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导语:但凡成大事者,都是破心贼,向内求的。这是王阳明的成事法则,也是知行合一的最高境界。

公元1517年至1518年,王阳明仅用1年零3个月,纵横千里山区,轻易平定朝廷多次围剿,而始终不见成效的数十万匪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世人皆称赞阳明先生剿匪功绩斐然,然王阳明却说,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不得不说,这逼还真让先生装到了。

但话说回来,人心中的「焦虑之贼,欲望之贼,内耗之贼」,相比起这三种「心中贼」来,确实难破太多了。

那如何破呢?阳明先生也提供了3条心法,分别是:

坐中静,破焦虑之贼;舍中得,破欲望之贼;事上练,破内耗之贼。

本文这条内容,就掰开了,揉碎了,来跟大家一一深入展开讲讲。

1、坐中静,破焦虑之贼

1、坐中静,破焦虑之贼

焦虑是什么?看到一个说法,我觉得很有道理,它说,焦虑的本质就是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强加一个确定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未来本就是充满不确定性的,又怎么可能强加一个确定性呢?

没有人能未卜先知,知道未来一定会发生什么,一定不会发生什么,所以大部分人总是出于对未来的恐惧,而心生焦虑。

恐惧期末考试会发挥不好,恐惧面试时会紧张得说不出话来,恐惧不知道哪一天会突然失业,然后因为这种恐惧而焦虑不已。

既然未来不可控,有人可能要说了,那这种焦虑岂不是无解了,也无可避免了?

未见得,未来确实是不可控的,但有一种东西是可控的,那就是自己。

所以,怎样才能不焦虑呢?

以自己的确定性来抵抗未来的不确定性,你就不会焦虑了。

正所谓,向外求,求而不得;向内求,本自具足。

为什么说坐中静,可以破焦虑之贼?

因为静的本质就是学会与自己好好相处,当你静下来,心中有静气,你就能让精神归位,不再游移到未来,而是安住在当下。

这就是《黄帝内经》说的「精神内守」,你就会发现,生活不在别处,当下即是全部。

因为未来尚未到来,何必忧心?

更何况,静生定,定生慧,慧自从容。

你就会由内生发出一股「如如不动的确定感」,就能以自己的这种确定性,来抵抗未来的不确定性,焦虑自然也就不复存在了。

2、舍中得,破欲望之贼

2、舍中得,破欲望之贼

我们都知道人性都是自私的、贪婪的,没有时想有,有了又想要更多,多了还想要更好,而好是没有上限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欲望也是没有尽头的,欲望没有尽头,也就意味着痛苦没有尽头。

这几乎是一个「恶性的死循环」了。

所以,太多的欲望往往是我们痛苦的根源。

蔡志忠说,当你口袋里的钱,足够购买你的欲望,那你就是有钱人。有些人即便有500亿,但他的钱不足以购买他的欲望,他也是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