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客多(代表作有《曾国藩心学》《曾国藩为官绝学:升迁有道》《曾国藩驭人术:用最简单的方法驾驭人心》《王阳明心学实战》《明朝首辅严嵩:一代奸臣的权与谋》等等)

这是一个神奇的判决方法!

明朝大奸臣、大贪官严嵩,在把持朝政长达20余年的时间里,谗害忠良、贪赃枉法、结党营私,可说是罪大恶极。可他为何没有被判处死刑呢?

有人认为,这是嘉靖皇帝给严嵩留了一条生路,但事实上,嘉靖皇帝并没有直接参与判决严嵩的事件中。

判决严嵩、严世蕃父子以及他的党羽,是由与严嵩争斗十余年的新晋内阁首辅徐阶主持,经过都察院、大理寺、刑部三法司会审后定罪。

严嵩、严世蕃父子的罪证罄竹难书,在审理上并不困难,但如何给这父子俩定罪,却是一门技巧。

这可以看出徐阶的智慧,他已经深深悟透官场上的生存法则了。

徐阶的判决方法,给严嵩留了一条生路。

一、三法司的判决结果。

一、三法司的判决结果。

对严嵩、严世蕃父子的审判,集中在严世蕃身上。

在处理严嵩的问题上,嘉靖皇帝念其20年如一日,支持自己修仙,因此,并不忍心治其重罪,仅仅是罢免其内阁首辅的职位(官籍保留),命其退休还乡。严世蕃等人则被判处充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键的问题,是严嵩并不收手,他利用自己苦心经营20余年的关系网,开展复辟之路。这才有了后面的三法司会审。

严嵩是如何操作的呢?

一是大肆行贿嘉靖皇帝身边的人。

严嵩父子大肆贪墨,富可敌国,为了让皇帝不追究自己的罪责,严嵩一掷千金,花费大量银子,委托自己的心腹,秘密向皇帝左右的太监,以及皇帝宠爱的后宫嫔妃行贿,希望他们能在关键时刻,为自己说几句好话。

二是向嘉靖皇帝大打感情牌。

严嵩在回乡途中,到达南昌的时候,除了在道观大肆为嘉靖皇帝祈福外,还进献祈鹤文检及各宗法秘。

严嵩的忠心,获得嘉靖皇帝嘉奖,向其赐银五十两、彩缎四表里。

严嵩所做的这一切,都是在试探嘉靖皇帝的态度,见皇帝并没有责怪自己后,严嵩得寸进尺,再次上了一道奏折,恳请皇帝将儿子严世蕃、孙子严鹄释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严嵩在奏折中,可怜巴巴地说道:

臣年八十有四,惟一子世蕃及孙鹄俱赴戍所, 在千里之外。臣一旦先狗马,填沟壑,谁可托以后事?惟陛下哀其无告,特赐放归,终臣余年。

在此之前,嘉靖皇帝已经降恩,令严嵩的另一个孙子严鸿,在其身边侍奉,因此,对严嵩的恳请,并没有答应。

问题的关键点,是严嵩、严世蕃父子嚣张惯了。严世蕃在充军途中,用重金买通各个关节,大摇大摆回家了。

严世蕃回到家后,依旧十分张扬,不仅大肆修建住宅,对地方官员也极不尊重,甚至严府的家奴也对地方官员吆五喝六,十分嚣张。

严嵩父子的行为,引起御史们的不满,以及徐阶等与严嵩为敌的官员们的痛恨。

如果严嵩父子再次回朝,那么,大明王朝就真是无药可救了。

在徐阶的暗示下,弹劾严嵩父子罪行的奏折,再次摆在嘉靖皇帝的龙案上。

很快,严世蕃被押送回京城。

嘉靖皇帝为了公平,命令三法司审理严世蕃等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严嵩被罢免后,新任首辅徐阶对“严党”进行了清理,三法司的主要负责人,也都希望严嵩父子能伏法,因此,都希望处死严氏父子。

那么,严嵩为何没有被定死罪呢?徐阶在判决书上动了手脚。

二、徐阶代拟的判决书。

二、徐阶代拟的判决书。

徐阶并没有采纳三法司共同拟定的判决书,他代拟了一份判决书。

在这份判决书中,有两个非常大的特点:

一是加大严世蕃的罪责。

徐阶非常清楚,嘉靖皇帝自己也很奢靡,对钱财没有什么概念,因此,对严嵩父子贪赃枉法的罪行,并不关心。

对皇帝来说,他最担心什么?担心自己的权力受到威胁,为此,徐阶以“交通倭虏,潜谋叛逆”为主罪,判处严世蕃等人死刑。

严嵩父子在对待南方的倭寇之患、北方的蒙古人侵犯等战事问题上,一味退缩,大发战争财,这样判决,也合情合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嘉靖皇帝来说,他最痛恨的问题,就是大臣威胁自己的帝位安全,因此,严世蕃必死无疑。

二是对严嵩未提任何处置意见。

此时的严嵩年迈,如果没有严世蕃协助,他已经没有多大威胁了。这是徐阶不提如何处置严嵩的原因。

更为重要的是,徐阶弄不懂嘉靖皇帝的意图。

嘉靖皇帝城府很深,喜怒无常,严嵩在侍奉他修仙的过程中,兢兢业业,十分忠心。

嘉靖皇帝与严嵩之间的感情,徐阶是无法体会的,他也不敢妄自猜测,给自己带来麻烦。在判决书上不提对严嵩的处置意见,就是给嘉靖皇帝更多施展空间。

儿子谋逆,父亲自然也有责任,严嵩无论如何,都会受到处罚。

果然,嘉靖皇帝对严嵩进行了以下处罚:一是把以前的致仕改为削职为民;二是剥夺严嵩诸孙的官职,并抄没家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按理说,严嵩犯下滔天罪行,判处死刑并不为过,但徐阶深谙为官之道,把处置权交给嘉靖皇帝。

嘉靖皇帝念及严嵩对自己的忠心上,给他留了一条生路。

家产被抄,奄奄一息的严嵩生活陷入困顿,最终在饥寒交迫中去世。

为官一定不能贪,否则,晚景凄凉,这就是严嵩的下场。

参考资料:《钤山堂集》《严嵩传》《南宫奏议》《历官表奏》《嘉靖奏对录》《明史》《明通鉴》等。(图片为配图,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