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电影自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吸收大陆(香港)人才,开始起步,到六十七年代的蓄势,终于迎来了八九十年代的巅峰,一度成为亚洲电影的代表。期间大导演、大编剧、大明星、大老板,数不尽风流人物,你方唱罢我登场,当然都是各自领域的一时人杰。

但论香港电影全才,陈勋奇可能是绕不开也最当之无愧的一个名字。他一个人横跨了电影公司老板、导演、编剧、演员、配乐、动作指导甚至飞车特技,而且在这些领域非蜻蜓点水似的浅尝辄止,都有相应的非凡成就。

他还有个标签是小胡子,和林子祥、陈勋奇、元华号称香港娱乐圈的四大小胡子,此外他更是成龙的大哥,李修贤的伯乐,王家卫的恩师。

一个人横跨这么多领域,拥有这么多标签,他的成功到底是天时、地利还是人和?

陈勋奇原名陈永煜(有个弟弟叫陈永信),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十几岁时在亲戚的介绍下进入邵氏,不久拜师创造出《我的中国心》、《南屏晚钟》、《不了情》、《狮子山下》等无数经典的配乐大师王福龄,很快显示出非凡天赋。

到70年代邵氏、嘉禾两强争霸,80年代嘉禾、新艺城、德宝三分天下,陈勋奇几乎全程参与,又是多岗位多角度,还能站在电影公司老板这样一个全局高度,说他是香港电影最重要的参与者和见证者,也不为过,90年代王家卫横空出世,一度成为香港电影的名片,而陈勋奇正是王家卫的伯乐。

提起配乐的话,巅峰时期他曾一个人,负责邵氏一年40多部电影的配乐,还可以去外面给王羽等接私活,直至包揽香港电影2/3的配乐,《东邪西毒》中的一首《天地孤影任我行》,更是无数音乐爱好者和王家卫影迷心目中的经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邵氏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几乎整整二十年是香港影坛霸主,李翰祥、张彻、胡金铨、楚原号称四大名导,陈勋奇最为佩服李翰祥,甚至自嘲看多了李翰祥的风月片,一度导致自己发育不良,一直长不胖,而同样由此看法的还有大编剧文隽,不过他认为是导致自己没有长高。

李翰祥重回邵氏的第一部电影《大军阀》,陈勋奇都渴望参与,但是李翰祥是全才,自编自导,凡是亲历亲为,对配乐的要求很高,用什么乐器都告诉你。

而此时陈勋奇主要服务的张彻却恰好相反,或许因为项目太多,他喜欢放手让年轻人发挥,很少教演员怎么演戏,喜欢提拔新人,如狄龙、姜大卫、傅声、戚冠军、包括后一点的李修贤。让陈勋奇配乐,也放手让其发挥。

后来李翰祥还是找了吴大江(主要作品有《侠女》、《瀛台泣血》、《新红楼梦》、《山中传奇》、《空山灵雨》)做配乐,陈勋奇也坦言此时自己功夫尚未到家,不可能各个导演都满意,不过到了1973年的《一乐也》,双方也有了合作。

除了邵氏,由于陈勋奇在配乐上的才华过于外溢,有时候也出去接私活,比如大导演罗维的电影公司,彼时成龙才慢慢由龙套转为主角,但没有一部电影卖座,曾志伟也才从武师慢慢转到幕前,靠点子多在电影圈渐渐有一席之地,三人因为工作交集互相欣赏,逐渐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香港娱乐圈流行拜契爸契妈,陈勋奇、成龙、曾志伟都称呼叫罗维的老婆(当时应该是刘亮华),为干娘,彼时电影市场还比较单纯,没有因为商业竞争大规模挖角。但很快,一切都在金钱的诱惑下慢慢变质了。

当时成龙的戏不卖钱,罗维开了很多戏捧他,李小龙死了后,大家都在寻找接班人,成龙终于等来了机会,外借给吴思远、袁和平拍摄《蛇形刁手》上映后,香港市场拿下了270万票房,在42年前的1978年是最成功的功夫片之一了,接着《醉拳》的成功,更是让成龙直接爆火到东南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台湾第一影业机构的老板黄卓汉,本来和罗维是好朋友,这时候也为前途无限的成龙动了心,出500万挖墙角。邵逸夫在错失了李小龙后后,出动劳斯莱斯去机场接台湾宣传回来的成龙,一向以节俭著称的邵氏都开价一部戏200万,嘉禾则直接送来200万的现金支票,作为定金,后来涨到一部400万,而且连签3部,提前支付800万。

成龙坦言当时拿着支票,做梦都会笑醒,现在多认为罗维看走眼,压榨成龙,看来很多是是非非,并非单纯的人品问题,或是一句话能解释清楚。

作为朋友陈勋奇支持成龙去嘉禾,因为嘉禾当时依靠李小龙,建立了强大的海外发行网络,而且嘉禾的卫星公司制度,更有利于创作人的发挥。虽然如此,成龙进入嘉禾的过程,依然受到黑道、白道各方势力的干扰,王羽、张权等各色人物的恩怨人情,甚至签约嘉禾初期,还要一度远走美国,先拍摄《杀手壕》躲避风头。这些电影圈的恩恩怨怨,一度令陈勋奇非常厌恶。

而曾志伟在罗维的支持下,先拍摄《踢馆》、《贼赃》,直至后来去新艺城拍摄《最佳拍档》,渐渐显露人前。

虽然已经几乎雄霸了整个电影圈的配乐,但彼时的配乐的似乎只是后期工种,在整个业界地位不高,再加上两位好友陆续获得成功,也“刺激”陈勋奇渐渐像前台转型。

但转型之后哪个岗位比较适合自己呢?陈勋奇认为自己不够高,又不够帅,开始找了麦嘉

准备先从副导演做起,成龙则让其先做演员,还调侃自己鼻子这么大,眼睛这么小,洪金宝身材水桶一样,不也能做演员,而且只有自己演过戏,将来做导演才能对整体表演水准有一个把控。

陈勋奇于是签约嘉禾公司两部戏,第一部戏《孖宝闯八关》就做男一,米雪的妹妹,雪妮做女主角,这部片子意外得到影评人和女观众的喜欢。陈勋奇看到自己都有女粉丝了,有点飘飘然,想接着走想走爱情喜剧的路子,继续“收割”女粉丝,于是推掉了嘉禾公司的很多剧本,让公司以为其在耍大牌。

这时候洪金宝知道陈勋奇精通跆拳道、白眉拳、龙形拳,觉得《败家仔》里面的反一号小王爷非常适合陈勋奇,还为其量身定造了角色的动作以及相应性格,但又怕此时的陈勋奇放不下“偶像包袱”,就派自己宝禾公司的管家婆陈佩华(香港电影公司负责内部行政和制片管理的人,陈可辛、禤嘉珍、谷薇丽都曾扮演此角色),作为中间人先来说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勋奇一看是洪金宝的作品,角色又很有突破,欣然接受,没想到成为自己在演员上的启蒙作品,经过和大导演的碰撞,才知道演员的走位、镜头的运用、武打的设计等演员必备的基本功。

因此收益终身的陈勋奇,始终认为,反一号才是一部戏的最好角色,正派角色会有很多,但都会围绕反派展开,一般反派失败或者死亡,这部戏也就宣告完结。后来去帮忙王家卫的《一代宗师》,一开始就看好张晋的反派角色,后来张晋果然因此获得金像奖最佳男配角“咸鱼翻身”。

两部戏约完成之后,陈勋奇又完成了重大转型,在金公主幕后支持下做老板,成立了永佳影业公司,为什么选择金公主而不是之前合作的嘉禾或者其他公司呢?这很大程度上来自曾志伟的穿针引线。

成龙的《笑拳怪招》在金公主院线上映后,非常卖座,曾志伟就穿针引线让成龙签约金公主,成龙推脱不掉,本来喝酒口头上谈的不错,但第二天一早估计酒醒了,就借口打高尔夫走掉了。

陈勋奇拍摄《败家仔》的时候,曾志伟被成龙抓去台湾补拍《龙少爷》,在曾志伟临走时,陈勋奇问,签约嘉禾两部戏,现在快拍完了,下一步应该怎么走呢?

曾志伟当时本来有家制片公司,是和黎应就合作,但是两人不咬弦,就让陈勋奇去接手公司,一个管制片,一个管财务。陈勋奇一谈钱就头疼,现在看有现成人选,就一口答应。

至于投资人,就建议去找自己比较熟悉的金公主,因为曾志伟已经和金公主雷老板谈过,不过不是雷觉坤,而是雷觉坤的哥哥雷觉华。但是雷觉华突然离世,内有加上外患,曾志伟显得意兴阑珊,不然就没有新艺城,或者曾志伟在新艺城七怪里的地位,也要靠前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公司是成立了,也要有作品才行,因为时装戏便宜,自己粉丝受众也比较年轻,警匪片的竞争过于激烈,就找洪金宝商量,新公司要有新想法,决定另辟蹊径拍摄一部时装喜剧动作片,全程交给洪金宝掌控,自己做出品人。

又抓来之前自己两部作品《孖宝闯八关》、《败家仔》的编剧黄炳耀,可以说主创团队是顶级的,没想到这次搞了几个版本,都没有达到想要效果。

后来受到詹姆斯·柯本的1973年的《妙手空空大行动》的启发,决定主打扒手题材,虽然黎应就不同意,认为主角不应该是扒手,但是洪金宝和黄炳耀都觉得不错,黎应就也就妥协,还找了香港警队专门抓文雀(也就是小偷,杜琪峰还专门拍了《文雀》)的朋友,积累小偷的行为习惯,例如舌头舔刀片等扒手技能都学的差不多了,才开始开拍。

由于自己本身精通无数,陈勋奇认为现代电影要表现功夫,咏春最为合适,指手,圈手,捆手,迅猛快捷,是现代搏击中最好看的部分,因此《提防小手》动作设计也以咏春为蓝本,尽量简单实用,符合现代打斗。

题材突破,人物形象突破,动作设计突破,《提防小手》推出后大受欢迎,票房大败同期上映嘉禾公司吴宇森的《摩登天师》,邵氏江龙导演的《卒仔抽车》,永佳影业也一下子在业内打响招牌。

但是陈勋奇坦诚成功也有很大运气成分,发行商说要赶复活节档期,影片快结尾时本来还有一场动作戏都没完成,但靠剪辑和整体效果,观众也被“糊弄”过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还举例说,成龙耗尽心血完成的《龙少爷》,不幸碰到同期的《最佳拍档》被打死,成龙躲在嘉禾公司的后山,偷偷抹眼泪。因为潮流变了,大家都喜新厌旧,正如现在国内的电影市场,《碟中谍7》都会被国产片打死,这在前十几年是不可想象的,所以顺应潮流、题材创新非常重要,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未完待续)

每天更新干货内容,文章原创、资料搜集不易,承爱打赏点赞收藏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