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先生,今年55岁,平日里身体还算硬朗,只是患有很多年的高血压。这天,像往常一样,他下班回家后准备洗个热水澡放松一下,而这个看似平常的夜晚,却成了李先生生命的终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李先生的家人回忆,那个晚上他们听到了浴室里传来的异响,急忙跑去查看,只见李先生已摔倒在地,昏迷不醒。他们立刻拨打了急救电话,并尝试唤醒李先生,但没有任何反应。

救护车很快赶到,医护人员迅速将李先生抬上担架,送往最近的医院。在救护车上,医护人员对李先生进行了初步的生命体征检查,发现李先生的血压异常高,收缩压高达220mmHg,舒张压也达到了120mmHg,远超过了正常血压范围。他的心率也不稳定,心跳速率达到了130次/分钟,且节律不齐。这些异常的生命体征使医护人员初步判断可能是脑血管方面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先生在医院急诊室接受了紧急检查,CT扫描揭示了其脑部右侧基底节区有显著出血,出血量超30mL,属于大量脑出血。该出血对周围脑组织造成压迫,导致侧脑室变形,影响脑脊液循环,出血区域周围出现脑水肿,进一步增加颅内压力,CT图像显示脑中线结构偏移,这是颅内压力升高的信号。除了出血,CT未发现其他脑部异常,医生根据检查结果和临床表现,诊断李先生为高血压性脑出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之后,便立即对李先生进行了全面地救治,通过静脉输液降低血压,给予止血药物控制出血,并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与此同时,医生们还紧急对其进行了手术治疗,但很遗憾的是,李先生还是不幸离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先生的家人们在感到悲痛的同时,也很疑惑,为什么洗个澡,人就没了?这是因为一些看似无害的洗澡习惯,很可能会成为危及生命的隐形杀手,所以,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些与洗澡相关的健康话题,希望能引起大家的重视,避免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

一、哪3个洗澡习惯,要尽快改掉?

洗澡作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不仅有助于清洁身体,还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疲劳。只是,很多人和李先生一样,忽视了洗澡中的一些不健康习惯,这些习惯不仅不能带来健康益处,反而可能对身体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①个:洗澡温度太高

大家在洗澡时,如果水温过高,会引起皮肤表面的血管扩张,这种扩张是身体试图通过增加血液流向皮肤表面来散发多余的热量,从而维持体温的稳定。血管扩张本身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但在某些情况下,它可能导致血压的波动。

血压是指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对血管壁产生的压力,通常这个压力保持相对的稳定。

而在洗澡水过热时,血管扩张会使血管壁承受的压力降低,因为血管的直径增加,血液流动的阻力减小。这种血压的暂时下降可能会触发身体的补偿机制,使得心脏加速跳动,以维持足够的血液循环。对于血管健康的人来说,这种血压波动可能不会造成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对于对于李先生这样的患者而言,本身可能就已经存在高血压或动脉硬化等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当他用过热的水洗澡时,高温引起的血管扩张使血管壁承受的压力降低,血液流动的阻力减小,从而导致了血压的暂时下降。

这种血压的波动对于血管健康对于他们而言,却可能成为一个致命的隐患。

因为,高血压患者的血管壁往往较为僵硬,弹性降低,难以适应血压的快速变化。在洗热水澡时,由于血管扩张引起的血压下降,可能会使他们的血管壁承受更大的压力,从而增加了血管破裂的风险。而对于已经存在动脉硬化的患者来说,血管壁的脆弱性更高,更容易在血压波动时发生破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血管扩张还可能导致血液从身体的其他部位,如内脏和大脑,重新分配到皮肤表面。这种血液重新分配可能会减少对大脑的血液供应,对于那些脑血管已经脆弱的人来说,这可能会增加脑出血的风险。

根据美国网站Eurekalert发布的一篇报道,《睡眠医学评论》杂志的研究报告指出,最佳的洗澡水温为摄氏40到42.5℃,超过这个温度,就是太热在睡前1到2小时洗澡时,这样的水温可以平均加快10分钟的入睡速度,并显著改善整体睡眠品质。这比一般人认为适宜的洗澡水温37到39℃要高一些。这样的温度不仅能有效放松肌肉,促进血液循环,还能在睡前帮助身体降温,从而促进更好地睡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②个:洗澡时间过长

许多人喜欢在洗澡时享受长时间的温水浸泡,认为这能够彻底放松身心。长时间洗澡尤其是泡在热水中,可能导致身体过度疲劳。长时间的热水浸泡会使皮肤表面的血管持续扩张,增加血液循环量。

虽然短时间的血管扩张有助于放松,但长时间的扩张会使心脏负担增加,血压波动明显。特别是对于老年人和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长时间洗澡可能引发血压骤然升高或降低,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如中风和心脏病发作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外,过长时间的热水浸泡还会导致皮肤屏障功能受损。皮肤的天然油脂在长时间的热水中会被洗去,导致皮肤干燥、脱皮,甚至出现瘙痒等不适症状。对于那些本身皮肤较为敏感或患有皮肤病的人群,长时间的热水浸泡更是一个严重的健康威胁。

为了避免这些问题,建议控制洗澡时间。建议大家淋浴的理想时长应控制在10至15分钟,而泡澡则不宜超过20分钟。这样的时间足以清洁身体并享受放松,同时避免上述健康风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③个:空腹洗澡

空腹洗澡是另一个常见的不健康洗澡习惯,许多人在忙碌了一天后,回到家中立即洗澡,以期尽快清除一身的疲惫。人们在空腹状态下洗澡,会对身体产生多方面的负面影响。

洗澡过程中,特别是热水澡,会导致身体散热增加,新陈代谢加快,身体对能量的需求量增加。如果此时空腹,体内血糖水平较低,容易引发低血糖反应。轻则感到头晕眼花,重则可能导致低血糖昏迷,甚至危及生命。

空腹洗澡还会增加心脏负担,空腹状态下,体内能量储备不足,心脏得不到足够的能量支持,容易引发心脏不适,甚至诱发心脏病发作。特别是对于本身患有心脏病或其他心血管疾病的人群,空腹洗澡的风险更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为了保证身体健康,我们应养成科学合理的洗澡习惯。

二、如何正确洗澡?

正确的洗澡习惯不仅能够保持皮肤的健康,还能够给人们带来舒适和愉悦的感受,所以,远离不科学的洗澡习惯,选择合理的洗澡频率,掌握合理的洗澡频率、正确的清洁步骤,使用温和的洗浴产品,对于每个人来说都至关重要。

根据《中国皮肤清洁指南》的建议,在一般情况环境下,每2至3天洗澡一次是适宜的。这样的洗澡频率能够有效去除身体污垢,同时不会过度洗去皮肤的天然保护油脂,保持皮肤的自然湿润,避免不必要的干燥和不适。这种洗澡频率适合大多数成年人,既满足了皮肤卫生的需求,又适应了现代生活的节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在炎热的夏季或对于经常进行体育锻炼的人来说,由于出汗较多,建议每天洗澡。这不仅能够及时清除皮肤上的污垢和汗液,还能帮助降低体温,保持身体的干爽和舒适。特别是户外运动或剧烈运动后,及时洗澡尤为重要,以避免汗液和细菌长时间滞留在皮肤上,减少皮肤问题的风险。

相对地,在干燥或寒冷的季节,皮肤容易因为环境湿度低而变得干燥和敏感。这时,应适当降低洗澡的频率,以减少皮肤水分的流失。对于老年人,由于他们的皮肤天然油脂分泌较少,建议每5至7天洗澡一次。而年轻人由于皮肤油脂分泌较旺盛,可以适度增加洗澡频率,但也应控制在3至5天一次,以免过度清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洗澡的步骤同样重要,第一步,我们应该先洗脸。面部皮肤相对较薄,且分布着大量的毛囊和皮脂腺。日常生活中,面部容易积聚灰尘、油脂和化妆品残留。热水会使毛孔张开,这有助于深层清洁,但也可能让灰尘和其他细小颗粒进入毛孔,导致堵塞和皮肤问题。

接着,进行身体清洁。建议从远离心脏的四肢开始,逐渐洗向躯干,这样的顺序有助于身体逐渐适应水温,减少心脏负担。使用适量的沐浴露和温水,从上至下,从前至后,采用温和的手法进行清洁。特别注意容易出汗和积累污垢的部位,如腋下、腹股沟和背部,这些区域需要更加细致的清洁。

洗头则是最后一步,头皮和头发在洗澡过程中会被水流冲洗,但为了彻底清洁,需要使用洗发水和护发素。洗头时,应避免使用过热的水,以免刺激头皮,导致油脂分泌失衡。使用洗发水时,先在手中搓揉出泡沫,然后轻柔地按摩头皮,之后使用温水彻底冲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选择合适的洗浴产品也非常关键。每个人的肤质不同,对洗浴产品的需求也有所差异。过于刺激的洗浴产品可能会破坏皮肤的天然屏障,导致皮肤变得干燥、敏感,甚至引发其他皮肤问题。因此,建议根据自己的肤质,选择温和、无刺激、能够呵护肌肤的洗浴产品。如干性皮肤的人应选择保湿效果好的沐浴露,而油性皮肤的人则应选择清洁能力强但不刺激的洗浴产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先生的悲剧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健康无小事,每一个细节都可能关乎生命安全。

我们应该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合理安排洗澡的水温、频率和时间,避免不健康的洗澡习惯,同时采取正确的洗澡方法和后续护理,以确保洗澡既能达到清洁的目的,又能成为促进身心健康的有益活动。

通过这些细节的关注和调整,我们可以在享受洗澡乐趣的同时,最大程度地保障我们的健康和安全。希望大家都能引以为鉴,避免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

参考资料

1、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洗澡时间太久或致癌 每次洗澡时间15分钟最佳.2015.04.16
2、健康向导. 正确的洗澡方法你知道吗?,2009,15(04)
3、知网张卓伯.睡前三十分钟别洗热水澡[J]. 2011
4、医药与保健. 洗澡不当影响健康.2013,21(11)
5、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 洗澡对老年人血压的影响. 199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