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西部之光”大学生暑期规划设计交流活动(以下简称“西部之光”)是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以下简称学会)发起的全国性公益性教学活动,是学会“规划西部行”系列公益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活动旨在促进先进规划理念的传播,增强东西部大学规划专业之间的交流,提高西部高校规划专业设计水平。

“西部之光”活动已先后在重庆、西安、昆明、成都、南京、深圳、天津、贵阳等地举办九届,覆盖所有西部规划院校。6月5日,第十届“西部之光”在广州正式启动,由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承办。

本文字数:6895字

阅读时间:21分钟

2024年6月5日,第十届“西部之光”大学生暑期规划设计交流活动在华南理工大学启动。本届“西部之光”题为“海丝明珠·创智蝶变——广州南海神庙及周边片区规划设计”,由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承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部之光”现场

启动仪式

上午的启动仪式中,华南理工大学副校长吴波、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副局长邓堪强分别向现场师生致辞,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石楠主持了启动仪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石 楠

国际城市与区域规划师学会副主席,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党委副书记、教授级高工

石楠秘书长表示,已连续举办十届的“西部之光”是学会也是规划行业重要的公益品牌,同时也是中国科协对口帮扶的重要公益活动。十届活动以来,已先后有63所学校、11432名师生参加本活动,获得中国城市规划学会资助的学子达到2203人。这些西部学子中大部分选择投身西部规划事业,在基础层面有利地推动了西部规划工作的水平。通过西部之光活动,同学们可以深入实践了解关注的焦点、规划工作的难点、城市发展的热点,同时有助于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提升规划专业学习的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亲身前往不同城镇化地区进行实际调研,了解当地城市发展所面临的挑战,结合课堂学习的知识,深刻体验不同类型的空间矛盾和不同风格的治理经验,有益于自身未来的发展。西部之光在东西部不同省份举办,为西部规划学子搭建了交流平台。石楠秘书长代表学会感谢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对本届活动的大力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吴 波

华南理工大学副校长

吴波副校长首先表达了对各位老师和同学们的欢迎,他从总体上介绍了华南理工大学的教学及科研情况,指出华南理工大学建筑与规划专业经过90多年的发展,已形成“立足岭南、突出亚热带地域特色、面向国际”的发展特色。建筑与建成环境学科已位列世界排名50-100之间。华南理工大学一直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责任感,在各大赛中有着优异的表现。他希望师生们借此机会广泛交流、充分研讨、分享经验,进一步增强东西部高校规划专业之间的联系,提高规划专业的设计水平,以增进东西部学子之间的友谊,促进共同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邓堪强

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副局长

邓堪强副局长首先对广大师生表示热烈欢迎,对学会和华南理工大学对广州城市建设的关心和支持表示感谢。他指出,“西部之光”大学生暑期规划设计交流活动已成功举办了十届,通过融合教学培训、产地调研、方案设计、深入交流等多项内容,有利地推动了先进规划理念的传播,促进东西部规划工作的交流,为青年规划设计人才搭建了理论与实践结合、互学互鉴的成长平台。他从总体上介绍了广州及南海神庙片区的情况,期待本次活动迸发出思想火化和精彩创意,为东部中心规划设计提供新的思路。

随后,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向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授予“规划西部行”“规划志愿者”旗帜,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党委书记叶志锋接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学会授予承办单位旗帜

课程培训

上半场的“旧城更新·文化传承”课程由石楠秘书长主持。学会副理事长、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孙一民教授,学会副理事长、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国家遗产中心副主任、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张杰教授,学术工作委员会委员、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袁奇峰教授,分别带来精彩的课程。

精明营建——突破范式的城市设计创新实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孙一民

学会副理事长、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孙一民教授首先分析了广州目前规划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在当前城市建设土地进入紧缺阶段,在谋求高质量发展中,需要承担的责任很大。在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目标中,低碳技术内容有待完善。走向低碳城市的核心是构建低碳产业体系,发展绿色经济和循环经济,在微观层面减少城市土地利用的浪费。

孙一民教授重点阐释了“精明营建”的理念,强调从生活到城市建设都需要精打细算,其中“精明”指向了决策的全面性、科学性,重视早期科学决策,突破传统研究局限,以集约建设为原则,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营建”的概念则突破了“建设”的狭隘范畴,强调对日常生活的细心经营与建设,突出了基于建造的“筹划”。在此理念下,孙一民教授认为规划需要回归理性,基于“整体环境”,强调“城市理性”,基于集约、适宜性,满足“技术理性”,基于灵活、适应性,坚持“控制理性”。

孙一民教授阐述了城市设计的理性原则,他认为首先需要坚持公共利益优先原则,注重保障和实现城市公共利益、生态利益和社会公平,维护现有水系,集约共享公共绿地,并通过城市设计图则的形式对单体建筑的建筑体量、城市界面进行详细控制,保障地块内公共空间的形成,引导整合成高品质的城市公共空间体系;其次,坚持工程技术理性原则,深化对建筑工程技术内涵的把握,通过对建筑平面的预设计,强调灵活适应,切实可行的技术理性原则,从建筑工程层面提高小街区密路网实现的可能性,并提出地区城市总设计师制度促进精细化建筑单体设计,实现紧凑的土地开发;第三,坚持开发指标弹性原则,在城市设计和控规深化阶段,对开发地块的建筑高度、建筑密度和用地功能混合比例给予一定弹性。

最后,孙一民教授结合广州琶洲西区、东中区的城市设计案例, 表明建筑综合性能的提升是城市高质量发展与建设的关键环节,如何以城市高质量建成环境的营建为目标,突破以往建设范式的狭隘,走向新营建至关重要。

文绿融合、新旧共生——遗产保护传承引领的城市更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 杰

学会副理事长、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国家遗产中心副主任、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张杰教授首先分析了“老旧厂区、老旧街区”城市更新的背景,在这类地区工作对象普遍存在新旧混杂、功能差、环境品质低的情况下,要思考如何实现文化传承、绿色更新的双重目标,把文化和绿色培育在一起。

张杰教授以福州三坊七巷为例,介绍了城市历史与文脉传承的探索。“三坊”和“七巷”,指其从唐宋延续至今的鱼骨状街巷格局,被誉为“里坊制度活化石”。这样的空间中不仅有历史名人,也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却在新时期面临着年久失修、环境破败、居住密度过高等问题。在充分的遗产保护政策下,在综合评估后,面临建筑式样多样性、传统街道元素多样化、古桥河道保护复杂等情况,引入社区博物馆理念,进行规划设计。在规划中,张杰教授强调修旧如旧也要与时俱进,城市更新中需要认识到经济的重要性等。他表示,三坊七巷的改造,使得福州有了旅游目的地,一个街区改变了城市的整体发展趋势,提升了当地市民的自豪感。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考察调研三坊七巷时强调:“保护好传统街区,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了城市的历史和文脉。”

张杰教授以景德镇老旧城区更新的十年探索为例,介绍了老旧工业区更新的绿色新模式。他结合景德镇在改造前的主要问题指出,在知识经济兴起的背景下,“场景营造”是吸引知识经济附着的重要方式,进而引出城市更新的DIBO方案,即针对城市更新提出设计(Design)、投资(Investment)、建造(Building)、运营管理(Operation)一体的“DIBO方案”,并介绍了在陶溪川老旧工业片区再生过程中的具体运用。

最后,张杰教授强调,做城市更新、文化传承,最终都是服务于人,要切切实实做到以人为本。

珠江三角洲——中华文明的海洋文化亚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袁奇峰

学术工作委员会委员,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袁奇峰教授从岭南文化讲起,指出岭南在农业时代是一个完整的经济地理单元、海洋文化地理单元,岭南文化是海洋文明与农耕文明融合的产物,广东开放包容、多元一体。

袁奇峰教授介绍“珠江三角洲”概念的诞生与乙卯水灾后的治水息息相关。1947年,吴尚时、曾昭璇在《岭南学报》上发表了总结性论文《珠江三角洲》,完整、系统地建立起了珠三角学说。袁奇峰教授表示,珠江三角洲并不是一个自然形成的三角洲,而是复杂的人为系统,是自然和人相互作用的系统。大量迁徙的北方汉民在适应岭南自然地理环境后,渐渐把海岛附近的海域填平,形成沙田。沙田的形成可分为鱼游、橹迫、鹤立、草埗、围田及联围等几个阶段。沙田成田的速度,因时、因地和因水流情况而有所不同。围垦沙田更是一种冒风险的长期投资活,水流、风浪、他人争夺等种种因素,都可以使得围垦失败。为了规避风险,形成了自己的社会组织,如东莞明伦堂、顺德团练总局等。随着人口的增加,为增加收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农业开始商品化。在乾隆22年,广州获得中国唯一对外贸易的口岸,形成“一口通商”的地位。袁奇峰教授分析了“十三行”的建筑文化,指出这是中国传统建筑近代突变的缘起,而沙面则是广州第一个按照西方近代城市规划理论建设起来的城市社区。随着贸易的发展,珠江三角洲逐渐形成自己的城镇网络。

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的开发经历了1980年代的前店后厂时期,外资经香港通过“三来一补”进入珠江三角洲;2000-2010年,穗深两大城市崛起,广佛-港深两大都市区形成;2010年-至今,形成环伶仃洋、广佛两大都市区的发展格局。在此过程中,区域创新空间也从点状创新演变为区域创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剑云

学会理事,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系主任、教授

下半场的“广州概况·基地解读”课程由学会理事、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系系主任周剑云教授主持。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副总工、政府规划编制部主任、教授级高工霍子文,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城市设计策划所副所长兼珠海分院院长、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高级工程师张卫平,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建筑系系主任冯江教授,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戚冬瑾教授,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刘晖副教授分别带来了精彩的课程。

广州总体规划演进与空间发展战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霍子文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副总工、政府规划编制部主任、教授级高工

霍子文从“千年传承的发展脉络”、“不同时代下的广州空间战略”、“新时代新语境中的广州空间发展战略”三个层面分享了广州总体规划演进与空间发展战略。

首先,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广州是一座拥有2200多年历史的城市。作为大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州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山水城市格局,因水而兴,通山达海,衔接中外。机动车和工业化时代重塑了它的城市格局。1921年2月15日广州正式设市,成立广州市政厅,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设市城市。广州也是现代城市规划理念的践行地,修建“三大铁路”,筹划“南方大港”,践行“马路主义”,《广州市城市设计概要草案》是广州乃至全国最早颁布的现代意义上的城市规划文件。

其次,广州规划紧密跟随国家政策和时代发展的步伐。形势在变化,视野在变化,重点也在变化。随着国家导向沿“计划用”、“放开用”、“收紧用”、“高效用”转变,广州从华南地区中心城市走向国家重要中心城市,城市定位不断提升;从白云山、珠江走向湾区一体化布局,空间格局不断优化;从城乡融合走向全域全要素陆海统筹,资源配置能力不断增强。

最后,面向未来,《广州面向2049的城市发展战略规划》锚定“建设出新出彩的中心型世界城市”的总体愿景,提出面向湾区的“两洋南拓、两江东进、老城提质、极点示范”16字空间发展方针,开展城市全域规划,拉开城市空间格局,提出建设深度国际化的开放之城、全球领先的海洋之城、高效畅达的枢纽之城、自立自强的创新之城、共同富裕的宜居之城、极富魅力的人文之城、绿美繁荣的韧性之城

广州南海神庙及周边片区规划设计交流介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卫平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城市设计策划所副所长兼珠海分院院长、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高级工程师

张卫平介绍了广州南海神庙的基本情况和历史沿革,并结合其周边片区的多项规划设计进行了深入分享。

南海神庙位于黄埔港片区,紧邻穗港智造合作区和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在晋代此地已有港口,隋唐日渐繁荣,宋元达到鼎盛。扶胥镇因扶胥港兴旺,后建南海神庙,成为扶胥港的标志。宋代开凿扶胥古运河,扶胥镇及周边各村成为当时商贸最繁盛地区。此处成为海上丝路起始港,繁盛千年贸易门户。这里是大陆文化与海洋文化融合的典范,广州东部的文化中心。拥有传承千年的大型庙会“波罗诞”和“五子朝王”活动,是民间海神崇拜的信仰中心。随后,张卫平梳理了南海神庙片区发展的基础问题:整体文化形象未凸显,空间环境品质待提升,片区发展面临山水不显、文脉不清、风貌不佳、交通不畅这四大挑战。

历史文脉传承方面,南海神庙文化旅游产业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海丝文旅城南海神庙核心区规划、南海神庙及周边(扶胥古镇)历史文化带策划等提出,力争使南海神庙文化旅游产业区文物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利用;以南海神庙为中心,围绕海丝文化在创新中传承,在传承中互动,打造具有文化魅力、现代活力、智慧创新的现代海丝文化传承旅游核心区;全方位保护扶胥通江达山的整体格局等。2022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海神庙保护规划》中还提出以南海神庙为主形成该片区的规划展示线路。

城区联动方面,黄埔临港15公里工业遗产公园规划中形成“一带多廊,八区共生”的整体规划结构。周边的庙头旧村、南湾旧村、夏园旧村等的改造方案,助力南海神庙创建5A级景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定位文旅节点、打造多元的城市空间等。交通、工业转型、海丝文化等方面,周边亦有诸多相关规划。

未来,结合广州面向2049的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广州东部中心总体规划、广州市黄埔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等,南海神庙是珠江文化带沿线重要文化价值要素,要助力打造世界级滨江文化景观带;以南海神庙及码头遗址为核心,打造展现千年海丝魅力的海丝文化核心区;打造千年海丝文旅品牌,推进以南海神庙、广州海事博物馆、外贸博物馆为核心的南海神庙历史文化综合发展区建设。

扶胥浴日与南中国海上的航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冯 江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建筑系系主任、教授

冯江提到,海上丝绸之路在国际上存在广泛分歧,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此有着不同的理解和看法。他强调,要将南海神庙放到更大的历史空间背景下去理解。他介绍道,“丝绸之路”的概念最早由法国人提出,但直到20世纪50年代日本开始大力推动相关研究和纪录片制作,海上丝绸之路才逐渐受到重视。

冯江展示了“丝绸之路·对话之路”(1988-1997)的五条线路,分别是中国西安到喀什的沙漠路线、威尼斯到大阪的海上路线、草原路线中亚段、游牧路线蒙古段、尼泊尔段佛教路线。他指出,当时对海上丝绸之路的认识还相对模糊和简单。从线路中可以看到,大多是沿岸航行,到一站换一站,所以海上贸易并不是直接从中国或日本去到地中海,而是通过一个个港口、一站一站逐步交换货物,编织成一个更强的贸易网络。

冯江表示,海洋文明是中华文明的一部分,但长期以来被陆地中心论所掩盖。他强调,海洋是连接不同文明的纽带,而不仅仅是陆地的附庸。冯江探讨了南中国海的重要性,指出不同地区对海上贸易的主导权有着不同的看法。季风对古代航行十分重要,可以利用季风导航。南海神庙是广州对外海上贸易的象征,与海上丝绸之路紧密相关。从宋代开始,扶胥浴日成为羊城八景的第一景,这说明了广州对海洋的重视。

冯江介绍道,在广州的近代城市中,轴线经常会转弯。这是因为河道和山体不垂直,轴线的一端要垂直于山,另一端要垂直于水,因此轴线就弯了,南海神庙片区正是如此。他认为,扶胥浴日,不仅是从视觉上,还从感觉上,建立了人和海洋的关系。

最后,冯江分享了对填海造陆和生态意识的感悟,并号召年轻人共同思考,贡献出大家的智慧。

竞赛任务书讲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戚冬瑾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本届西部之光大学生暑期规划设计交流活动的基地选址广州南海神庙及周边片区。广州“一江两岸三带”三个十千米黄金岸线,分为西、中、东三个十公里,其中南海神庙及周边地区是东十公里的东部终点,未来通过更新规划和设计,打造生态低碳、展现活力与开放的现代化港城,有效提升珠江东部门户形象。本次研究范围东至电厂东路,北至黄埔东路,南至西滘涌,西至黄埔大桥,约1.5平方公里。

戚冬瑾详细介绍了基地的道路交通现状、道路系统规划、轨道交通现状、绿地景观现状、用地权属现状、用地建设状况、历史文化资源保护规划、两重点一重大项目、基地内已有规划项目等。随后深入讲解了“面向产业升级转型,塑造新时代海丝文化的空间载体”、“挖掘海上丝绸之路历史文化资源,协调保护传承与开发利用关系”、“梳理蓝绿体系,重塑城市滨水地区空间特色”这三大设计主题。最后细致分析了三大设计范围并给出了对应的建议思考方向。

现场调研安排讲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 晖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

刘晖对第二天的现场调研进行了简要说明。他提醒大家注意时间安排,尤其要遵循参观粤华发电厂和菠萝庙船厂时的特定时段,以及南海神庙和海事博物馆要提前线上预约。他展示了第二天的调研分组名单和第三天的分组汇报安排,强调调研过程中要注意安全,并祝大家调研顺利。

基地调研

6月6日,师生们前往南海神庙和海事博物馆参观,并分批次前往粤华发电厂和菠萝庙船厂参观,通过实地调研和沟通,同学们对这一片区的现状有了更深入地了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调研合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边走边问 细节拉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加快脚步 多走多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师傅内心OS:“孩子们咋这么多问题,抗不住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认真听、认真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开阔的场地 挥洒的创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是什么让大家驻足观察

分组汇报

在现场调研之后,参与交流活动的师生以学校为单位,分组讨论形成调研汇报文件,并于6月7日上午进行汇报交流。

同学们从基地现状、人口结构、历史文化价值、业态类型与空间分布等方面进行分析与思考,深入挖掘问题并提出解决策略,在短期内形成了有价值的调研成果。

各位老师针对学生们的调研分析进行点评与指导。首先肯定了学生们的调研成果与做出的努力,并且指出了学生们在城市更新、文化挖掘、愿景展望等方面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对接下来的工作的建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学们进行精彩汇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部分点评教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合影留念

感谢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提供照片。

【免责声明】本公众号发布的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以任何形式进行牟利。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于第一时间协商版权问题或删除内容。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第九届“西部之光”大学生暑期规划设计交流活动结果出炉!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第八届“西部之光”大学生暑期规划设计交流活动结果出炉!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

官宣!第七届“西部之光”大学生暑期规划设计竞赛结果出炉!

点击图片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