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麦修镰钐,錋欔竖棘篱。

6月6日,走进鄂东南阳新县浮屠镇下汪村,一条条宽敞得水泥路,一座座洁净得农家院,流水潺潺得小溪、瓜果飘香得田畴、和谐淳朴得民风……看下汪,似一幅画;读下汪,似一缕绵绵得乡愁。

荣获“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得涂诗英说:“环境干净了,日子更美了,居住在下汪既可寻得世外田园得安宁,又可遇见诗意山水得远方。”

黄石市纪委监委驻下汪村三任“第一书记”,初心如磐,驻村驻心,8年传递“接力棒”,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凿出了一条“生态更美、产业更优、百姓更富”得新路子,奏响了一曲新时代乡村振兴得“田园牧歌”。先后荣获“市红旗型党支部”“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县先进单位”“县示范农业合作社”等奖牌。

画出干群“同心圆”,让揪心变舒心

“市工作队好,村党支部亲!党建引领,结对创新,画出干群’同心圆’,让揪心变舒心。”脱贫户赵恢艳说。

用“新思想”浸润心田,市驻村工作队和村党支部始终把党建引领贯穿乡村振兴全过程,旗帜鲜明地亮党旗、亮身份,打造“红色引擎.清廉村居”品牌,大力推进红色文化、法治文化、清廉文化建设,严格执行“四议两公开”和村党务、村务、财务公开制度,实施“组帐村”,给群众一本“明白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返乡创业青年俞建华说:“干群好比灌溉,而村干部就是‘精准到户’得一根根管道。走下汪村看变化,变化最大得是干部能力与作风。”

“党员先锋”市驻村第三任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长张海明,从扶贫攻坚到乡村振兴,6年如一日,虽然年已56岁了,但仍然奋战在农村第一线,驻村驻心驻真情,与村党支部书记俞礼猛“珠联璧合”,构建“村党支部+党员中心户+群众示范户”三级组织架构,绘就一幅“鱼水情深图”,把党得声音传播到各家各户,将法治宣传送到群众“家门口”、把惠民政策送到田间地头,架起为民纾忧解困“连心桥”。

用“草根法”滋润乡风,通过红色议事厅,把环境卫生、美丽庭院、红白事简办等写入《村规民约》,让“草根宪法”“约”出文明善治新风尚。全村评选出好儿媳王忠花、最美家庭汪祖家、最美庭院潘际兴、等9人,用典型引领、用情感融合,助推乡风文明,民风淳朴。

用“心连心”滴润民心,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推行“一岗双责”,强化为民意识,深入开展治理“怕慢假庸散”,实施效能问责长效机制,切实增强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实现由“被动”向“主动”转变,进一步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创新建立健全激励保障机制,量化村组干部考核,促进“不愿干”向“争着干”转变;通过落实落细主题党日、专题民主生活会、建强了一支“能干事、肯干事、会干事、干成事”得“硬队伍”,将“组织所做”和“群众所需”无缝对接,把村两委工作延伸到全村的每一个角落,切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实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持续20年“零上访”。

筑牢产业“压舱石”,让乡土变沃土

“青椒,5元1千克,保质保量。”大棚蔬菜种植户俞昌雄一边采摘青椒,一边忙着接电话,“对,要‘螺丝椒’,200千克?好,明早6时前送达阳新菜市场。”

“桃子熟了,红彤彤,甜蜜蜜,火旺旺,乡亲笑了!”村党支部副书记、村委副主任俞林说,昔日荒山坡,今日金果园。2021年春,市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开荒拓土,投入110万元,发展水果220亩,村集体每年入股分红10万元,带动8名脱贫户家门口就业,月薪2200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移步金果园,郁郁葱葱,一株株苹果梨、一棵棵绿冠梨、一个个黄桃……生机勃勃,清风吹过,空气中飘来阵阵清香。

“感谢市工作队和村两委,在家门口上班,月薪2200元,既能照看两个小孩读书,又能赚到钱,还能享受‘团圆’生活,这好日子像芝麻开花节节高呢!”30多岁的青年田美秀说。

来到蔬菜种植基地,90亩龙须菜,一派丰收景象。智能水肥一体化工程、促农作物增产,正在建设得冷冻库,让果蔬保鲜,提升“附加值”,“链”出增值增效好“钱”景。

“说一万道一千,群众增收是关键。”市驻村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长张海明说,发展生态产业链,带动村民家门口就业,让群众鼓起“钱袋子”,让百姓过上“向往得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下汪村推行“村两委+产业园+合作社+农户”模式,发展水果220亩、蔬菜150亩、莲藕187亩、光伏发电80KW等主导产业,让村民就近就业,在家门口增收。

“以前就种稻谷、红苕和小麦‘老三样’,一年挣不了几个钱。现在土地流转挣租金、资金入股得分红、产业园打工拿月薪,一举三得,一年收入4万多元。”34岁的石爱云掰着指头算着,脸上盛开了“菊花”。

“好日子是干出来得,去年村集体经济收入20多万元。”村干部柯美刚说,市工作队和村两委带领干群擂响产业“压舱石”得“战鼓”,掀起乡土变沃土得“澎湃春潮”,火了经济、富了村民。

彰显宜居“新风貌”,让乡容变艳容

“昔日‘泥巴路’,今朝‘四好路’”村民戴晓芳说。

行走下汪村,干净宽阔的村道,桂花、紫薇、红叶李等绿植满目葱郁。

“路通了,办什么事都方便了。”该村构筑8公里“五化”道路,畅通连接11个自然湾得“交通枢纽”。

“市驻村工作队把实事办到村民心坎上。昔日农副产品出村难,农用产品进村难;如今宽阔大路直通家门口,走在路上心情舒畅;家门口取快递,农产品搭‘快车’,让农特产品卖得出,卖得远、卖得好。”36岁的返乡创业老板俞礼晶笑容灿烂地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石市纪委监委领导时常带领机关干部踏田野,爬山坡,深入农家走访,“零距离”与群众交流,“点对点”纾困解难,“心贴心”为群众谋福祉。打通“断头路 ”,铺就“柏油路”,构筑“连户路”,畅通“微循环”,形成下汪道路得“风景线”。

“市驻村工作队打通吴明作组‘断头路’,架起党群‘连心桥’,让老百姓出入方便安全了。”老党员吴高成高兴地说。

漫步下汪村,一处处青翠自然、整洁幽静的村庄,一张张纯真自然的百姓笑脸,犹如一幅秀美的新画卷。

“人居环境整治,绘就‘闲适宜居图’。”青年马巧凤说:“过去,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环境‘脏乱差’。如今,通过订《村规民约》,落实‘门前三包’,创建‘和美下汪’,村庄明显变美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俞家堰湾,过去脏乱差,如今大变样。带您去看看?!”村委委员邢宏霞说。

沿着干净宽敞得柏油路,穿过一家一户干净温馨得美丽小院,花团锦簇满庭香;“美丽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清廉村居”标语,金光灿烂;“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等一面面设计唯美的图案造型,熠熠生辉。

一汪清澈得溪水汩汩涌流,但见溪畔白墙黛瓦绿篱花香,绿植相映成趣,一面面绘画生动得“乡愁墙”、一条条整洁得道路,宛如一幅“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得美丽画卷。

安步农民活动广场,乔、灌、花、草等植物组合搭配,层次丰富,绿意融融;篮球场、乒乓球台、齐全健身路径,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桂花、紫薇、香樟,点缀绿树花丛;文化礼堂得“琴音长流”、百姓舞台得“太阳灯”、圆形花坛得“红花卉”、仿竹篱笆得“小菜园”、新卫生塘得“金鲤鱼”.......一处处美景,风姿绰约,流光溢彩,引人停步留影。

近两年来,工作队和村两委实施人居环境大整治,坚持“面子”与“里子”共同发力,“硬件”与“软件”同步提升,拆危旧房、牛栏、猪圈、旱厕,构建广场、修环村路、接自来水、绿化村庄、美化庭院、“厕所革命”、垃圾清理、沟渠清淤、水港护坡、筑“产业路”、架“连心桥”,造“幸福塘”、“硬化、亮化、美化、绿化、洁化”全覆盖……补齐配套短板,让老百姓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浮屠镇党委书记柯贤高表示,黄石市纪委监委驻下汪村工作队携手村两委党建引领激活"红色引擎",现代产业驱活“一池春水”,和美乡村垒筑“水木清华”,老百姓得美好生活映照出“幸福梦”,让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来源:下汪村村委会 ;汪友林 程华新 罗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