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浒里,有一个奇怪的现象,不管好汉们在民间如何的英雄,一旦上了梁山,他们身上的个体特征就完全消失了,似乎都如一块木头,没有了灵性。

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有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一,行帮道德绑架

俗话说,家有家法,行有行规,做土匪也是有规矩的。

林冲上梁山,首要任务就是要纳投名状,以此作为你入寇的资本,也表一表你做土匪的决心;就算宋江上梁山,也少不了这一环,他带去梁山的好汉,都是资本;晁盖要施仁德于民,宋江立马跳出来反对,因为这不符合土匪的利益,因为梁山缺粮草,还管什么仁义道德呢;宋江看上秦明,杀了他全家,也在所不惜,大不了再赔你一个老婆。

看似不讲理的背后,都有着他们的一套规则,就是匪盗集团都奉行一种行帮道德,何谓“行帮道德”?也可称为帮派意识,简单来说,就是集团利益至上,为了帮派利益,不论何种手段,只要能达到目的,就是对的。

比如三打祝家庄,在小说中这些庄园有自己的武装很普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史进是史家庄的地主,附近有匪盗占据着少华山,史进出于自我防卫,也组建了自己的队伍。结果,还真用上了。陈达自不量力,跑来攻打史家庄,结果被史进活捉。

桃花庄附近一帮土匪盘踞着桃花山,青州官军管不了,刘太公没有自己的武装力量,女儿只好给人家做老婆,要不是鲁智深,一人顶五千人马,刘太公一家何以安然?

再说回祝家庄,梁山贼寇就盘踞在家门口,专以打劫为生,我组建自卫反击队有错吗?我三庄联防有错吗?没有错。

但是,宋江等人不这么认为,他认为你祝家庄就是有错,错就错在你不能防御我,你就得让我抢。梁山也不会长别人势气,灭自己威风,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偷鸡捉贼,天经地义,但梁山兴师动众前来问罪,一举灭了三个庄,自己得了三五年粮食,却造成大批百姓死伤,完了你还要高举“忠义”大旗,还说要替天行道,这行得是哪门子道?不过是帮派之道而已。

在帮派意识的捆绑下,没有个体意识,或者说个体意识是微不足道的,即便是鲁智深这样的活佛,既来之,也只能安之,不能改变,就只能加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二,被潜规则所限,失了话语权

一个帮派有一个老大,话语权在谁手,在有实力的人手里。

梁山谁最有实力,当然是宋江,一是他江湖名号大,影响力大;二是他游走江湖,收拢了一批不要命的底层为他卖命,比如李逵;三是他上梁山后招募一批能征善战的军官,而且这些人和他理想一致,都想反其道而行,通过造反达到升级。

除了宋江,鲁智深是第二大有实力的人物,如果让鲁智深当梁山老大,梁山必不会走招安之路,但必然会走向分裂。

对于鲁智深而言,驯服一帮泼皮没有什么难度,也可以和平相处,但若要驯服一帮军官,那是不可能的,价值观不同,道不同,不相为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鲁智深只能带着一群底层去当和尚,但这又是不可能的,因为不少上梁山的好汉,就是冲着大口喝酒,大碗吃肉而去的,他们怎么可能去过一种苦行僧的生活呢?

所以,鲁智深的话语权也是有限的,其他人就更不可能说什么了,就算是亲信李逵,最后还不是被宋江给杀了。

宋江杀的不是李逵,而是在杀死他的反对者,杀死另一种思想。

宋江最高明之处在于,他很会画饼,而这一套却是上下通吃的。就这样,他让大部分好汉都丧失了话语权,并为我所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三,梁山是个理想国

梁山集团是一个大熔炉,好汉们来自五湖四海,来自各行各业,来自不同阶层,所有这些不同背后都构成了相对应的各种价值观。

底层百姓想要的不过是一种安稳富足的生活,比如像武松、石秀、杨雄、时迁等这样的好汉;但像柴进、李应这样的地主,他们早就衣食无忧,追求的是个人价值的最大化;而像关胜、呼延灼等军官,他们的理想则是报国安社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尽管不同的价值观造就了不同的理念,但这些理念在短时间内,梁山都可以满足他们的需求,从而也就造成他们将梁山视为实现自己理念的理想国,也就选择了顺从的态度,个体意识也就短时间消失了。

但在梁山解体时,我们发现,他们的个人意识忽然又跳出来了,活着的好汉各寻去处。

以上就是我的理解,你们觉得呢?关注、点赞支持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