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车上听到两位阿姨闲聊,穿黄衣的阿姨喜形于色地说:“我孙子马上就3岁了,等他一上幼儿园,我就解脱了,想想就开心。”

穿蓝衣的阿姨很是不解:“孩子上幼儿园也得有人接送啊,这意思是你直接不管了吗?再说了,你不是才带了1年半吗?”

黄衣阿姨不以为意:“我本来就不喜欢带娃,之前1年多都是亲家母带的,要不是她摔伤休养去了,我才不来呢!好不容易退休了,谁还想把自己拴在儿女、孙辈身上,我也想栽栽花、种种草、旅旅游,那才叫享受生活、才是真的幸福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蓝衣阿姨说话很温柔:“我倒不这么想,年轻时候为生计奔波,也没怎么好好陪过孩子,他们就长大了。本以为再没机会,没想到,刚退休回来,孩子们就巴巴地请我去帮忙带孩子,被子女需要是多开心的事啊!而且,带了孩子才知道,含饴弄孙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幸福呢!”

带娃”和“不带娃”的老人,谁的幸福感更强?听了两位阿姨的闲聊,我才清楚地知道,这跟每个人的心态、追求、想法等都不一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幸福感强不强,得看个人的追求

一说起带娃和幸福感的关系,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完全看个人的想法和追求。

毕竟,有的老人喜欢一家人齐齐整整,越热闹越好,这其中,带孩子就是最有成就感的事;而有的老人更喜欢自由,很多年轻时候没来得及做的事,退休了终于能实现,这可比困在家里带娃更有意思。

关于这一点,邻居李大爷夫妻俩就是最好的证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大爷是个随和的老头,脾气好、喜欢做饭、爱收拾,整天都笑呵呵的,小区里的孩子都很喜欢他;而李奶奶则是个文艺的老太太,喜欢唱歌、跳舞,做事风风火火,就是没什么耐心。

以前就听邻居们调侃说,等以后有了孙子孙女,一定是李大爷带娃、李奶奶潇洒。

没想到还真是这样,每次看到李大爷带着孙子出来玩都是一副开开心心的样子,孩子也活泼可爱,祖孙俩别提笑得多开心了;可是,哪怕偶尔遇上李奶奶带孩子,她也一副闷闷不乐的样子,就连小家伙都不笑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说起带孙子,李大爷就侃侃而谈,肉眼可见的高兴,直言带孩子是一件很美好的事,听着小家伙软软糯糯地叫着爷爷,他只觉得心都要融化了;而李奶奶却是心不在焉,不乐意溢于言表,有时更会抱怨说,孩子不但把她的花花草草都糟蹋了,还害得她哪都去不了。

由此可见,“带娃”和“不带娃”的老人,谁的幸福感更强,跟老人自己的想法和追求关系很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幸福不幸福,得看和子女的相处模式

人是群体性动物,离不开与人相处,即使是退了休的老人,离开工作岗位后也要和家人打交道,而不同的人,本来在带娃上想法就不一样,如果和子女相处模式不一样,也会影响老人的幸福感。

比如,一个本就不喜欢带娃却不得不担起责任的老人,如果和子女相处也不融洽,他肯定不会感到幸福。

而一个本就喜欢带娃的老人,如果又能和子女和睦相处,他的幸福感一定会爆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去省城帮忙带娃的汪奶奶伤心难过地回来了。据说,孩子出生时,因为她其实不喜欢带娃,就没有主动提出帮忙,儿子儿媳对此颇有微词。

这次过去,带孩子、做饭、做家务基本都成了她一个人的事,哪怕下班到家、哪怕到了周末,小夫妻俩也从不会主动搭把手,还时常甩脸色,她出钱出力不讨好,憋屈得不行。

忍气吞声死扛了3年,积蓄花完了,身体也垮了,眼看着孙子能进幼儿园了,汪奶奶说什么也不待在儿子儿媳家,收收东西就回来了。

“哪有什么幸福可言?不过是狠不下心,硬生生逼着自己罢了,还是不带娃的好。”汪奶奶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奶奶却不这么认为,她说:“怎么会呢?带孩子是多幸福的一件事啊!每天,儿媳都是上班前把孩子抱过来,一下班就她们自己带,周末更是不用心。就这样,他们还一直说我辛苦,开口闭口都是感激,给钱又送物的,我不要,他们还生气。这带娃哪有辛苦?一家人和和美美,满满的都是幸福。”

我操

从两位奶奶那里就能看出,同样是“带娃”,老人和孩子爸妈的相处模式也是幸福感的决定因素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

幸福感强不强,还得看生活质量

如果帮儿女带娃直接影响到了老人的生活质量,幸不幸福还真不好说。

自从帮忙带娃后,刘奶奶看着老态越发明显了,56岁的人,看着比70的都沧桑。

原因无他,实在是太辛苦了:刘奶奶是下岗职工,一直没有稳定的收入,农忙时赶着种庄稼,农闲了就靠着给人打零工挣点家用,老伴在县城开公交车,也挣不了多少钱。刘奶奶上面还有一个80多岁的婆婆,可以说,家里家外都靠她一人操持。

孙子出生后,刘奶奶又多了一个带孩子的任务,她一天到晚除了照顾老的,还要带小的,还有看不到边的家务。老人还好,不用额外操心,小孩子可不是,一天到晚动个不停,稍不乐意就哭声震天。

刘奶奶说,本就没有什么空闲时间,孩子一来,更是忙成了陀螺,生活质量更是降到了谷底,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赵奶奶刚好相反,一个有些怕麻烦、连自己的饭都懒得好好做的老人家,带孩子以后反而生活有规律了,在孙子一声声“奶奶做饭最好吃”的吹捧里把厨艺发挥到了极致,又在儿子儿媳一遍遍的“我妈带孩子可好了,我们拍马都赶不上”的赞许里把孩子和自己都照顾得白白胖胖、健健康康。

赵奶奶逢人就说,带孩子以后才知道,多个任务多点动力,生活质量都提高了,我得好好地,二胎出来我还带,那份幸福感,有眼睛的都能看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4

后记

其实,作为年轻人,我们也要知道,关于“带娃”的老人幸福,还是“不带娃”的老人幸福这个问题,其实也离不开我们的自觉、感恩和行动。

毕竟,严格意义上来说,带娃本应该是我们自己的事。而现在,这份责任却由老人来帮忙承担,正是因为有他们的帮衬和扶持,有他们在后方做我们的中流砥柱,我们才能勇敢无畏地向前冲刺。

所以,作为年轻人的我们,一定要对帮我们带娃的老人,多一份理解和感恩,少一些指责和不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你认为,到底是“带娃”的老人幸福感更强,还是“不带娃”的老人幸福感更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