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笔者前文关于端午节习俗起源考中,综合分析了10种说法,得出端午节最早是源自先秦时期古人认为五月五日是“恶月恶日”的说法。从而在这一天采取多种方法进行驱毒辟邪,诸如挂菖蒲、悬艾叶、薰苍术、沐兰汤、饮雄黄酒等,然后经过历代纪念先贤活动的加入,逐渐演变成如今的端午节。

关于五月五日是“恶月恶日”说法的原因,我们上一篇文章讨论过。这在先秦文献,《礼记》、《吕氏春秋》、《夏小正》、《大戴礼》等古籍中都有相关记载。大致由于星象、气候以及古时瘟疫流行有关,出于对未知世界的不了解。因而产生了恐惧心理,并延伸为五月五日出生的人是不祥之人,会给门户造成危害,因而此日生人多被予以偏见或抛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今我们知道这些是迷信和附会,自然不信。可是古人却不这样认为,反而很固执。那么,端午生人难道真的会带来不祥吗?历史上有没有此日出生的名人?他们的命运难道真的是不利于门户吗?笔者翻阅文献资料,找到七位有确切记载的生于端午节的历史人物,男女皆有,并且他们的命运各不相同。

这七位端午节出生的名人,无一不是赫赫有名,帝王将相后都有。按照出生年代分别为“战国四公子”之一孟尝君田文、西汉权臣王凤、东汉重臣胡广、东晋名将王镇恶、西夏开国帝王李元昊、辽国道宗宣懿皇后萧观音、和北宋徽宗赵佶,下面我们就一一简单介绍其生平以及结局。

一、孟尝门下客三千,鸡鸣狗盗出冯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孟尝君

【宋】徐钧

诞当五月命于天,齐户风谣恐未然。

若使当时真不举,吾门安得客三千。

孟尝君田文,战国时齐国宗室,权臣靖郭君田婴之子。孟尝君是“战国四公子”之一,以广罗天下任侠、善养士著名,门下食客数千人,声名载誉于诸侯。齐湣王时担任齐相,擅权震主,合纵韩魏攻秦楚;被齐湣王排挤后,出任魏相,联合秦、赵、燕共伐破齐,逼走齐湣王。齐襄王立后,居封地薛邑,死后谥为孟尝君。

《史记·卷七十五·孟尝君列传第十五》记载,田婴有四十多个儿子,田文是小妾的儿子,生于五月初五。田婴认为是恶月恶日生人,让其母将田文抛弃不养,其母偷偷把他养大。后来被田婴看到,便责骂田文母,田文问:“君所以不举五月子者,何故?”田婴说:“五月子者,长与户齐,将不利其父母”,意思是五月子,生长快,可与门户一样高,这样将对父母不利。(注:古代的门专指两扇门,户则为单扇门)

于是田文便和其父辩论,并说出一番古代逻辑学的朴素理论。田文问:“人生受命于天乎?将受命于户邪?”田婴没有回答,田文又说:“必受命于天,君何忧焉。必受命于户,则可高其户耳,谁能至者!”大意为,如果人受命于天,那么养不养田文,对田婴都没有影响;如果不受命于天,而是门户,那么只需要把门户增加很高,谁还能长得那么高呢?因而从两方面来说,五月五日生人和父母命运都没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田文这番话很精辟,以至于打动了田婴,对田文刮眼相看。后来田文又劝其父亲广散家财,礼贤下士,招罗宾客,于是蜚声诸侯。田婴看田文很有出息,便立田文为太子,后来田文继承父亲封地,为薛公。

田文对待门客,不问出身贵贱,一律平等厚待。故而使得天下侠士亡盗云集,食客多达数千人。比较著名诸如“鸡鸣狗盗”以及“冯谖客孟尝君”的故事,都为人熟知,这为田文在以后诸侯之间纵横捭阖打下基础,从而得以叱咤诸侯,成为“战国四公子”之一

不过,以笔者观感,孟尝君和其他三公子相比,还是略逊一筹。其他三公子大体以国事为重,孟尝君则以一己之私为重。因被秦昭王囚禁,便联合韩魏攻秦。因齐湣王猜忌自己,便联合秦赵燕魏攻打自己母国齐国,逼走齐湣王。甚至路过赵国,仅仅因为人们讥笑他身材矮小,便和宾客砍杀数百人,灭一县而去,可谓残暴肆虐。

田文广罗盗贼亡客,以至于薛地风气不正。司马迁说:“吾尝过薛,其俗闾里率多暴桀子弟,与邹、鲁殊”。而孟尝君虽然广大门户,得以善终,不过因为诸子争立,分崩离析,导致齐魏共灭薛,满门被杀,最后田文绝嗣无后

二、外戚专权王氏兴,王莽篡权由王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放言五首·其三》

【唐】白居易

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王凤(公元前?年—公元前22年),是汉元帝皇后王政君的哥哥,汉元帝即位,王氏四兄弟(王凤、王音、王商、王根)分别位居要津,掌握朝政,形成“王凤专权,五侯当朝”的局面。王凤曾提拔侄儿王莽,封为新都侯。王凤生病时,王莽侍奉左右,衣不解带,王凤大受感动,临死嘱咐王政君及帝照顾王莽,从此王莽得以进入仕途。

在《汉书》中没有记载王凤出生年月,在汉代刘歆著、东晋葛洪辑抄的古代历史笔记小说集《西京杂记·卷二·五六·五月子不举》中有记载:“王凤以五月五日生,其父欲不举。曰:‘俗谚举五日子,长及户则自害,不则害其父母。’其叔父曰:‘昔田文以此日生,后为孟尝君。以古事推之,非不祥也。’遂举之。”

王凤虽为外戚,权倾一时,不过在当时还算相对忠贞,并无异志。接替他为大司马车骑将军而辅政者,为其从弟王音。王音在职七年,王凤之弟王商接替辅政,为大司马卫将军,三年而卒。由王凤之弟王根为大司马骁骑将军辅政,在职四年而病免。而后由王莽为大司马,从此开始王莽时代,最后建立新朝。

三、万事不理问伯始,天下中庸有胡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胡广》

【宋】徐钧

六朝黄发老三公,固位依违善取容。

真是乡原为德贼,如何至德比中庸。

胡广(91年~172年),字伯始,南郡华容县(今湖北监利)人,东汉时期重臣、学者。《后汉书·卷四十四·邓张徐张胡列传第三十四》记载,胡广初举孝廉,后中策试第一。历任尚书郎、尚书仆射、汝南太守、大司农、司徒、太尉等职。

因拥立汉桓帝有功,获封安乐乡侯,寻以特进征拜太常,迁太尉。汉灵帝继位后,拜司徒、录尚书事。熹平元年(172年),胡广去世,年八十二,谥“文恭侯”。其追赠及葬礼规格,为东汉中兴以来人臣之最。

胡广博学多闻,史称其“学究五经,古今术艺毕览之”。他在前人学术成就的基础上,作《百官箴》四十八篇,为后人研究汉朝官制留下了宝贵资料。又在选举上主张“选举人才,无拘定制”。但他性格圆滑,柔媚宦官,以奉行中庸之道著称,历事六朝,为官三十余年,史称“一履司空,再作司徒,三登太尉”。京师为其作谚语道:“万事不理问伯始,天下中庸有胡公。

关于胡广生于五月五日的记载,见于宋代李昉编纂的《太平御览》,有多处收录,如卷三十一《时序部十六》载:“《世说》曰:胡广本姓黄,五月五日生,父母恶之,置瓮中投于江,胡翁闻瓮中有儿啼,往取之,养为子,遂七登三司。”

(限于篇幅,下文再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1/6/16榆木斋

主要参考资料:

《史记·卷七十五·孟尝君列传第十五》汉代司马迁编撰

《汉书·列传·外戚传》东汉 班固编撰

《西京杂记·卷二·五六·五月子不举》汉代 刘歆著

《后汉书·卷四十四·邓张徐张胡列传》南朝(宋)范晔撰

《宋书·列传·卷四十五·王镇恶传》南朝(梁) 沈约撰

《太平御览》宋代 李昉编纂

《宋史·列传·卷二百四十四·夏国上》元 脱脱等人修撰

《宋史·本纪·卷十九·宋徽宗》元 脱脱等人修撰

《辽史·列传·卷一·后妃传》元 脱脱等人修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