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慰记心理

安慰记zhào着你!抱团取暖加入成长群,深度探索开启咨询之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你见过这样的室友吗?每次你买了新衣服,不久后她也会穿着几乎一模一样的出现;你换了个新发型,没过几天,她的发型也神奇地“变形”成了跟你一样的样子。一刚开始,你或许还会觉得这种模仿是赞美,但渐渐地,这种无处不在的“影子”开始让你感到有些窒息。为什么我们会对这样的模仿感到不适呢?面对这样的模仿,我们又该如何开口?怎么应对这样的模仿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 学人精真的很没有边界感

就像室友的模仿一样,当别人过度地模仿我们,我们可能会感觉到自己的个人空间被侵犯。这就像当我们与人交流时,每个人都有一圈看不见的圈子,这是我们的个人空间。这个空间里装满了我们的思想、感受、喜怒哀乐,而且这个空间是有边界的。有时,当别人不经意间,或许出于对我们的喜爱和敬仰,模仿我们的行为或言语,这个圈子就会被轻轻触碰。

一次两次,我们或许会觉得受宠若惊,但如果这种模仿过度,就像有人不请自来,擅自跨过那个圈子,坐进我们心灵的沙发上,随意复制我们个人空间的东西。这时,我们可能会感到一种难以言说的不安。

每个人的心灵都需要一片属于自己的小天地,这个天地既包括我们的物理空间,也包括我们的内心世界。爱德华·霍尔的个人空间理论详细描述了四种主要的距离范围,用于不同层次的社交互动,也揭示了人与人心理亲密关系不同,交往的物理距离也会不同。例如公众社交距离约为3.6米,一般朋友社交距离约为1.2米。心理上的空间当然也存在距离,这不仅是我们成长的温床,也是我们自我认同的源泉。当这个空间被心理层面并不亲密的人所侵入时,我们自然会感到不舒服,甚至是被冒犯的感觉。

2 模仿还是抄袭:被抢走的成就感

被模仿是容易产生成就感被抢走的感受,被抢走的成就感引发的不仅仅是简单的不快或不满,而是深刻影响了个体的自我认同和内在价值感。当个人的生活方式、学习笔记或学习方法被Ta人模仿而未得到适当认可时,这种体验可能触发一系列心理反应,包括自我的价值被掠夺的感觉,被剥削的感觉。

当我们的努力和成果被Ta人认可时,我们不仅感受到了归属和尊重,还增强了对自我价值的确认。相反,如果这些努力和成果被未经许可地模仿或抄袭,那些“伸手党”拿来就用且缺乏对原创者的认可,这种经验会破坏个体的自尊心和自我价值感,导致内在的不安和挫败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被剥夺成就感的体验,从心理学角度看,可以视为一种打破了“基于互惠互利原则的契约”。只有一方的成果被“伸手党”掠夺走,互惠互利的公平性被打破。

这种契约不是文字上的合约,而是个体对社会规则和个人之间相互尊重的期望。当这种期望被打破时,我们可能会感到被背叛,自我价值受损,进而可能影响到我们后续的创造性投入。

3 模仿我,我就不独特了

在心理学中,个体独特性被视为自我认同的核心组成部分。我们每个人都有渴望被视为独一无二的个体,这种渴望深植于我们的心理和社会本能之中。这不仅关乎于我们对外在形象和风格的呈现,也涉及到我们内在思想、信念、感受和创造力的表达。当我们发现自己的言行、思想甚至是创造性的成果被Ta人模仿时,可能会感受到一种微妙的失落和失望。这种感觉源于对“只属于我”的独特印记的渐渐模糊,仿佛我们在人群中的独特光芒被逐渐稀释。

更进一步地说,这种失去独特性的体验可能挑战我们的自我价值感和归属感。

在一个高度重视原创性和个人表达的社会中,被模仿可能会让我们质疑自己的创造力和个性的价值。我们可能会开始担忧,如果自己的独特特征可以轻易被复制,那么自己在社交圈子或职业领域中的地位是否也同样易于被取代。

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模仿也可以被视为一种赞誉和认可。它意味着我们的言行、风格或创造有着吸引人的力量,足以激发Ta人的模仿欲望。在这种情况下,重要的是如何平衡这种认可与对独特性的渴望之间的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 拒绝三部曲,保卫边界感

英国临床心理学家拉腊·菲尔丁(Lara Fielding)提出的拒绝的三步骤方法:

①.

证实(Validation):设身处地地体验对方的感受,认可并确认对方的情绪或立场是有其合理性的。

这并不意味着你必须同意对方的所有观点,而是表示你理解Ta们的感受是真实的并且有效的。通过这样做,可以建立沟通的信任基础,减少对方的防御性,使对话更加开放和诚实。

②.

坚持(Assertion)

在充分理解并认可对方的基础上,坚持自己的主张是关键。

直接、具体、清晰地表达自己的需求或感受,使用“我……”语句来陈述自己的需求,避免使用攻击性语言或使对方感到被责备。这一步关键在于表达自己的需要,同时不贬低对方。

③.

强化(Reinforcement)

最后一步是强调对对方的理解和关心,说明你在考虑对方的情绪或需求时,也在想到了对方的利益。

告诉对方,你提出请求或拒绝的同时,是在寻找一个对双方都有益的解决方案。通过赞赏对方的某些方面或表达感激来实现,从而增强对方接受和考虑你的需求的意愿。

2 互惠互利,拒绝伸手党

不是所有的模仿都是出于恶意,有时候对方可能真的很欣赏你。在这种情况下,试着和对方沟通,看看是否可以找到一种双方都能接受的、互利共赢的方式来合作或共享想法。

面对那些喜欢“伸手”的朋友或同事,尤其当我们感觉到自己的辛苦成果或独创思想被轻易索取而未得到相应认可时,找到一种既保护自己成果又不伤害关系的方式变得尤为重要。通常,这需要我们用一种充满交流感和温暖的语言风格来沟通,同时也坚定地守护我们的边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你很乐意分享知识和经验,但每个人的努力都应得到认可。提议一种互惠互利的方式,例如:“我很乐意和你分享我的学习方法,如果你也愿意,也许我们可以交换一下彼此在其Ta领域的经验或资源。”

如果遇到那些不理解或不尊重你边界的情况,用简单直接的语言表达你的感受和立场:“我真的很高兴能够帮助,但我也需要确保自己的努力被恰当地尊重。让我们找到一种大家都觉得公平的方式来进行这种分享吧。”

3 独特的我日记

采用“独特性日记”方法:每天挑选时间记录一件小事,这件事体现了你的个性、爱好、价值观或是你认为别人难以模仿的特质。可以是一个想法、一个小创作、一个决定或是日常生活中的特殊方式。

在记录的过程中,不仅要描述这件事,还要探究为什么它对你来说是独特的,以及它如何体现你独一无二的个性。

这个练习有助于重新发现和肯定自己的独特价值,增强自我认同。

模仿是一种天生的社会行为,人们通过模仿学习语言、文化乃至社会角色。当别人模仿我们时,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是对我们品味、创意或特质的一种认可。然而,当这种模仿触及我们对个性的核心价值时,便可能引起我们的不适感。

在处理这种不适时,重要的是要认识到自己价值的源泉并非仅在于外在的独特性,更在于内在的丰富、情感的深度和对生活的独到理解。我们独一无二的价值,是无法通过简单的模仿复制的。

每个人的生活经历、情感体验和思考方式构成了我们不可复制的个性。愿我们都能在彼此的镜像中,发现自己更加独特和丰富的内在世界。

在这个相互模仿又追求独特的社会中,我们能够理解和尊重每个人的独特性。

往期高赞回答:

一个人彻底改变自己有多难?需要多大的勇气?

有哪些心理学小技巧可以运用在生活中?

为什么有些人不喜欢承认错误?

从不主动联系是感情冷淡吗?

【安慰记心理小店

,安慰记zhào着你!抱团取暖加入成长群,深度探索开启咨询之旅 】

同名

公号:安慰记心理

树洞

体验免费心理树洞

解梦

参与科学地解梦

指南

得心理咨询使用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