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效化解电动自行车停车、充电难题,绍兴市消防救援支队创新推出电动自行车充电停放场所“改造六法”,为高层小区消防管理难题提供“绍兴方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更经济 更简便 更适用

“原先架空层停满了电动自行车,现在全部统一停在东北门外,清空的架空层改造成集乐享空间、童玩空间、居民会客厅于一体的居民休闲娱乐场所,大家都很满意!”6月5日,柯桥区柯桥街道笛扬社区党总支书记尉婷婷介绍,大明·颐泽苑小区充停场所的整治成效,改造工程已在紧张施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大明·颐泽苑小区东北门口,新建了一处长约130米的集中充电场所,设置充电口130个、停放车位270个,并配置推车式干粉灭火器、简易喷淋等消防设施。“该场所的打造,正是电动自行车充停场所‘改造六法’的模范样本之一。”柯桥区消防救援大队相关人员介绍,通过采用室外场地挖潜法和公用区块融合法相结合的形式,以20辆车为一组划线分隔,按照该建筑原先配备的消防技术标准增设相应的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等,同时极大缓解了小区居民的充停难题。

据了解,目前绍兴上牌国标的电动自行车有113万辆,电动自行车保有量与停车泊位量之间存在差距。今年3月底,绍兴制订出台《绍兴市电动自行车集中充停场所消防安全标准(试行)》,并召开全市电动自行车充停“一件事”改革现场推进会,交流借鉴电动自行车充停场所改造经验,最后总结推出“改造六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改造六法”即架空层改造法、地下室分隔法、室外场地挖潜法、电瓶电池换电法、公用场所开放法和公用区块融合法,采取多元化融合方式解决电动自行车规范停放、安全充电问题。“前期,我们通过大量实地走访、试点改造,根据各大高层住宅小区以及高层公共建筑的建筑结构、周边环境、实际需求等情况进行分析并‘对症下药’,以更经济、更简便、更适用的改造手段对电动自行车充电停放场所重新规划布局,拿出‘最优解’。”绍兴市消防救援支队相关人士说,目前,各地各部门正因地制宜落实建设任务,配套打造六类现场样板。

既方便 又省心 还安全

在柯桥街道蓝天·华都苑小区,小布发现2幢的架空层内整齐有序地停放着一排电动自行车,居民魏师傅正准备充电。“以前要拖线充电,现在能直接开到楼底下,用手机扫码就能充电。”魏师傅说,新装的喷淋水管遇烟就会自动喷水,既方便又省心,更重要的是有了安全保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该小区入户门厅位于北侧,为满足电动自行车不与公共门厅、公共走道、入户门厅相连,我们采用架空层改造法,将充电停放场所设置在架空层南面,并按标准配置独立式感烟探测器、全域监控摄像头等设施。”柯桥区消防救援大队相关人员介绍,通过架空层改造法,将北侧入户门厅与南侧充停场所进行有效隔离,阻断烟雾路径。

越城区消防救援大队则以绍兴中金豪生酒店作为“改造六法”试点之一,采取地下室分隔法、电瓶电池换电法等方式,在靠近地下停车场的地面新装了一排智能换电柜,且柜内配备气溶胶灭火器。酒店地下停车场内还增设常闭式防火门,将电动自行车集中充停场所与其他区域进行隔离。“通过‘以换代充’,实现‘车电分离’,进一步提高电动自行车的充停安全指数。”酒店经理王萍说,目前酒店共有24个充电口、1个智能充电桩,加上“以换代充”,已能满足整幢大楼电动自行车的充停需求,可以让员工做到“满电回家”。

此外,绍兴还积极探索“投、建、管、运”一条龙服务,在充停领域引入铁塔、城投等国有企业,签订总额7500万元的合作协议,在合理安全的公共位置设置适量换电柜。据统计,全市目前已有集中充停场所16101个,充电口(充电设施)137562个,其中今年4月以来新、改建充停场所101个,充电口(充电设施)1635个。

来源:绍兴发布

编辑:小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