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的发展,脑力劳动岗位的普及,极大地弥补了男女之间的体力差异,这也催生了女权主义的抬头,进而影响了传统的两性关系。青年男女交往中的去责任化,就是在这种背景之下,日趋加剧的一种社会现象。

这个情况的逻辑链条是这样的,脑力劳动普及-->一部分女性收入足以养活自己-->一部分女性开始放弃传统家庭女性的角色-->对应的一部分男性放弃传统男性的社会责任。

传统文化里,对于没有大量家产可以继承的普通民众而言,两性关系无疑是人生中最主要的大事,俗话说的好“男怕入错行,女性嫁错郎”、“娶妻娶贤不娶色,嫁人嫁心不嫁财”、“只要生活过得去,哪怕头上有点绿”都是这种重要性的体现。

所以,在传统的中国式婚姻里,男的养家糊口,女的相夫教子,是一个普遍现象。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女性可以养家糊口了,那么还是否需要相夫教子?这就是一个问题了。正因为如此,一部分年轻女性,将结婚生子看成是自己对婚姻的单方面付出,而这种思潮发展起来之后,很大一部分没有自己养家糊口能力的女性,也跟风将结婚生子视为自己的单方面付出了。因此出现了大量的“生孩子警告”。

与此对应的,则是一部分男性的厌倦和反感。无疑,对于需要依靠男性生存,却又跟风放弃自己义务的一部分女性女性来说,过于强调生孩子是给男方生的,除了招致反感和对立以外,没有什么用处。当然,也有一小部分沸羊羊会接受这种观念,从而放弃自己的人格和自尊,成为一名舔狗。但是大部分男性还是很快就清醒了过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类似于,如果不给彩礼,过得有多爽的观点立即得到了很多男性的共鸣。毕竟十几万的彩礼,如果单纯玩的话,可以买台不错的电脑,Steam上的游戏随便买,还能来个新马泰一月游,日子美滋滋。

最终就形成了,青年男女的互相去责任化,互相不对对方有义务,互相不对对方家庭有义务。甚至“两头婚”这种形式也开始盛行了起来。

这也是为什么这些年,网上性别对立情绪极其严重的一个产生原因。这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

要解决这种现象其实也很简单,一场经济危机就行了。当经济危机到来的时候,普通人很自然的就会选择抱团取暖,而婚姻是这种抱团的最自然选择。当然,并不是唯一选择。宗族、宗教、聚义等,也是可能的。

喜欢本文的话,欢迎关注活在信息时代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