成 | 来源:国家航天局

SpaceX星舰第四次试飞成功

6月6日,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的新一代重型运载火箭“星舰”以及飞船集成系统进行第四次试射,成功完成所有既定任务目标,星舰本体首次顺利溅落在预定海域。SpaceX此前表示,此次试飞的测试重点不再是进入轨道,而是展示飞船和助推器返回和重复使用的能力。

直播画面显示,北京时间20时50分许,“星舰”从位于美国得克萨斯州博卡奇卡的基地发射升空。

尽管33台“猛禽”发动机中有1台未能正常点火,但凭借冗余设计,未影响正常飞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升空2分51秒后,二级“星舰”飞船发动机点火,成功与一级“超重型”助推器热分离。

7分30秒,“超重型”助推器在墨西哥湾溅落,“星舰”飞船继续爬升至预定轨道,进入太空滑行阶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7分许,飞船受控再入大气层,过程中有大量碎片脱落飞离。

1小时6分,飞船成功调整姿态,溅落在印度洋。SpaceX创始人马斯克随后在社交媒体上表示,尽管飞船的襟翼受损,许多隔热瓦脱落,但仍成功在海面实现软溅落。

“星舰”是在失败和爆炸中前进的。2023年4月,“星舰”首次试射,火箭在第一、二级分离前爆炸。2023年11月第二次试射,一、二级成功分离,但飞船在到达目标高度前爆炸。今年3月第三次试射,“超重型”助推器意外解体,“星舰”飞船在再入大气层阶段失联。

相关阅读:人类最强火箭完成三大新突破!SpaceX:更多星舰已做好准备

出品:科普中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特 别 提 示

1. 进入『返朴』微信公众号底部菜单“精品专栏“,可查阅不同主题系列科普文章。

2. 『返朴』提供按月检索文章功能。关注公众号,回复四位数组成的年份+月份,如“1903”,可获取2019年3月的文章索引,以此类推。

版权说明:欢迎个人转发,任何形式的媒体或机构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和摘编。转载授权请在「返朴」微信公众号内联系后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