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你可能不知道,罗荣桓将军曾经被人骗过钱,这是怎么回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银圆救了罗荣桓一命

说起来,罗荣桓和银元之间还挺有渊源的,当年若不是一块银元,他的这条命可能都留不下。

当时“三湾改编”后抵达井冈山,革命斗志昂扬,来来回回也打了不少的胜仗,为了庆祝他们胜利,军领导给每一名干部发放了零用钱——一块银圆。罗荣桓也有幸得到一块,对于这块银圆他非常的珍惜,来来回回擦拭了好几遍,将其放在了自己的上衣口袋,时不时的就掀开自己的口袋看一看,生怕丢了。

两个多月后,又一场战斗爆发,罗荣桓万万没想到,银圆竟然会救自己一命,一块银圆竟会成为他的救命恩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敌我双方之间的交战还是非常激烈的,罗荣桓更是热血的带着战士们冲锋,正当他准备大展拳脚时,突然胸前传来一阵异样,就如同突然被人打了一记重拳,只是,时间要紧,他自己还来不及查看,就同战士们一块冲出去了。

一直到战斗结束之后,罗荣桓才有时间查看自己,并意外的发现自己的上衣口袋竟然凭空出现了一个洞,这是什么时候出现的?他忽而想起口袋里面装着的东西,赶忙摸了一下,心下松了一口气,还好,他的那块银圆还在。

罗荣桓不放心的将银圆掏出来,仔仔细细的端详,再将记忆倒置,当他的手摸到一块地方时,果不其然,那个地方有一个坑洞,此时的他才明白,原来,当时自己感受到的异样竟然是敌人射来的一颗子弹吗?只能说他的运气还算是不错,银圆为他抵去了百分之九十九的危险,让他成功避开死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另一方面来说,银圆真的“救大命”,之后,他专门找到一块白布,将银圆妥妥帖帖的包裹起来,为表重视,他还放进了自己贴身的衣服口袋里面。

从这之后,银圆就成为罗荣桓另外一种意义上的战斗伙伴,此后的岁月里,即便他的日子过得再艰难,饿的没有钱买饭,都没想过动这块银圆。

西安事变后,罗荣桓奉命前往抗日前线,离开之前,他将自己的这块银圆留给了妻子,让她当作孩子的护身符。

这一生中,有一条做对了,就是坚决跟着毛主席走

罗荣桓同毛主席之间存在着几十年的交情,他俩的关系有点特别,既是志同道合的革命战友,又如同关系最为亲密的弟弟和兄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毛主席的名字,罗荣桓知道的非常早,甚至要排在朱德和陈毅等人之前,虽然罗荣桓在长沙没有见到毛主席,但是,他陆陆续续也参加了不少毛主席领导的学生运动,在这一个又一个的活动之中,罗荣桓的表现都非常的亮眼。

利弊总是伴生出现的,因为参加了反日爱国运动,罗荣桓在长沙读书方面也遇到了问题,学校不愿意再接收他这样的“激进”的学生,罗荣桓只能跟着同学们一块去北京。

作为一名热血青年,罗荣桓是有这个追求的,而且追求的目标也非常鲜明——毛主席。

罗荣桓离开长沙之前,距离毛主席离开已经过去了4个月。罗荣桓秉持着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的想法,直接跑去北京补习了一年,之后又凭借着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山东青岛大学工程预科,两年之后,他又跟着同学一块来到广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到广州之后,他又跑去中山大学旁听。好消息:毛主席在广州,坏消息:他和毛主席仍旧是陌生人状态。

之后时局动荡,各个地方的农民运动搞得风生水起,湖南的农民运动尤甚,得到这些消息后,罗荣桓再也没有办法静下心来学习,11月他立刻出发离开广州,回到衡山老家,投身到农民运动热潮当中。

当罗荣桓忙着参加农协工作的时候,毛主席在干什么呢?毛主席也回到了湖南老家,忙于考察农民运动,衡山县也在毛主席的考察范围之内,只可惜,此时的罗荣桓并不是党员,所以又一次的和毛主席擦肩而过。

一次又一次的错过,难道罗荣桓和毛主席之间真的没有缘分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在一步步往上走时,罗荣桓也在一步一步往上爬,1927年,罗荣桓顺利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没过多久就被转为中共党员。

秋收起义之后毛主席见到他们情绪低迷的样子,觉得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必须得鼓舞一下士气,于是,在部队出发之前,毛主席将他们集合在草坪上面,并当场发表讲话:“......反动派并不可怕,只要我们团结得紧......”大家在下面全神贯注的聆听,失败的情绪也在慢慢减少,听到最后,那些负面情绪也随之一扫而光。

也是在这个草坪上,罗荣桓第一次见到传闻中的毛主席。从这个时候开始,罗荣桓对于毛主席既尊重又敬仰,在毛主席身上,罗荣桓看到了光明的未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多年以后,罗荣桓的儿子罗东进回忆起,父亲去世的前几天,还不断地和他们强调,他这一生中,有一条做对了,就是坚决跟着毛主席走。

凡是我倒霉的时候,罗荣桓都跟着倒霉

1963年,王力陪同毛主席去罗荣桓遗体进行告别时曾经说过:“凡是我倒霉的时候,罗荣桓都跟着倒霉”。此话何解?

其实很简单,翻阅史书你会发现一个问题罗荣桓会跟着毛主席政治地位的升降而起起落落,所以,他们二人的命运是纠葛在一起的,不过,不管时移世易,罗荣桓都是毛泽东路线的坚定支持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毛主席的口中,罗荣桓是一个非常“老实”的人。但是,有时候这份老实却被别人利用。

一次,罗荣桓跟着国际顾问李德来到阵地前沿视察,李德用望远镜看了一会儿后,又回头看了一眼罗荣桓,给他下了一则命令:带着一个工兵排去埋地雷。罗荣桓没有提出任何的意见,任劳任怨的完成任务,等他好不容易埋完地雷,又吭哧吭哧的跑回来报告完成了任务,结果,让他生气的是,李德又开始折腾他,竟然又让他将埋下去的地雷给起掉。

其实,罗荣桓也并不是不愿意去,更重要的原因是敌人距离埋雷的地方已经近在咫尺,他心疼那些和自己并肩作战的战友们,因为此时的敌人距离已经非常的近了,若是再过去那么一定会产生牺牲,而且是那种无谓的牺牲,所以,罗荣桓毫不犹豫地选择不搭理对方,让他自己在那跳脚吧。

李德看到对方对自己爱搭不理,完全将自己当空气,简直是怒火滔天,竟然直接指着罗荣桓的鼻子喊道:“你不去,我杀你的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话音刚落,远处就传来敌前卫踩到地雷的声音,炮弹的辐射范围比较广,有一些已经飞到了李德站着的指挥所,危险都到脚下了,李德惜命,也不敢和对方在那里争吵,此事就这样被揭过去了。

出于对毛主席的爱戴,罗荣桓爱屋及乌,对待毛主席的夫人贺子珍也很好。

这段故事发生在长征路上。其实,如果追根溯源,就会发现,其实,早在井冈山时期,贺子珍和罗荣桓就认识了,那时候,罗荣桓给贺子珍的感官非常好,简单来说就是看上去就是一副老实人像。

长征中途,贺子珍骑在一匹小骡子上,受到交通工具的影响,贺子珍想快也快不了大部队的速度也不会因为贺子珍一个人而停下脚步,该走还得走,如此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贺子珍经常掉队,有时候大家连她的影子都看不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时候负责殿后的是罗荣桓,而贺子珍掉队之后的去处就是罗荣桓所在的队伍,罗荣桓看到她之后,也会给她精心安排,让她宿营和警戒。知道毛主席时刻惦记着贺子珍,所以,当电话线架好之后,罗荣桓就立刻给毛主席打电话报告,让他不要担心。

对于自己掉队到罗荣桓的队伍,贺子珍坦言:“就像到了家里一样,感到十分安全。”

罗荣桓见到贺子珍就如同他见到毛主席那样,后来,即便毛主席落难,罗荣桓也没有离他而去,更加没有改变对他的态度,依旧如同往昔一样恭敬,可以说真正意义上做到了雪中送炭。

虽然罗荣桓对毛主席忠心不改,但是,他很少会在外人的面前提到毛主席,也从来不会说那些吹捧和赞扬的话。唯有一次,他对着袁光称赞道:“毛主席的这个建议十分英明啊......”起因是毛主席的一个决定改变了红军的命运,从而促使红军赢得了战争主动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毛主席和罗荣桓之间的感情,罗荣桓的夫人林月琴最有发言权。

一次,外宾要来延安,罗荣桓眼尖的看到毛主席所盖的被子已经非常破旧了,为了在外宾面前留下一个好印象,他便找到供给部给毛主席重新换一床新棉被。

这件事很快就被毛主席发现了,他立刻就询问,到底是谁让换的,在得知是罗荣桓起的头后,直接给对方打去了电话,他们现在就是这个条件,吃小米,穿破旧衣服,为啥盖了旧被子就不能见洋人?还要重新换一套。

毛主席的嗓门有点大,即便全程都是湖南口音,但一旁的林月琴依旧听得一清二楚,挂掉电话以后,罗荣桓沉思半晌,随即点点头,毛主席说的话很有道理,于是,他又吩咐他们将原来的旧被子给还了回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起初,林月琴对毛主席的印象是:脾气很大。

但是,后来那些研究党史的专家们解读时,却认为:毛主席这么做,一方面说明他的脾气大,但是,另一方面也正好能够证明,毛主席对罗荣桓的感情亲近,两人根本不需要客套。

罗荣桓主动让贤

正如毛主席所言,罗荣桓实在是太“老实”了,所以,当罗荣桓做出让贤的举动时,他们完全能够理解,这确实是他能够做出来的事。

1995年首都人民大会堂里面热闹非凡,众多的老红军和老将军都集中在这里,而这里面最为瞩目的就是罗荣桓的夫人林月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家在一旁聊天的时候,有人凑到林月琴的跟前询问:“早就听说罗帅在五十年代有过一封让贤信,你知道吗?”

林月琴也想起这件事,那件事发生在1956年9月2日,罗荣桓写信给彭德怀转军委并报毛主席,要求解除自己身上总政治部主任和总干部部长职务。

后来,这封信被有关单位列入了革命文物,珍藏在档案馆里面。彭德怀将这封信从头到尾读过以后,在上面批示,“克诚同志,抄送军委委员阅,准备在军委会上讨论一下,原稿转呈主席。”

不过,罗荣桓说的确实是真事,因为1946年,罗荣桓就被确诊为肾癌,还同时患有高血压和心脏病,之后还去莫斯科做了手术,后来他吃哪家指挥了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都是抱病参加的,新中国成立以后,罗荣桓更是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之中,在日夜操劳之下,病情也更加的厉害,为了不影响到工作,他才主动写了这封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这样一件事情中,我们也能清晰的看出,罗荣桓对于党的事业可谓是高度负责,不愿意因为自己而影响到工作。

罗荣桓被骗银元

罗荣桓的这份“老实”早就凸显出来,以至于还被人利用上当受骗过。

当时秋收起义三湾改编的时候,一次,部队打土豪分到一些钱充当伙食费,装在了一个箱子里面,那时候红军才刚成立,所以,从各方面来说都是非常艰苦的,成分也没有后来我们所看到的那么纯。

当时,大家将装满银元的箱子交给了连队党代表罗荣桓,大家出于对他的信任,将东西交付到他的手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果,走到半路上后,一个人凑上来说:“党代表,你提不动了,我帮你提吧!”

那时候的罗荣桓是真的青涩,刚离开学校的他,眼神里充斥着清澈的愚蠢,而且,他已经提了好长时间的箱子,里面装了不少银元,也确实不大轻,既然有人帮他分担重量,他就毫不犹豫的将其交付给对方。

然而,等到了宿营地,罗荣桓傻眼了,他都快把草皮给翻开了,都没有见到那个和他进行银元交接的人,理所当然的,那一箱子银元也消失的一干二净,原来,对方直接带着一箱子钱携款潜逃,匆忙离开红军。

多年之后,罗荣桓将这个故事告诉自己的孩子,同他们说:“看来那时候,我的思想太简单了。革命队伍不会纯而又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即便自己上当受骗,罗荣桓也没有因此而丧失掉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此外,他对自己的孩子们也非常的严格。

罗玉英幼时就和父亲分开,为了革命,罗荣桓将她留在了湖南老家,一直到全国解放之后,孩子才回到他的身边。

突然见到消失了二十多年的父亲,罗玉英心里有千言万语,但是,这些话最后都化作两个字:“爸爸!”话落,罗玉英泪流满面。

罗荣桓看着自己的孩子,亲切地摸着她的脑袋,说:“20多年来你在家受苦了吧!今天毛主席解放了我们,咱们全家在北京团聚了,应该高兴才是啊!”

听了父亲的话,罗玉英吸了吸鼻子,当场笑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是啊,如今她已经回到了父亲身边,这确实不需要落泪,而是需要感到无限的幸福。

罗荣桓常常会教育自己的孩子,需要艰苦奋斗,不要忘本,更不要脱离群众。

当时,罗玉英刚到北京没多久,就准备拿着自己破了的裤子去街上补,然后被父亲看到了,罗荣桓当即生气了:“为什么不自己补?刚出来就忘本啰!”

后来,罗玉英毕业,罗荣桓支持孩子去工农群众中,到基层和艰苦的地方工作和学习,在农场两年多的时间里,罗玉英的思想确实得到了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