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米脂县无定河边的黄土高原上,有一个僻静的小山村,名叫李继迁寨。这个在陕西众多农村中并不起眼的小山村,却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痕迹。因为这个地方曾经是两个大人物的出生地。这两个大人物在史书中和民间都是赫赫有名,曾对中国历史产生过深远影响,甚至一度改变了历史走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两个大人物,一个是西夏古国奠基人、夏太祖李继迁。北宋建隆四年、公元963年,李继迁就出生在这里,日后成为一代枭雄,为西夏国的建立奠定了坚实基础。到了600年后的明朝万历三十四年,一个婴儿在这里呱呱坠地,他就是明末农民起义军首领、大明王朝掘墓人李自成。因为李自成姓氏是李姓,加之又出生在西夏故地,明史又记载他的相貌特异,“自成为人高颧深,鸱目曷鼻”,因此一度有史学家怀疑他不是中原汉人,是西夏人后代,和西夏皇族有着某种渊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管李自成是不是西夏皇帝后人,他的一生功业,比起西夏皇帝们也是不遑多让。从明朝崇祯二年开始,李自成加入农民军,到崇祯十七年三月进京称帝,十五年时间里,李自成从一个默默无闻的驿卒,发展成为拥兵数十万的大顺朝皇帝,推翻了强大的明朝,其能力和战绩受到史学家一致认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自成为人勇猛坚毅,胆大如斗,一生历经千百场生死大战,几度面临山穷水尽的绝境,他却从未放弃或者退缩,才成就了这一番伟业。不过,李自成是人不是神,他也不是什么科幻片中的钢铁战士、终结者,他也曾有过胆怯心虚的时候。在他的一生中,唯一害怕的一个人,是明朝武将周遇吉。

《明史》记载,周遇吉是辽东锦州人,出身军人世家,自幼胆勇过人,骑射精熟。明末军队中风气败坏,将士贪财畏死者极多。周遇吉却与众不同,他赤胆忠心,决心用一身武艺报效国家。因为表现优异,崇祯下旨把他调入精锐部队京师三大营,担任游击将军。看到同事们每日悠游嬉戏不务正业,周遇吉每每规劝他们,“何不于无事时练胆勇,为异日用,而徒糜廪禄为!”同事们都认为他在故作姿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谁知周遇吉说到做到。崇祯十六年十二月,李自成从陕西出动重兵,攻略山西,企图打通前往京城的通道,一举灭掉明朝。周遇吉此时就在山西境内任职山西总兵,正好处在李自成必经之路上。周遇吉带领几千明军,坚守重镇代州,严阵以待。

崇祯十七年二月,李自成亲统大军到达代州。周遇吉拒绝了李自成的招降,带兵与李自成展开激战。李自成自恃兵力雄厚,根本没把小小的宁武关放在心上。结果战事结果让他瞠目结舌。宁武关守将周遇吉谋勇兼备,抱定必死之心,在代州城下与李自成大战一场,义军遭到严重损失,阵亡上万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敌众我寡,周遇吉主动撤离代州,退入宁武关。周遇吉凭借险要地势,“遇吉四面发大炮,杀贼万人”,又在夜间出兵袭击李自成大营,“又大胜,贼军退二十里”。李自成调来重炮攻城,炸塌多段城墙,周遇吉不避生死日夜坚守城头,带领军民修补城墙,用火炮箭矢、滚木礌石拼死反击,李自成军伤亡惨重,“积尸几与城墙平”。李自成亲眼看到,宁武守将周遇吉亲自冲锋陷阵,“徒步跳荡,手格杀数十人,身被矢如蝟”,勇若天神,加之部下伤亡惨重,一向勇猛无畏的李自成居然“自成惧,欲退”,非常罕见地表露出畏惧之心,在他一生中绝无仅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终因为众寡悬殊,周遇吉粮尽援绝,城破后壮烈殉国。李自成北上后,宁武幸存的百姓有感于他的忠义,自发组织起来,收敛了他的尸骨,葬在东门外大河堡村。1996年,当地有关部门把周遇吉墓搬迁至城北华盖山栖凤阁后山。迁移过程中,忻州市和宁武县文管所考古学家到场,打开了周遇吉的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之后,墓内陪葬品极为简陋稀少,周遇吉的遗骨尚且完好。他的颅骨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在枕骨下部有长13厘米的一个刀切痕,而且刀切痕将顱骨后枕砍透,伤至大脑而死”,更为凄惨的是,周遇吉死时年仅44岁,但口中牙齿却只剩四颗,破损的牙床骨有明显外力击打痕迹,可知周遇吉被俘后被未被简单地一刀斩杀,而是在遭受猛烈殴打、满嘴牙齿几乎全被打落后,才被杀死。一代名将下场如此凄凉,不由令人潸然泪下。

参考史料:《明史》《明朝山西总兵周遇吉死因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