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年端午恰逢高考,仿佛是古老传统与现代奋斗的一次奇妙邂逅,粽叶飘香搭配奋笔疾书,我们在纪念屈原、祈求安康的同时,也愿莘莘学子乘风破浪,一举高“粽”,带着家庭的期望和个人的梦想,挥毫执笔间,一切得偿所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端午节的那些风俗

端午节,作为中华民族的重要传统节日之一,承载着许许多多的文化记忆,也展现了南北方丰富多彩的地域特色。我国地大物博,南北方的地理环境差异导致了风俗习惯的众多不同,饮食习惯也随着地域不同而产生很大的差异。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交通逐渐便利,南北方居民的流动和文化交流也多了起来,南北方的端午节习俗也在相互影响和融合。

纪念屈原

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端午节都寄托着纪念我国爱国诗人屈原的深意。

驱邪避瘟

农历五月初五,五五叠加,在古代,端午被视为“恶月恶日”,因此便流传下来在这一天祛除病瘟、驱邪禳灾的习俗。人们会在端午这天喝雄黄酒,并在门楣上插艾草,为的就是去毒防病,虫豸不叮。挂艾草、佩香囊等习俗也意在驱除疾病和邪气。

赛龙舟

关于赛龙舟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其中就有祭屈原、祭水神或龙神等祭祀活动的说法。南方水域较多,赛龙舟活动在端午节很是盛行。

吃美食

端午节的食俗那是相当丰富,包粽子,吃五黄(黄酒、黄鳝、黄瓜、黄鱼和咸鸭蛋)、吃龙舟饭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负“粽”望

粽子作为端午节的传统美食,也是端午节的象征。小小的粽子在我国已有大概2000年的历史,最早的文字记载大概见于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将之解释为“芦叶裹米也”。关于粽子的知识你知道多少?

01

甜粽子

味道清香,馅料多样,常见的馅料有红枣、豆沙、蜜枣、果脯等。其中,红枣粽是北方最传统口味的粽子,用软糯的黄米或糯米将馅料包裹,无论形状大小,一般都会用芦苇叶包成紧实的三角锥形,枣香浓郁,是大部分北方人从小吃到大的口味。

02

咸粽子

馅料以肉类、海鲜、咸蛋黄等为主,如猪肉、火腿、咸蛋黄、栗子、香菇、虾肉等,主打一个味道鲜香,搭配细软的糯米,加之箬竹叶做外皮,包成三角形、火炬形、锥形、方形等多变的外形,赋予了咸粽子各种独特的香气。由于咸粽独具特色,内馅用料讲究,深受众人喜爱。

当下物质已极大丰富,加之物流便利,无论是红枣豆沙粽,还是蛋黄肉粽,抑或海鲜粽,已不再是南方或北方人独享的味道。美味万千,我们都喜欢!

不过,粽子虽好,食用时也需要注意:

01

不宜多食

糯米和黄米都粘性大,软软糯糯,少吃美味解馋,吃多了则不容易消化,导致出现胃胀、胃痛、反酸等症状。对于老年人、儿童和脾胃弱的人,建议不要吃太多。

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患者更要注意浅尝辄止,以免引起血糖升高和加重心脏的负担。

另外,慢性胆囊炎、慢性胰腺炎患者也不能多吃,尤其是南方的肉粽、蛋黄粽等油脂含量高的粽子,以免诱发急性炎症发作。

02

不宜凉食

粽子里糯米的支链淀粉含量较高,当它被加热后,支链淀粉会糊化,有利于被消化酶分解,更易消化,而一旦冷却,淀粉会老化回生,分子间凝固加强,不容易被消化,从而加重胃肠负担。端午适逢炎夏,千万不要贪恋一时的清凉口感,直接吃凉粽子,甚至食用冰箱里直接拿出来的粽子。

03

不宜过晚食

因为粽子的馅料或甜或咸,能量都挺高,加之糯米粘度高,所以特别不建议晚上多吃粽子,否则不仅可能引起消化不良,影响睡眠,甚至在第二天还可能出现食欲不佳等症状。建议随餐吃粽子,把它当成正餐的一部分,如果晚餐吃粽子的话,建议减少主食的摄入量,合理控制总能量的摄入。

万水千山“粽”是情

浓情端午共安康

撰稿:张妍

编辑:张妍

审核:何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